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式铜器

鄂尔多斯式铜器

目录导航

简介

  鄂尔多斯式铜器

  我国内蒙古境内的以匈奴族为主的古代文化遗物。最初发现于河套原鄂尔多斯部(今伊克昭盟)一带,故名。以青铜制的弧背小刀和各种动物饰牌为主。

     闻名世界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以其主要出土地——我国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高原而得名。它包括青铜短剑、铜刀等兵器。马衔、马镳等马具,带扣、饰牌等装饰品。其中,青铜饰牌种类繁多崐,富于变化,尤其引人注目。
  青铜饰牌是一种装饰在衣服上、腰带上或马具上的青铜牌。其形状有长方形、圆角长方形、近似半圆形几类。其图案为镂空式的,除了少数为网格外,大多为动物纹。动物纹也称野兽纹、野兽风或野兽风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动物图案。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上出现的动物有马、牛、羊、鹿、虎等,它们的姿势有伫立式、蹲踞式、咬斗式、群兽式等。这些动物写实为主,造型生动,风格奇特,不但反映了匈奴人的游牧经济特点,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故有“鄂尔多斯美术”或“鄂尔多斯野兽风格艺术青铜器”之称。

出土地简介

“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宫帐守卫”。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东部、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宽约340千米。总面积86752平方千米。截止2008年3月10日,据人口计生部门统计,全市有户籍人口159万人,外来流入人口44万。

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全市辖七旗一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4.07万,其中蒙古族17.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明朝天顺年间,蒙古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清朝顺治六年,鄂尔多斯各旗会盟王爱召,形成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品牌服饰从这里走向世界,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鄂尔多斯文化艺术璀璨,是世界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其中“鄂尔多斯婚礼”和“成吉思汗祭祀”以其独特的魅力载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鄂尔多斯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典型城市”之一。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9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205元和8756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