高大坪乡图册(3)高大坪乡属贵州省遵义市 仁怀市辖区内,位于仁怀市北面,属 桐梓河流域,距仁怀市城区31公里,东邻遵义 县 山盆镇,南抵 学孔乡,西连仁怀市 大坝镇,北接桐梓县。乡域面积8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398亩。森林面积42138亩,覆盖37.2%。
乡有人口8208户,37348人。乡辖平均海拔高度900m左右,域内有煤矿、 高岭土、 硅矿、 硫铁矿等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三大水库:银水、麻窝沟、罗凼坝及东、中、西三大干渠覆盖全乡近50%灌区。域内主产 稻谷、 玉米、红梁、小麦,属茅台有机红梁基地乡(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 |
![]() |
![]() |
![]() |
高大坪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 无霜期285天,最高气温为33℃,最低气温为零下4℃。全乡呈山区 丘陵地带,域内最高海拔1360米,最低海拔600米,以垄脊谷地分布较广;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灌丛、灌草四种类型,土壤主要类型为高岭土、 黄壤土等,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乡境内有铁矿、煤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有年产9万吨煤矿1间。全乡雨量充沛, 水资源较丰富,有银水、麻窝沟、落凼坝三座水库,其中银水水库为小(一)型, 库容为250万立方米,有东、西、中三大干渠,总长45.68公里,覆盖全乡近50%的灌区;麻窝沟、落凼坝为小(二)型水库,属银水水库的结瓜水库,库容分别为10万立方米、60万立方米。
2003年全乡 地区生产总值16411万元(其中畜牧总产值2894万元)。
人均收入1989元,人均占有粮449KG,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 仁怀市委、政府提出的“三特”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一手抓 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和 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推进全乡小康建设进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全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内交通网络基本完备,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全乡通电问题基本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明显进步,银丰波尔山羊基地,杨奉、大田村养殖场、 坪营盐菜基地、桅杆蚕桑基地等初具规模,初步发挥了效益,逐步成为全乡增收的基础产业。乡内三个场镇均有改善, 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高大坪乡坚持走“项目带乡”之路,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强化小城镇、公路、安全人饮、村级办公阵地、新型能源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做实生态建设,带动乡域经济发展,打造跨越式发展新优势。
高大坪乡坚持走“产业强乡”之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高大坪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坚持“以粮固农、以烟兴农、以畜富农”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造万亩红高粱基地与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畜牧大乡、做精绿色食品“坪营盐菜”品牌、搞好农业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集“水库风光、现代农业成果、原生态文化”的银水乡村旅游和加快建设 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2010年发展有机 高粱23000亩,优质 烤烟1680亩(其中有机烟叶450亩),成立烤烟生产合作社1个;目前建成“春林”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场7个,养殖小区8个,培育养猪、养牛、 养羊等养殖大户65户,成立养殖合作社1个。
高大坪乡坚持走“科教兴乡”之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重视教育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农民健康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加大技术培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践行宗旨,创先争优,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打造区域党建品牌,创建精品服务型党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强农牧产业,促进乡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高大坪!
2004年该乡提出在2004—2006的工作中,该乡发展的思路是:按照“三特”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握大局,努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农业走产业化、集镇走城镇化、工业凸现资源优势发展思路,近期以 烤烟、煤炭、红梁为主,远期着力凸现 畜牧业等农业产业经济和煤炭业等 企业经济,走农业经济、企业经济共同繁荣的道路。推进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小康建设进程。按照这一思路,2004年工作中,该乡着力做好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抓实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以稳定粮食生产,搞好农业规划为主题,突出红粮、畜牧水产养殖、蚕桑业、经济林业,打造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小城镇、水利等为重点。小城镇建设重心突出高坪中心集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健全,体现特色的要求,做好高坪中心集镇及尧坝、坪营、水堰集镇建设。控制规划1.8KM2,以四方——高坪——高堰一线为主,移民新街为辅,集农贸、商贸为一体,凸现高坪地域文化,城镇容量达2100户,10000人左右,配套设施齐备,绿化率在25%以上的高大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以计划生育工作为核心,深化 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先进文化教育,切实推进 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开展“走进高大坪文化采风”系列活动,将全乡精神文化生活推向新的阶段;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 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建 服务型政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推进 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抓好队伍建设和政府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政府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政为民”。
2004年实现农民收入比2003年增长5%,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 农业总产值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