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科

柴家科

中文名 柴家科
出生地 山东高密
目录导航

历任学术职务

中央和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反恐怖应急能力建设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国际烧伤学会执委兼东南亚区代表(成立50余年来大陆首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委员、北京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解放军专业技术委员会常委、解放军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rit Care Med》、《Am J Physiol》审稿人和《Chin Med J》、《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解放军医学杂志》等10余家医学期刊顾问、副总编或编委。被聘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解放军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6所大学教授或博士生导师。[2]

学术成就与贡献

柴家科个人风采柴家科个人风采(15)从医40余年来,始终坚守在烧伤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一线,在危重烧伤、烧伤复合伤救治及并发症防治、组织毁损和难愈性创面修复、瘢痕整形、功能康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主持救治烧伤、整形病人三万余例,救治成功率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76次主持或参与国家、军队重大突发事件救治任务,如1987年哈尔滨亚麻厂“3·15”粉尘爆炸重大伤亡事件、1990年福建漳浦“12·25”客车硝药爆炸成批烧伤事件、2001年兰州 “6·23”爆炸批量伤事件、2002年山西长治“6·6”爆炸批量伤、2003年“8·4”日本遗留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事件、2005年福州“6·3”特大爆炸事故、2006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重大批量伤事件、200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批量伤事件、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成都“6·5”公交车燃爆事件、2013年“4·20”雅安抗震救灾和四川泸州“5·11”重大矿难、2014年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2015年“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涉及25个省、市和自治区。18次担任国家重大活动烧(创)伤领域首席保障和随行应急专家,如奥运会、残奥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博鰲论坛年会、APEC会议、亚信峰会、神舟系列载人飞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杭州G20峰会等,均圆满完成了任务。总结制订了成批烧伤的现场、转运和后续治疗序列实施预案,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批烧创伤急救体系,为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环境下的卫勤保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用技术。国际著名军事医学刊物《Wehrmedizin Und Wehrpharmazie》邀请他撰写论文,专题介绍特殊环境条件下成批危重烧伤救治的“中国经验”。[2]

主持国际科研合作(NIH)、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分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科研合作项目、国家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军队后勤科研重大项目等课题27项,在危重烧伤、烧伤复合伤救治及并发症防治、毁损性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发和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成果10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12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主编《实用烧伤外科学》、《皮肤储存基础与应用》(共同)、《现代脓毒症理论与实践》(共同)等专著8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rit Care Med》、《Am J Physiol》、《J Trauma》、《Shock》、《Burns》、《Chin Med J》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培养留学生和进修医师260余名,其中许多学员已成为所在单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主办12届国家级和全军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为我国烧伤医学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2]

荣誉奖励

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总后“科技金星”、“军队干部保健工作突出贡献者”、“军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首届“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中国医师奖”、解放军四总部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一类岗位津贴,荣记三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2012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做为全国重大典型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