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二中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创办于1974年。2001年创建市级示范完中,2006年又升格为省级示范高中。
庐江二中地处庐城中心地带,校园占地120亩。学校设施齐全,闭路电视、智能广播、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一应俱全,百兆宽带网终端已进入教室和办公室,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高三教室安装了立柜空调,电教设备经评估达到省级一类配备标准。2011年学校投资上千万元,兴建了一个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
2006年,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省级样本校,我校抓住机遇,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切实实施校本教研,促使一大批青年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在岗教职员工27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6人;省级“教坛新星”1人,市级“教坛新星”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硕士研究生50多人。在刚刚结束的合肥市第二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中我校喜获丰收,1人被评为学科带头人,11人被评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榜人数位居全县高中之首。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庐江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江二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倡导以激发学生自信心为核心的“三个教育”:即信心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高考,应届在籍考生本科上线985人(不含艺体)。其中一本447人,二本379人 ,三本159人。600分以上160人,2014年高考,应届在籍考生1051人,应届在籍考生一本以上上线438人,达线率41.6℅; 二本以上上线 809人,达线率76.9℅;本科以上上线944人!达线率90℅(以上均不含艺体及城西分校考生)。2012、2013年高考,我校克服“五改六”、生源差等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取得不俗成绩,全面完成各项高考指标,并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2011年高考,李张强同学以670分,原巢湖市理科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我校录取清华第二人,应届考生达一本线197人,完成率为197%;达二本线530人,完成率为160%,荣获了庐江县委、县政府颁发的“高考目标管理奖”、“教学质量优胜奖”、“优秀学生培养奖”三个大奖。2010年高考高超同学以678分、全省理科第55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09年高考,我校二本完成率127.8%,荣获原巢湖市普通高中教学目标管理奖。
庐江二中先后100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表彰奖励。1993年被评为省“花园式学校”,1999年被评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 2004年被评为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课改样本校”,2009年被授予省“科技创新先进集体”,连续三届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是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庐江二中共有20多个社团,分别是牧羊人心理社、学生生态社团、小乔琴艺社、心理社团、“模拟联合国大会”社团、“三月文学社”、经典诵读社、科普创新社、交际英语沙龙社、冶父晴岚新闻摄影社、兰亭书法社、健美操社团、剑魂武术社、篮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实用电子社、棋艺社、环保社、塔山天文社、彩虹桥美术社。
2016年运动会期间,学校要求所有年级参加早读和晚自习。
双休日期间对高一,高二学生,学校以自主性研究学习和社团名义,让老师进行额外的教书活动,并在学期结束前收取300元学习费用。
作者:王前锋
巢南文圃,皖中杏苑;面临黄陂丽水,背依冶父青峦。荷香四季,学海知帆勇进;泉清亮眼,文山学子登攀。周郞故里,美名远播海外;文翁家乡,文明薪火相传。汉代子威,身为光武帝之师;南唐伍乔,手摘状元郎之冠:古潜川,大蕴含,历来淳风化俗;文膏武泽,惠益二中今天。
天朗气清,俊才盈门;好风常拂,尘滓难存;欲成才先成人,为我二中校训。笋出青箨,露滋群英;学者才思并重,授者德艺双馨。日照文院,百花绽于四季;书香学庭,佳木秀于芳春。书声朗达晨空,俊志逸伴春云;却燕雀绻缩檐下,学鸿鹄放翅青冥。师者多为教育能手,抑或省市讲坛新星。引清流以灌禾圃,援博识而开翳云;播雨露以培百卉,洒汗水而赋真情;路弯弯以求曲达,径幽幽而致琼林。
是教育园中嘉木,常怀凌云之志;为百花圃里新葩,总思芳播人间。新姿乍现,似离丘壑之潜蛟;清馨逸远,如出深谷之幽兰。共性中亮出个性 ,众彩里自显容颜:以全新教育理念,清理积弱;凭率先实施教改,驱除弊端。肩负岗位责任,步步走来踏实;胸怀如海豪情,人人心头扬帆。自三尺杏坛起步,探索大千世界;于一方黑土播种,打造课改花田。任虽重欣有立骨,道既远领路在先。三项教育,为栋梁精神钙质;四大措施,使二中树壮花繁!
