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母女

和服母女

中文名 和服母女
轰赶人群 热血青年
被轰理由 身穿“和服”
目录导航

遭人轰赶

2009年3月21日下午3时左右,两个穿日“和服”的女子出现在樱花大道上,年纪较长的穿了件淡紫色“和服”,另一年轻女孩穿一件彩色'和服",两人站在樱花树下合影留念。给她们拍照的是一位中年男子,随行的还有一位年轻女子。4人都操武汉口音,在樱园逗留了近10分钟,引来很多赏花市民的目光。

十多人自发轰赶“和服母女”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突然,一位穿蓝条纹衣服的小伙子冲他们吼起来,接着一名年轻女子也加入声讨行列。吼声吸引了10米开外游人的注意。两女子一下被镇住了,马上逃到另一处。随后,十多名年轻人加入声讨队伍,很多围观市民也表示愤慨,责备声越来越大。眼见情况不妙,母女俩没有反驳,立即停止拍照,脱下和服交给随行的年轻女子,收拾东西匆匆离开。记者看到,母亲脸涨得通红,年轻女子安慰刚脱下"和服“的年轻女孩说:“不要理他们,没什么的,一群神经病。”

“只是觉得穿和服拍照好看”

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两人为母女。问她们为什么穿和服来樱园,这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母女表示:“穿和服拍照只是觉得好看,没考虑其他的,没有任何意图。”记者随后寻找那位率先声讨的小伙子,但他已离开。据了解,此人是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大二学生。另一位参与声讨的年轻女子表示:“虽然和服有美丽之处,但它毕竟是日本人特有的服饰,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有种异样的感觉。”此外,也有学生认为,这对母女的行为属个人行为,其他人不该干涉。

相关评论

那个率先发起声讨的武大学子和他的同伴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但一个常识在于,爱国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声讨“和服母女”的武大学子及其同伴不是爱国,而是一种模糊的情绪。由这种情绪外化的行为,便是让那对母女“滚出去”。尽管声讨者有表达的权利,并且可以借助网上同样的声音来壮大自己的底气。但在笔者看来,由众人声讨而促使“和服母女”走开,并不能证明部分同胞爱国。相反,在本质上,它与爱国无关。因为这不是表达爱国的借口。这个一开始由几个学子情绪化催生出来的事件,演变到现在,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才是一种对民族、社会负责的态度,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理性表达,实际上就是说要考虑到我们行为的后果,就是不冲动,克制,冷静。比如驱走这对照相的母女,在某种意义上看,恰是以情绪化的爱国为理由,伤害他们个人的权利自由。这是将日常生活政治化的体现。日常的消费和举动,一旦被强行植入历史,或将之与某个概念挂钩,就可能出现某些偏颇。日常生活的消费,有人愿意到家乐福,或习惯用日货,他去买去用就是了。不要以为到那儿去买东西,就是汉奸,就要抵制,这个太严重了,也会伤同胞自己的心。爱国不是行为艺术。今天,对公众而言,爱国,就是去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文明的人,懂得爱、恨,以及宽容。并能够将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那种对外的亢奋心态,更多地转移到解决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面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