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
小木蠹蛾灰褐色,体长14~28 mm,翅展31~55 mm。触角线状。胸背部暗红褐色,腹部较长。前翅密布细碎条纹,亚外缘线黑色波纹状,在近前缘处呈“y”字形。缘毛灰色,有明显的暗格纹。后翅色较深,有不明显的细褐纹。
卵
圆形,初乳白色,后暗褐色,卵壳密布纵横碎纹。
幼虫
老龄幼虫体长30~38mm。头褐色,前胸背板深褐色斑纹中间有“O”形白斑。体背浅红色,每体节后半部色淡,腹面黄白色。
蛹
纺锤形,暗褐色,雌体长16~34mm,雄体长14~28mm。
小木蠹蛾幼虫在济南多数2年1代,少数1年1代,均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17~26d。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卵期9~21d,7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群集取食卵壳后蛀入皮层、韧皮部危害,3龄以后分散钻人木质部,于10月开始在隧道内越冬;2年群幼虫在隧道顶端用粪屑作椭圆形小室越冬;老熟后在隧道孔口靠近皮层处粘木丝、粪屑作椭圆形蛹室化蛹。出蛰、化蛹、羽化、产卵早者,当年以大龄幼虫越冬,次年即羽化。
成虫以18:00~21:00羽化最多,常有多个成虫自1个排粪孔羽化而出,羽化后蛹壳仍留在排粪孔口。成虫羽化后,白天藏于树洞、根际草丛及枝梢等处,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当晚即可交尾、产卵。卵多成块产于树皮裂缝、伤痕、洞孔边缘及旧排粪孔附近等处,每雌产卵43~446粒。初孵幼虫取食卵壳,蛀入皮层和韧皮部危害,3龄以后做椭圆形侵入孔,钻人木质部蛀入髓心,形成不规则隧道,其中常有数头或数十头幼虫聚集危害;同时自侵入孔每隔7~8 cm向外咬一排粪孔,粪屑呈棉絮状悬于排粪孔外。严重受害的树干、树枝几乎全部被粪屑包裹。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东南沿海各地、陕西、宁夏;国外分布于前苏联。危害白蜡、构树、丁香、白榆、槐树、银杏、柳树、麻栎、苹果、白玉兰、悬铃木、元宝枫、海棠、槠、冬青卫矛、柽柳、山楂、香椿等。
逐渐淘汰林内受害重的感虫树种,更换抗性品种,如树皮光滑的毛白杨、欧美杨等;当虫口密度过大时,及时清除无保留价值的立木以减少虫源;以带状或块状混交方式营造多树种的混交林,隔离和抑制木蠹蛾的繁殖和蔓延。加强抚育管理,避免在木蠹蛾产卵前修枝,剪口要平滑,防止机械损伤,或在伤口处涂防腐杀虫剂。维持适当的郁闭度,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受害程度明显小于郁闭度小的林分。
在羽化高峰期可人工捕捉成虫,或于木蠹蛾在土内化蛹期进行捕杀。
木蠹蛾成虫均有不同程度的趋光性。灯诱最佳时间因虫种而异。灯诱不仅能诱到木蠹蛾雄虫,且能诱到相当数量的怀卵雌虫。灯诱对各种木蠹蛾虽均有效,但在防治运用时必须连年进行,方能对虫口的减少起明显作用。灯诱如和其它防治措施配合,效果更佳。
(1)用1×108~8×108孢子/g白僵菌液喷杀榆木蠹蛾初孵幼虫,或将白僵菌粘膏涂在排粪孔口,或用喷注器在蛀孔注入含孢量为5×108~5×109孢子/ml白僵菌液。
(2)采用水悬液法和泡沫塑料塞孔法,用1 000条/ml斯氏属线虫防治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幼虫,也可应用芫菁夜蛾线虫防治木蠹蛾类害虫。
(3)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如用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人工合成性诱剂B种化合物,在成虫羽化期采用纸板粘胶式诱捕器,以滤纸芯或橡皮塞芯作诱芯,每芯用量0. 5mg;每晚18:30 ~21:30,按间距30~150m将诱捕器悬挂于林带内即可。
(1)喷雾防治初孵幼虫。可用50%倍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3 000~5 000倍液喷雾毒杀。
(2)药剂注射虫孔、毒杀干内幼虫。对已蛀入干内的中、老龄幼虫,可用80%敌敌畏100~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100~300倍液,40%乐果乳油40~60倍液注入虫孔。
(3)树干基部钻孔灌药。开春树液流动时,在树干基部钻孔灌入35%甲基硫环磷内吸剂原液。方法是先在树干基部距地面约30cm处交错打直径10~16 mm的斜孔1~3个,按每lcm胸径用药1~1.5 ml,将药液注入孔内,用薄农膜或湿泥封口。
(4)将磷化铝片剂(每片3g)研碎,每虫孔填入1/20~1/30片后封口,杀虫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