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岭乡

魏岭乡

中文名 魏岭乡
东径 103°48′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政府驻地 小山口村
目录导航

行政区划

魏岭乡辖小山口、柳树湾、煤山、龙池、白家岘、海家岭、晏家洼、沈家岭、绿化9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55个自然村。总户数3169户,总人口13958人。全乡农业户数3208户,总人口13826人。

区域特点

全乡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梁、沟、滩交错分布,乡境由三条大梁和三条长沟构成总地貌。地势南高北低,南北走向。南部的七道梁最高点为2541米,北端的狗牙山最低点为1872米,平均海拔2207米。魏岭地处中纬内陆,日光充足,四季分明,干旱少雨,年平均无霜期为180—200天之间,年平均气温9.6℃,年平均降水量344毫米,多集中在7—9月,干旱、暴雨、虫害、霜冻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2007年全年降雨量276毫米,比常年平均降水量偏低8%。

魏岭乡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全乡总耕地面积23272.5亩,其中水浇地2682亩,大都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后山二阴地区,土地比较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收益不稳定。水资源极度贫乏,浇灌用水利用黄河水。全乡只有小山口村和柳树湾村建成了——人畜饮水上水工程,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全乡其他了7行政村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仍然靠集雨水窖维持。因此本乡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全乡共有“三户”(五保户、特困户、重灾户)人员203户,796人,人畜饮水条件最差的晏家洼、龙池等村近345户,1913人,靠天下雨解决。

基础建设

境内七道梁为兰州南部屏障。沈家岭,狗牙山为兰州解放战役主战场之一。七道梁公路隧道由武家沟至红崖沟,全长1.56公里。宜兰公路通过乡境小山口、柳树弯、龙池、白家岘等村。华魏公路穿越沈家岭、海家岭、白家岘三村至宜兰公路。交通便利,兰朗(兰州至甘南郎木寺)公路,兰宜(兰州至陕西宜川县)公路穿越小山口、柳树湾、白家岘三个行政村;华魏(华林坪至兰宜公路)公路横贯沈家岭、海家岭两个行政村。

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1所,其中中学2所,教职员工165人,在校学生2415人,其中中学生301人。有一所乡级卫生院,6个村级卫生所。

经济建设

2007年末总耕地面积26331亩,耕地面积中共有水浇地6070亩,山旱地20261亩。全乡人均耕地面积1.94亩。2007年全乡粮食作物面积5310亩,经济作物面积21152亩,其中百合留床面积9025亩,2007年采挖面积2220亩,总产量320万公斤;油料500亩,总产5万公斤;蔬菜(包括洋芋)11127亩,总产1470万公斤;种植青饲料500亩。

煤炭和百合是该乡的主要支柱产业。全乡有3个煤矿,平均年产量达15万吨,到2008年底,全乡预计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74810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685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2518万元。蔬菜总产量完成1130万公斤;完成草种植面积500亩。

特色农业

魏岭乡特色农业主要种植百合、地膜洋芋和高效日光温室为主。

一、百合种植:魏岭乡地理位置与百合之乡的西果园镇相连。种植百合的历史较常,土壤、气候适宜百合生长。所产百合个大、肉厚、含糖量高。全乡百合种植面积以达9800亩,占全乡农作物面积的38%。年采挖量2200亩, 年产量300万公斤。农民的百合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5%。

二、地膜洋竽:魏岭乡地处二阴地区、黄土层厚,气候适宜洋竽生长。兰州历史上就有“狗牙山、沈家岭洋竽”之称。全乡年种植洋竽9000亩,占全乡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6%。年产量13500吨。特别是地膜洋竽种植,绿化、沈家岭等村大量种植地膜洋竽,其特点是洋竽个大、所含淀粉高,食用口感好,其次是产量高、上市早。

三、高效日光温室:由于小山口村历史以来以采煤为生为主,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长期以来的开采,煤炭资源日益枯竭。使小山口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步伐,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2007年,该村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得到了市、区的大力支持。总投资230万元。建成温室100座。

科技兴农

魏岭乡后山几个村长期以来靠煤矿生产,农业生产相对滞后,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发展农业生产将是新的任务。前山几个村长期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加强农业生产尤为重要,结合开展新农村建设,魏岭乡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工作。2008年以来,全乡农业科技培训围绕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洋芋、蔬菜、粮食等新技术、新品种;二是提高农民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知识;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的原则,以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全膜覆盖玉米、马铃薯、百合无公害生产等农业重点工作,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邀请市、区农业有关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科技培训,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到田,培训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经营、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拓宽科技下乡渠道。全年农民培训人数达到1220人。

新农村建设

七里河区魏岭乡地处兰州市以南,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差,2008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带领全乡人民,根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点,制定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农民致富这个环节,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着力实施好“1643”工程(即:搞好一个试点村——小山口;改造六个空壳村——西山6村;做强四个富民产业——以百合、洋芋、玉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煤炭生产、销售带动运输业为特色的乡镇企业,以规模养猪、鸡、羊为重点的养殖业,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的劳务输出产业;发展三个特色经济区域——①以煤炭生产、交通运输、规模养殖、大棚蔬菜种植、小商品加工为主的东山商贸区;②以百合种植、舍饲养殖小尾寒羊、绿色生态旅游为主的中梁特色农业区;③以洋芋、玉米、高原冷凉夏菜生产为主的西山农业区。)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建立起长效稳定发展的农民致富机制。魏岭乡2008年的重点在建项目或已完成项目有:在2007年底建成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0座的基础上,争取2008年达到高效节能日光温室20座的规模;投入资金16万元,对龙池、晏家洼、绿化3个村级组织阵地进行重建,同时对绿化后湾等村小组水渠进行修缮;投资11.6万元完成绿化、白家岘、龙池190眼水窖任务,解决了农户的吃水困难。投资64万元完成黄河流域 治理西果园项目区隔坡梯田2493.6亩,退耕还林种植大果沙棘300亩;投入资金80万元对小山口沉陷区移民进行搬迁,该工作已按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全面展开。投资27万元对柳树湾马莲滩道路、沈家岭至华魏公路段、龙池村、白家岘村、沈家岭村级道路进行整修,全长共10.5公里。投资4万余元建成了煤山村标准化卫生所,并投资3万余元对各村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修建垃圾台19座、改厕90座。先后投入5万余元以309线为重点,栽种国槐、侧柏等树种7000株,美化绿化了周边环境。已投资129万元完成营门前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标准化住宅20户,修建村级道路1000米。

三是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2008年年初,魏岭乡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确定小山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照“一年抓点、两年提高、三年推广”的目标,计划分三步走:2006年以发展基础设施为主,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层面,更快更好地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全面铺开,齐头并进,使小山口村的各项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思路。

[1] https://www.lzny.com/news_view.asp?newsid=4082

[2] 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2005-03/17/content_3895017.htm

[3] http://www.qlhsp.com/2006-11/20061115093528.htm

[4] http://www.gsnw.net/news/Read.asp?NewsID=56838&BigClassID=16&SmallClassID=53&SpecialID=0

[5] http://www.gsjb.com/Get/tebie/20061229095057.htm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