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关镇

严关镇

中文名 严关镇
车牌代码 桂C、桂H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
政府驻地 永兴北街与晟秦路交叉路口往东约50米
著名景点 古严关、世纪冰川、宋窑遗址
邮政区码 541304
面积 120.64km²
目录导航

建置沿革

清代,属西乡。

解放前夕,为严关乡。

解放后,曾称严关区、严关公社。

1984年,复称严关乡。

1999年,严关乡撤乡改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0年,辖6个行政村,38个村委会,152个村民小组。

1991年,严关乡设6个村公所,38个行政村。

2005年,严关镇辖6行政村,87自然村屯。

2012年,下辖6个行政村,共74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末,严关镇下辖5个行政村:杉树村、同志村、灵坛村、塘堡村、仙桥村、清水村,[1]镇政府驻永兴北街与晟秦路交叉路口往东约50米。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严关镇位于兴安县西南方,地处北纬25°33′06″—25°45′15″,东经110°31′55″-110°36′49″之间,东与兴安镇接壤,西连溶江镇、华江瑶族乡,南与高尚镇、溶江镇相邻,北邻兴安镇、华江瑶族乡,行政区域面积120.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严关镇南北较高,中间低,境内南面是海洋山脉支脉摩天岭,北面是越城岭支脉秦岭,其间分布着丘陵及河谷平原;境内最高峰为摩天岭,海拔1078.5米,最低点位于湘桂走廊的河谷平原,海拔168米。

气候

严关镇年平均温度为18℃,年平均降水量为1800毫米,无霜期为300天左右。

水文

严关镇主要河道有三级河灵河、黄柏江;灵河自同志行政村赵家堰入境,由东向西,经灵坛行政村军田村流入溶江镇境内大溶江河,境内长18千米。黄柏江发源于越城岭支脉,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溶江境内,境内长20千米,四级河马尿河总长4千米。

自然资源

严关镇有林地面积6733.3公顷,耕地面积1460公顷,其中水田1286.6公顷,旱地173.3公顷;矿产资源有方解石和白色大理石等。

人口

截至2012年末,严关镇人口2.08万人,有瑶、壮两个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4.5‰。

截至2018年末,严关镇户籍人口有20906人。

经济

严关镇严关镇(2)2012年,严关镇实现地区总产值17.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3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1.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13.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

2018年,严关镇有工业企业64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1990年末,严关镇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3261人,小学入学率为99.7%。

2012年,严关镇实现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38%。严关镇严关镇

医疗卫生

截至1990年末,严关镇有乡卫生院1所,病床18张,医务人员21人。

2012年,严关镇新建了仙桥和灵坛村级卫生室。

社会保障

2012年,严关镇新农保参保率达95%,发放率达100%。

基础设施

2012年,严关镇完成10个村委中心村村庄前期规划编制工作,对漓江水系沿岸的六口岩、七甲、江西坪、水南田和画眉塘等5个自然村进行了风貌改造,完成了李子园、土寨、上马石等10个普惠制新村建设;完成茅草树皮房改造21户,危房改造80户;全年完成“一事一议”项目33个,总投资496.8万元,财政奖补165.5万元。

交通运输

严关镇有灵渠、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横穿境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202省道贯穿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从镇办公地点通往全镇各行政村的四级水泥公路全部开通,设有严关火车站。

    历史文化

    • 地名由来

    严关镇得名于秦代建造的“古严关”。

    • 方言

    严关镇语言操带有湘语口音的西南官话,瑶族讲瑶话。

    • 文物古迹

    严关镇严关镇(2)严关镇有严关(包括附属碑刻)、严关窑址,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

    • 民俗文化

    严关镇严关镇(3)严关镇民间文化有桂剧、彩调,另有有马仔调、板凳龙、采莲船、花船、盘王舞、调神、龙舞、舞狮、牌灯、贺郎歌、山歌、孝歌等20多种,还有民谚、民谣、对联、雕塑。

    舞龙、舞狮是严关镇的传统文体活动,每年春节,乡村青年自发组织,筹集资金,成立队伍,发贴到各单位、户。然后登门舞拜贺年,主家以炮迎接,红包送礼,后入街头、村中空地表演一番。

    马仔调是汉族的一种舞蹈,已有200多年历史,每逢重大节日或平时剧院均有演出,唱的是彩调唱腔,演的是一男骑白马、一女坐手推车、车马都是竹编纸糊,上画马眼、马鼻、车轮、车身等图形。除男、女主角外,还有一个推车的老汉。在锣鼓唢呐声中,载歌载舞,做上坡、下坡、过桥、陷坑、转弯等动作表演,有唱词与之相配。

    板凳龙、采莲船均属汉族舞蹈,流传已久,表演者板凳龙3人,采莲船1人,每逢过年过节都与马仔调、狮子、龙灯同上街头,以示欢庆。

    贺郎歌又称花烛诗,遍及乡村,是群众为祝贺新婚夫妇唱的赞歌,歌调文雅,歌味农醇,由客人轮番领唱,众人帮腔,内容分贺郎、移花、送郎3部分。

    “贺郎”,让新郎端坐堂前,两边由两个未成年的小孩(夹婿郎)陪伴饮酒,众人赞颂,祝贺新郎。,劝新郎饮酒唱道“一杯美酒清又清,双手提来玉郎斟;新郎饮了这杯酒,夫妇齐眉百世春。”

    “移花”,在新郎、新娘双双抬着油茶敬谢客人后,领唱人手执鲜花,饮着新郎堂前堂下谢客,花到哪里,唱到哪里。唱词“移花来嘛移花来,下堂移到上堂来;左手移花成双对,右手移花幸福来。”

    “送郎”,是最后一个节目,也是贺郎歌的高潮,众人簇拥新郎走向装饰一新的洞房,洞房内由几位歌手故意栓上房门不让进去。歌手隔门对唱,最后由“隔壁贤大嫂”递过“钥匙”(唱词),才开门让新郎入洞房。再引来新娘一同谢客。众人又把新房内的陈设歌赞一番,才告别离去。闹洞房宣告结束。

    山歌遍及所有农村,有情歌、苦歌、歌手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平时各地农民,劳动间隙时,也爱唱山歌,抒发情怀。

    孝歌,在死者停柩闹丧之夜,主家常聚亲友通宵达旦唱孝歌,以陪灵柩。唱腔,每句均从“啊,荷”开头,拖音长,收音短富有悲伤感情,唱法是一人一句歌词,另一人打几响大鼓助音,也有2人轮唱一问一答的,歌词多为寄托哀思,或唱古代《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书段落。

    风景名胜

    严关镇主要旅游景区有古严关、世纪冰川、老虎塘峡谷、马头山农家乐休闲旅游。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