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镇

大杨镇

中文名称 大杨镇
著名景点 两湖泛舟
面积 35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

1基本概况

  全镇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9.0公里,镇域面积36.00平方千米,中心集镇大杨店距市中心7.0公里。根据当地人民政府官方资料显示,大杨镇辖5个行政村,8个社居委,人口4万人,是合肥市11个小城镇设试点镇之一。

2集镇建设

  大杨小集镇起源于1987年撤乡建镇时,该镇政府驻地建在四里河路和合淮路交叉口。当时的大杨村大杨店村民组部分村民,沿合淮公路和四里河路两侧,依镇政府驻地,经村镇统一规划自建了少量门面商住房。80年代末,随着经济改革开放,镇政府驻地周边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一部分村民进了企业成为大集体工人,相应的是服务行业的迅速增加,小集镇人口逐渐增多。至1998年起,大杨镇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调整经济发展导向。1999年,大杨镇被合肥市列为十一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2000年,该镇提出“融入城市”的发展目标,大杨集镇已不仅仅局限于镇政府驻地的周边。2005年,大杨镇中心镇区发展到3平方公里。

3教育概况

  

1.3.1镇城教育基本情况

   根据当地政府相关网站资料显示,该镇辖5个行政村,8个社居委,人口4万人,镇城内共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2668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126人,职业学校(大专、职高)4所,在校学生5545人,幼儿园5所,入园幼儿495人。 

1.3.2学校布局情况

   大杨镇原有11所小学,为了扩大办学规范,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镇政府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方便入学就读的原则,结合大房郢水库兴建和学校危房改造,集中资金投入,新建了五里拐、跃进、十张、新农四所小学教学楼,消除了学校危房,极大地改善了全镇办学条件。

4风景名胜

  

1.4.1两湖泛舟

  两湖即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

  董铺水库位于大杨镇南侧,兴建于1958年,面积29平方公里,与大蜀山融为一体,装点了西部景观。

  大房郢水库位于大杨镇东侧,兴建于2001年,面积28平方公里,与董铺水库遥遥相望,被称为大杨镇西翼,随着合肥市城市森林公园的建成,几条旅游、商贸、住宅等几条经济带的发展,大杨镇将集自然、生态、繁荣于一身的合肥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1.4.2大雁墩古文化遗址

  大雁墩座落在大杨店乡吴郢村东边,系商周古文化遗址。墩高约5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表在大量陶片、红烧土块,器型有鬲、尊、罐等,文化堆积层丰富。1976年,出土了珍贵的分裆铜鼎,造型优美,色泽斑斓,圆形腹,直式方耳置于腹的肩部,腹上周装饰有精巧美丽的窃曲花纹。下有一道凸弦纹,盖为直边平顶,顶心为弓形鼻,鼻周环铸“乔夫人铸其 鼎”七字铭。从鼎的形制、花纹和铭文书体的风格看,此鼎属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早期的巢国遗物,这是合肥近郊发现最早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大雁墩古文化遗址于1985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3烟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大杨店乡的施大郢村东边,系商周时代古文化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地表面可见红烧土块和陶器残片,器型有鬲、尊、罐等,还发现磨制石器2件。1985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因大房郢水库建设被文物保护单位发掘。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

  

1基本概况

  大杨镇位于亳州市东南25公里亳城河左岸处,西邻赵桥乡、三官镇、古城镇,西北邻十九里镇,东与城父镇相连,北以涡河为界与沙土乡、谯东镇隔河相望,南与立德乡接壤。大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亳阜高速公路,307省道、京九铁路均穿镇而过,尤其是307省道把大杨集一分为二,307省道是亳州市连接省城以及南方省、市的重要枢纽,因此大杨也被喻为亳州市的“南大门”。全镇国土总面积12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根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至2009年3月,该镇辖32个行政村216个自然村,总人口为6.2万人,集镇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已建成镇区面积3.1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4万人,1999年被批准为全省200个重点镇之一。

2历史沿革

  大杨镇人民政府驻地大杨集,大杨系大杨集之简称,以杨姓居多兴起集市而得名,解放前为亳县大杨镇管辖,1979年建区撤社时,与城父公社合并再建大杨区,1992年撤区并乡时,由大杨、丁固和师店三个公社合并成立大杨镇。

3经济状况

  大杨镇自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建制镇以来,本着“重农、强工、活商、富民”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大量戏纳农民进镇经商,已有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638家,分为工业、商业、养殖业、运输、建筑等5个行业,以良夫、占元、珠东面粉厂为龙头生产的精制面粉远销哈尔滨、沈阳、长春、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在全省都享有盛名,邹长贵养鸡厂2006年被评为省内知名品牌企业,是皖西北最大的禽蛋生产基地,有蛋鸡8万只,其产品销往省内各大超市,交通便捷以及三家面粉企业的需要,带动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已有大小客货车100余辆,出租车30余辆。大杨辣椒在省内外也享有盛名,种植面积约3万余亩,产值可达7500万元,大杨辣椒市场的存在不仅吸收了就业(大杨从事辣椒经营者不低于1000人)。同时也方便该镇及周边乡镇的群众对辣椒的销售,大杨辣椒销售收入近亿元。2005年该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3.55亿元,在免除农业税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达293万元,预计到2010年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收入达1575万元,为该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进行合理规划。该镇于2000年十一月完成了 中心镇规划编制工作。特聘请了 安徽建工学院的专家规划调整,使城镇的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2004年在 谯城区建委的指导下对该镇区的 地形图又进行了新的测验。该镇本着“高起点、城市化、适度开发内涵改造”的原则投资1000万元对中兴街、育 红路、老菜市街、文明巷进行了改造。该镇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和 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共筹集资金1100万元,对以上街道改造为水泥路面11万平方米,约有11公里,下水道3.5千米,实有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新入驻大杨的“华联”、“盖盛祥”超市为 大杨集镇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 城镇化水平,增进了 经济发展速度。

大杨镇文化站辐射周围五万居民

 

       窗明几净的大型体育健身房、温馨安静的儿童活动室、设施齐备的“绿色网吧”……合肥市大杨镇的居民有福了,辖区占地2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即将投入使用,居民有了休闲文化的集中场所。

大杨镇综合文化站预计辐射周边5万居民,居民可到文化站看期刊、看报纸,免费上网查资料,还能在室内健身房里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社区里的舞狮队居民也在这里,拥有了一间专门提供的训练房间。此外,文化站还设有一个剪纸室,请民间剪纸艺人教居民传统技艺。

近年来,合肥市在诸多社区建造了像大杨镇文化站的居民文化场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战略,加快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文化站等建设,让全市居民都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相关新闻

大杨镇城中村改造设计方案已出炉[1]

合肥北城大杨镇草塘社区蔚老郢城中村改造及八公山路建设拆迁复建点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已于近日出炉。按照规划,涉及居民未来有望搬进宜居小区。

  据了解,规划地块位于主干道砀山路以北,城市支路八公山路(原名怀宁北路)以西,北侧紧邻规划道路(连通董铺路与八公山路并继续东延),西侧为城市行政办公及商业金融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79公顷,其中,安置地块为3.91公顷,开发用地为0.88公顷。该地块位于合肥北大门大杨镇,是合肥重要的生态廊道,南与市中心城区相连,并有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森林公园和明发商业广场,北与国家级高科技农业园相接,比邻长丰县岗集镇,东西两翼是烟波浩渺的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该复建工程主要安置蔚老郢城中村改造和八公山路建设中搬迁的居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