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韶

郭凤韶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姓 名:郭凤韶 

  性 别:女

  民 族:汉族

  籍 贯:浙江临海

  出生年月:1911年

  牺牲日期:1930年10月25日

人物介绍

  郭凤韶,1911年生于浙江省临海县。父亲曾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家庭熏陶下,她从小就反对封建迷信和礼教,怀有拯救祖国和民族的雄心壮志。母亲李泳青毕业于临海女师。她7岁上学,15岁高小毕业。1925年,在临海女子师范学校参加了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的“乙丑读书社”,阅读进步书籍,从事读书社组织的活动。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右派下令封闭“乙丑读书社”,搜捕该社成员,她无法在临海立足,于1928年春,到普陀县朱家尖岛的一所小学教书。1925年,郭凤韶考入临海女子师范,参加了由进步青年组织的、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的乙丑读书社。“五卅惨案”发生后,临海爱国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游行 示威,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郭凤韶成为这场斗争中的活跃分子。192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革命生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当局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读书社成员,临海的环境日趋恶化,有人劝郭凤韶退社,她坚定地表示决不退社。1929年,郭凤韶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她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党的小组长,不久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地下交通员,经常只身往来于市委和晓庄之间,传递情报和文件。1929年秋,考入南京陶行知主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同年冬,转为中共党员,任党的秘密交通员和党小组长,经常往来于南京城和晓庄学校之间,传递党的文件和指示。

  1930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三惨案”。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下,南京的爱国学生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暴政的示威游行。郭凤韶负责联络各大中学校,组织全市学生进行示威活动。

  1930年3月,南京成立了“反帝自由大同盟”,任女工委员,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4月3日,南京下关和记工厂发生英国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的惨案,中共南京市委领导各界人士,声援和记工厂工人的斗争,她站在斗争的第一线,负责联络各大中学校,组织学生示威游行。

英勇牺牲

  1930年4月8日,郭凤韶所在学校被反动当局查封,许多共产党员被捕。郭凤韶秘密转移到无锡,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革命工作。4月20日派兵进驻学校,驱赶在校师生。学校师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护校斗争。7月,转移到无锡新犊小学任教,暂时隐蔽。同年9月,她返回南京,准备参加营救被捕的同志,不幸被国民党特务盯梢逮捕。国民党南京政府下令封闭晓庄师范,缉拿首要分子。9月份回南京,被特务跟踪,在上海被捕,押解回南京。入狱后,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始终不屈。10月25日,郭凤韶和石俊等12位共产党员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19岁。

革命精神

  “革命是我第一生命”,这是共产党员郭凤韶无怨无悔的追求。她把革命的信仰一直坚持到生命的终结。

烈士陵园

  解放后,雨花台烈士陵园塑立了烈士雕塑群像,刻有凤韶的形象雨花台烈士陵园史料陈列馆中也保存了凤韶的遗物,其中《且向百花头上开》红梅图,系她亲手绘作,体现了“冷艳且香”的风韵。2005年11月,在她临海城内诸天巷的故居设立了郭凤韶纪念室。

人物影响

  2008年4月9日上午,临师附小五年级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郭凤韶烈士的故居参观。学生代表为郭凤韶烈士塑像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接着,大队辅导员讲述了郭凤韶烈士生平事迹。最后,队员们各自参观了故居。郭凤韶的代表作品《红梅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使学生们看到了一个追求真理、百折不挠、舍生取义,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青年形象。

  参观时间虽然短暂,但郭凤韶烈士不屈不挠、坚定的革命精神已经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刻地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研究方向

  比较教育 高等教育

科研项目

  1. 教育大辞典( 边缘学科分卷副主编) 国家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项目 1992

  2. 博士生培养制度与模式国际比较 国务院学位办等“九五”项目 1999

  3. 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国际比较 教育部“九五”项目 2000年

  4.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 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 2000

  5. 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2001

  6. 20世纪中外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十五”全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7.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项目、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

  8. 研究生培养方式国际比较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课题 2005

著作

  1.《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6

  2.《巴黎大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世界教育兴邦与教育改革》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4.《高等教育适应性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0

  5.《教育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6.《中国精神文明年鉴》 学习出版社 1992-1995

  7.《战后法国教育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

  8.《教育学文集》(法国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

  9.《西方七国知识词典》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0.《教育大辞典》(增订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11.《世界教育大事典》(法国卷副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12.《法国教育》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13.《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

  14.《西方怎样培养博士》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5.《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国际比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6.《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培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17.《外国高等教育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18.《七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9.《橡皮》(合译) 台湾天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95

  20.《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合译) 接力出版社 1996

论文

  1.法国大学的学制、学位于文凭 外国教育动态 1983.5

  2.法语成语汉译浅谈 法国研究 1984.1

  3.信息教育在法国 法国研究 1985.2

  4.美苏日德法五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较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5.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黑龙江高等教育》等期刊全文转载)

  5.一个特殊的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 1986.3

  6.法国工科大学的办学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 1985.3

  7.中法两国学位教育制度初步比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86

  8.法国高等教育的近期改革 上海高教研究 1986

  9.法国大学的危机与改革 上海高教研究 1988.4

  10.试论法国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效率 湖北高教研究 1989.1

  11.今日法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1989.3

  12.瑞士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参考 1990.6

  13.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综合化的发展 上海高教研究 1991.2

  14.教育的成本与效率 外国教育参考资料 1991.1

  15.法国高等教育中的继续教育 成人教育参考 1991.7

  16.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法国研究 1994.2

  17.法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变迁 高等教育研究 1995.5

  18.欧洲联盟新的教育培训计划 国际观察 1995.6

  19.俄罗斯教育现状一瞥 教育科学研究 1996.1

  20.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办学特点 煤炭高等教育 1997.1

  21.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高等教育研究 1998.2

  22.教育·培训·就业 比较教育研究 1998.2

  23.战后法国短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 法国研究 1999.1

  24. 90年代法国高等教育发展回眸 比较教育研究 2000.5

  25.中法高等教育之比较 法国研究 2000.1

  26.法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比较教育研究 2001.6

  27.古老而常情——巴黎理工学校办学理念 中国大学教育 2002.5

  28.美日法三国名牌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及启示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4 (人大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10期全文转载)

  29.多样化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法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评介 湖北招生考试 2002.12

  30.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4

  31.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 现代大学教育 2004.5

  32. 19世纪初以来法国基础教育投资和学校政策的地方分权(译文) 法国研究 2004.2

获奖情况

  1.《法国教育》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2

  2. 美苏日德法五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较研究 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

  3.指导学位论文《学科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作者高秋香)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