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立(?—?)号新吾,四川犍为龙孔场陈家山人。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
1935年6月任第20军第2混成旅6团团长,抗战爆发后任第20军133师397旅794团团长,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任第20军兵站站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20师134旅副旅长,1947年11月升任旅长,1948年任第20军134师师长,1949年4月在阻击解放军渡江战役中被俘。1975年3月19日获特赦。
逝世前系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
1937年9月1日,第20军从贵州出发,奔赴淞沪战场, 10月11日,日军在蕴藻浜南岸部队的掩护下,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动强攻,企图攻占大场,南翔,截断市中心中国守军的退路。
397旅194团李介立团利用蕴藻浜左岸至陈家行的棉花地形向日军阵地进攻,突入日军阵地,与日军展开残酷的肉搏战,194团不仅恢复了陈家行阵地,还夺获了一批枪枝弹药。而后又坚守阵地数天,直到援军接防。战后, 李介立被授予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一枚,并提升为上校。李介立身负重伤,因战绩显著,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发给养伤费2000大洋。
1949年4月23日,解放芜湖追歼逃敌的湾沚遭遇战打响了。24日歼灭国民党二十军、九十九军及保安四旅共一万三千余人,击毙第七绥靖区中将副司令、二十军军长杨干才。就杨干才被击毙的地点及经过,历来众说不一。有的说杨是在新丰余林村坝上被击毙的;有的说场被击毙在某处阵地上已用土掩埋;还有的说杨未死而逃走了。那么,杨干才究竟死于何地,必须搞清楚。
198I年5月18日,原国民党二十军一三四师师长李介立在回亿录中写道,“二十五日下午,杨干才侍从副官雷震来到湾沚澡堂对我说,“军长打死了。我将情况向解放军教导员说明,承蒙允许由雷将杨的尸体运来湾沚镇,当晚运到天主堂内,教导员叫通讯员通知我和杨德儒(杨干才之子,时任四○二团团长,均被俘)一齐去看,尸体躺在他原来的滑杆上面,一身血迹,上身有两个枪眼。据雷震来说,杨向左边小道上逃跑时被解放军战士一枪打中胸部未死,而他自己用手枪向胸膛打了一枪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