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鼠

逐鼠

节日意义 让老鼠不吃蚕
中文名 逐鼠
流行地区 江南地区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中国古俗中,正月十五还是个逐鼠的日子,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    此正月十五逐老鼠,这一习俗也主要盛行于古代南方盛产 桑蚕的广大地区。正月十五,冬日刚过,立春不久,此时老鼠开始活动,但行动迟缓,正是除鼠的好时机。然而古人迷信,认为老鼠是 五谷神,不敢轻易得罪,但又担忧老鼠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于是只能讨好它。中国古俗中, 正月十五还是个逐鼠的日子。    南朝梁 吴均 《续齐谐记》载:“世人正月半做 粥糜祷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则是为蚕逐鼠矣!”正月十五,冬日刚过,立春不久,此时老鼠开始活动,但行动迟缓,正是除鼠的好时机。然而古人迷信,认为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轻易得罪,就在元宵节这天煮一锅 肉粥,放在老鼠时常出没的地方,一边放一边嘴里还 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吃了肉粥后再祸害庄稼就不得好死。

  正月十五逐老鼠,这一习俗盛行于古代南方盛产桑蚕的广大地区。

来源简介

       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 顶棚、 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 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逐鼠最早记载于 《荆楚岁时记》,书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    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蚕桑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另一种说法是,吴县有一个叫 张成的人, 起夜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立在家中的东南角,举手召唤他。张成走上前去,女子对他说:“我是你们家的这个地方的神,明年正月十五的时候,你做好粥,上面盖上肉来祭祀我。你们家的蚕桑就能丰收。”说完这女子就不见了。张成从此以后每年都这样做,果然年年丰收。   所以在 丝绸业逐渐兴盛的魏晋时候,这种风俗就流传开来。人们做好粥,祝祷说:“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

逐鼠逐鼠

具体做法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养蚕 粥

  有些地方还有元宵节照鼠耗的逐鼠风俗,于逐老鼠的目的一样。在湖南宁乡,元宵节晚上人们以香蘸茶油,点燃后插于屋内各个角落,使老鼠不敢出洞耗粮毁物;有的地方还边插香边念咒语,把“客虫”(老鼠)驱逐出屋。《荆楚岁时记》则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柳插门,随杨柳所指,仍以酒脯饮食乃至粥插箸而祭之。”其用意亦是以之逐鼠护蚕。

星座相关

摩羯 米粥 念念有词

  亲和力:★

相关习俗

走百病

游百病 祛病延年

偷菜节

偷菜 意中人

送孩儿灯

送灯 送花灯 吉兆 陕西西安 正月初八 宫灯 吉星高照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