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创立。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下文同意成立阳泉煤炭专科学校,仍归阳泉市人民政府领导。
1990年,阳泉煤炭专科学校由山西教委接管。
1995年,阳泉煤炭专科学校成立计算机系。
1999年,学校在计算机系基础上成立自动化与计算机工程系;成立经济贸易与管理系。
2000年3月,学校设立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2001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阳泉煤炭专科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学合署创建——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同年自动化与计算机工程系更名为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2002年4月,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合署)、阳泉工业专科学校(筹)、山西煤炭职工联合大学(阳泉分校)合并升格为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0月,学校成立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07年3月,经济贸易与管理系分立为经济贸易系和管理工程系。
2008年,学校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011年6月,学校系部调整,地质与环境工程系成立。
2014年,教育部同意在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资源)基础上建立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首批设置6个本科专业,即采矿工程、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5年3月,教育部同意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安全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和采矿工程(煤层气开采方向)1个本科培养方向专业。。
2016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西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培育院校。3月,教育部同意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投资学、机械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造价、财务管理5个本科专业。
2017年3月,教育部同意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思想政治教育、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地质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1个本科培养方向专业。
2018年3月,教育部同意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新增包装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交通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电子商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6个本科专业。.[5]
2019年3月,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3个本科专业。
2020年3月,新增物联网工程1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0年3月,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设有13个系(部)、30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6]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设置年度 | 备注 |
---|---|---|---|---|
1 |
081501 |
采矿工程 |
2014 |
工学 |
2 |
081201 |
测绘工程 |
2014 |
工学 |
3 |
081001 |
土木工程 |
2014 |
工学 |
4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4 |
工学 |
5 |
0802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4 |
工学 |
6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4 |
工学 |
7 |
081501 |
采矿工程(煤层气方向) |
2015 |
|
8 |
080204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5 |
工学 |
9 |
080801 |
自动化 |
2015 |
工学 |
10 |
082901 |
安全工程 |
2015 |
工学 |
11 |
120103 |
工程管理 |
2015 |
工学 |
12 |
120204 |
财务管理 |
2016 |
管理学 |
13 |
120105 |
工程造价 |
2016 |
工学 |
14 |
080201 |
机械工程 |
2016 |
工学 |
15 |
08140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2016 |
工学 |
16 |
020304 |
投资学 |
2016 |
经济学 |
17 |
0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 |
2017 |
法学 |
18 |
080406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2017 |
工学 |
19 |
081503 |
矿物加工工程 |
2017 |
工学 |
20 |
081401 |
地质工程 |
2017 |
工学 |
21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数据方向) |
2017 |
2018年撤销 |
22 |
081702 |
包装工程 |
2018 |
工学 |
23 |
080910T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18 |
工学 |
24 |
081802 |
交通工程 |
2018 |
工学 |
25 |
070504 |
地理信息科学 |
2018 |
理学 |
26 |
120801 |
电子商务 |
2018 |
工学 |
27 |
081005T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2018 |
工学 |
28 |
081202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2019 |
工学 |
29 |
080907T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2019 |
工学 |
30 |
080205 |
工业设计 |
2019 |
工学 |
31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2020 |
工学 |
32 |
0804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1 |
工学 |
33 |
020104T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2021 |
经济学 |
34 |
080213T |
智能制造工程 |
2021 |
工学 |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设置年度 | 备注 |
---|---|---|---|---|
1 |
081501 |
采矿工程 |
2014 |
工学 |
2 |
081201 |
测绘工程 |
2014 |
工学 |
3 |
081001 |
土木工程 |
2014 |
工学 |
4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4 |
工学 |
5 |
0802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4 |
工学 |
6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4 |
工学 |
7 |
081501 |
采矿工程(煤层气方向) |
2015 |
|
8 |
080204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5 |
工学 |
9 |
080801 |
自动化 |
2015 |
工学 |
10 |
082901 |
安全工程 |
2015 |
工学 |
11 |
120103 |
工程管理 |
2015 |
工学 |
12 |
120204 |
财务管理 |
2016 |
管理学 |
13 |
120105 |
工程造价 |
2016 |
工学 |
14 |
080201 |
机械工程 |
2016 |
工学 |
15 |
08140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2016 |
工学 |
16 |
020304 |
投资学 |
2016 |
经济学 |
17 |
0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 |
2017 |
法学 |
18 |
080406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2017 |
工学 |
19 |
081503 |
矿物加工工程 |
2017 |
工学 |
20 |
081401 |
地质工程 |
2017 |
工学 |
21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数据方向) |
2017 |
2018年撤销 |
22 |
081702 |
包装工程 |
2018 |
工学 |
23 |
080910T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18 |
工学 |
24 |
081802 |
交通工程 |
2018 |
工学 |
25 |
070504 |
地理信息科学 |
