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康乐县东南部。境内丘陵延绵,十梁九沟,分布于倒流河两侧,平均海拔2232米。面积41.94平方千米,总人口10778人(2017)。辖1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五户村,距县城24千米。S311康(乐)冶(力关)公路穿境而过。景点有六月六紫松山花儿会。[1]
1950年设五户乡,1958年并入景古公社,1961年析置五户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43.8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五户、丁滩、丁家沟、汪家沟、下窑、朱家、打门、元树、汪滩、蔡家沟10个行政村。[1]
五户乡平均海拔2232米,年平均气温5.1℃,无霜期114天,年平均降雨量611.8mm,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农业乡。总面积为41.94平方千米。有10个行政村,67 个合作社,总人口10778人(2017),2004年农业总产值1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9元,农村贫困面为5.2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计划生育率92.6%,人口自然增长率2.54‰。全乡有干部35人,其中合同工5人,全民工4人,临时工1人,大专以上10人,中专24人,初中1人。 全乡只有1个乡镇企业,1户民营企业。群众的生活水平占全县中上水平。
根据土壤条件分析,五户乡全部是大黑土,颗粒疏松、土层厚,适宜各种中药村生长,经检测药用成份含量高。2004年药材产量达1894.4吨,只要进一步加大投资,科学栽培、科学管理、提高品质,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可靠途径。
由于近年来草牧矛盾突出,养殖户已将传统的放牧饲养变为舍饲养殖,到2004年底全乡大牧畜存栏3731头(匹),出栏500多头(匹),羊出栏598只,生猪出栏3433头,家禽出栏12950只,肉类总产量达462吨,纯收入近274万元,畜牧业收入占全乡农民纯收入的20%。只要以康美、康兴等龙头企业为依托,走“农村养殖、城郊屠宰加工”的路子,也不失为增加农民收放的又一条可靠途径。
由于五户乡农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快,各种企业新技术的推广较为普及。2004年种植地膜小麦120亩,地膜药材3042亩,地膜玉米422 亩,地膜洋芋90亩,间套带田500亩,小豌豆2400亩,种植黄芪、板蓝根、冬花、柴胡等优良品种药材100亩。农民群众善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优势是发展农村经济最大的动力。
五户乡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兴乡富民为目标,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全乡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开发八沟三滩,即开发丁沟、汪沟、罗沟、蔡家沟、张家沟、老马沟、侯家沟、打门沟,丁滩、汪滩、五户滩种植和养殖业:绿化两山四湾,即以侯家湾、田家湾、麻柳湾、山庄湾,发展生态旅游,争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建设三大基地,即建设有高科技、高质量的林果业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养殖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