2018 |
理学 |
26 |
120801 |
电子商务 |
2018 |
工学 |
27 |
081005T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2018 |
工学 |
28 |
081202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2019 |
工学 |
29 |
080907T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2019 |
工学 |
30 |
080205 |
工业设计 |
2019 |
工学 |
31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2020 |
工学 |
32 |
0804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1 |
工学 |
33 |
020104T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2021 |
经济学 |
34 |
080213T |
智能制造工程 |
2021 |
工学 |
2017年,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首批支持学科。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西省特色专业3个、优势专业2个。建有实验实训室56个,其中: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项。
省级特色专业(本科):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专科):煤矿开采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科):机电一体化技术
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科):工程测量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专科):煤矿开采技术
省级紧缺人才专业(专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煤矿开采关键技能操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GE智能平台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矿开采与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矿机电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采掘机械、结构力学、英语、工程制图、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Visual Fox 6.0程序设计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教师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6部;学生在“挑战杯”青年师生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开展SYB、KAB创业教育,本专科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获奖项目 | 获奖级别 | 获奖年份 |
---|---|---|
"产学研"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2008年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 三等奖 | 2008年 |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对高职生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三等奖 | 2010年 |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线路”教学模式研究——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10年 |
“采掘机械”课程改革与新教材开发 | 一等奖 | 2010年 |
地方理工院校“区域特色型”教学体系新探 | 二等奖 | 2012年 |
计算机类省级精品课程持续性建设研究 | 二等奖 | 2012年 |
获奖项目 | 获奖级别 | 获奖年份 |
---|---|---|
"产学研"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2008年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 三等奖 | 2008年 |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对高职生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三等奖 | 2010年 |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线路”教学模式研究——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010年 |
“采掘机械”课程改革与新教材开发 | 一等奖 | 2010年 |
地方理工院校“区域特色型”教学体系新探 | 二等奖 | 2012年 |
计算机类省级精品课程持续性建设研究 | 二等奖 | 2012年 |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师779人,其中专任教师611人(含校内行政兼职教师108人),外聘教师16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16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6.7%;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53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86.9%;“双师双能型”教师74名。[7]
杰出人才
教学名师:王玉清、邓庆阳、赵彤涌、刘红梅、孔晓莉、张素梅、史美青[8]
教授队伍:韩保清、卫英慧、王玉清、姜俊兵、邓庆阳、王 栋、郝家龙、赵金录、穆满根、陈胜华、刘红梅、胡新萍、李 达、吴 戈、王智庆、张素梅、史美青、安道星、员创治[9]
博士队伍:卫英慧、姜俊兵、郝家龙、张润平、唐慧俊、王旭宏、赵明霞、穆满根、陈胜华、李晓莹、张清华、张敏、李影、连东、高小珍[10]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建有4个阳泉市重点实验室、6个协同创新团队;学校是国家自然基金委依托单位。
阳泉市重点实验室:量子调控实验室、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实验室、GE智能平台实验室、工程力学分析实验室
学校协同创新团队:培育建设新型建筑材料、煤矿安全、量子调控产业应用研究等
“十一五”期间,学校发表学术论文1070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收录5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篇;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4项,省级教研项目32项,承担阳泉市科研项目9项;科技发明制作获奖9项,获国家专利12项。
2013年教师发表论文22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2篇,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出版专著12部。省级科研课题立项6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4项,出版专著24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3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9篇。获得授权专利69项。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承担企业科研项目16项,涉及横向科研经费656.4万元。[11]
截至2016年12月,近五年学校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0部,授权专利69件;学校在2016年太原国际能源博览会上,有12项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出。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5.59万册,馆藏电子图书32.8万册,拥有同方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字资源。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教研与科研》创刊于2006年,是由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物,双月刊,内部出版。主要栏目有:高等教育及高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学术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专题研究等。
校徽校徽设计整体为圆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构图。
上半部分是一个半圆的齿轮形状,体现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工程”概念,同时这个半圆也像是一轮初升的太阳,体现了阳泉的“阳”。
阳泉也被称为“山城”,校徽的中半部分是一个被图形化的山峰造型,同时用字母“M”来诠释阳泉的“煤”矿资源。
下半部分是辽阔的土地,使用了透视感较强的线条来处理,有三个含义,第一代表着源源不断的泉水,体现了阳泉的“泉”,第二表示着四面八方的学子汇集山城的意思,第三方面表示着学有所成的学子在工作岗位上散发著光和热。
总体体现了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是屹立在山城的一所具有煤炭特色的工程应用型高等院校。
根据旗帜对色质运用的特定要求,校旗设计底色采用了蓝色,校旗上的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用蓝底白色。蓝色表示着理性与思考,象征着学校师生对科学的追求永无止境,也体现了学校大胆探索的办学理念。
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