办学显我特色,兴教倾我真情:班班设多媒体,人人有探索心。集体备课周,常备不懈;教学开放日,宾至如云。请进来以切磋教艺,走出去以取得真经。取他山之璞石,以攻我之美玉;集众学之精妙,补吾校之大成。煅造名师,倾心树人;呕心沥血,学子莘莘;文明教化,学风清纯;俊才蔚起,嘉树成林;高松千尺,百蕙长芬:世界有我英特尔少年,北大清华喜迎我二中考生;吴言生成禅学大家,李芳芳为影视新星,博士曹可强勇担国家课题,记者卢政安走笔流水行云,张后奇博击商之海,束文胜名满香港城……各行各业,人才似织;域内域外,佳秀如云。
想过去三十六载,栉风沐雨;忆曾经四十亩地,惨淡经营。二十寒暑徘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十六春夏奋发,云开日出,天朗气清。建皖中名校,目标在前导引;育华夏英才,深我办学内蕴。鸟飞高天盼羽丰,鱼跃其渊思水深;凿醴泉兮把凰求,植梧桐兮将凤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春思夏露,秋绪冬青;集众贤而谋发展,凭质量以求生存。含辛茹苦,聚力凝心;情系一处,众志成城。踏过崎岖陡峭,目光锁定峰顶;走过丛生荆棘,汗血变为风景。千千梦美,化而为真。呕出红心,绽开缤纷花朵;实现蓝图,牵来漫天霞明。春风骀荡,终有满园佳木;晨曦万里,才来出谷新莺!
楼高迎日,芳草青青;南巢之岸,春色宜人。晨风拂亮歌喉,夜月鼓励学情;露珠自碧树上滴落,白鸽从国旗下飞升。栋梁送往四海,八方传来佳音。好语似沸,倍受鼓舞;赞歌如潮,激励我心;回首来路,绿茵覆迹;放眼前瞻,万马飞奔。观东山红日冉冉,看长空白云无痕。黄陂水接四海,冶父脉连昆仑。教育奇迹尚续再造,百年大计不会封顶。秀枝向蓝天上生长,繁根往大地下扎伸。吸纳众元素,散发大芳芬。培梁育栋,心笃情殷;浇花灌朵,春色渐深。亮翅腾越,翱翔云程。路长意远,何惧山高岭峻;任重志壮,一路洒我德馨!
【注】 ①《庐江县志·康熙版》记载,许子威,庐江人,西汉末为中大夫;光武帝少时从其受《尚书》。文翁,西汉教育家,中国公学创始人,为庐江府人氏。
②《庐江县志·康熙版》记载,伍乔,庐江人,南唐进士第一,官至考功郎中。
③三项教育:信心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
④四大措施:明确教师责任,强化成功信心,坚持集体备课,合理安排考试。
⑤施平曦同学的创新作品“耳机电笔”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世界英特尔少年英才奖,并获得国家专利。
庐江二中赋
王前锋词
邱定宏曲
未来和希望同芽
春风共桃李一家
我们是年轻有为的一代
青春意味着奋发奋发
蓝天上,我们是朝霞
校园里,我们是鲜花
最美丽是知识的种子
沐浴阳光成长壮大
组成二中年轻的方阵
将来建我美丽的中华
文明与智慧共发
理想和奋斗同花
我们是朝气蓬勃的一代
蓝图用热血描画描画
学苑里,我们是春树
花园中,我们是奇葩
最灿烂是金色的理想
五彩缤纷如诗如画
这是二中开拓的梯队
未来壮我伟大的中华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校徽释义
腾 飞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简称“庐江二中”,构图元素取材于学校简称“庐江二中”——“L” “J” “2”“Z”四字造型。主体图案初看是“2”字;细看上面像翻开的书页,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再看是飞舞的“凤凰”。凤凰自古就是美好、高贵、吉祥的象征。喷射而出的朝阳象征朝气与活力。以圆形为轮廓,配以传统的书法与现代手法相结合,看上去似飘逸的“纽带”,又似巨龙在蓝天“腾飞”。表示庐江二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二中学子无限美好的未来。
主体图案以蓝色为主色调,辽阔、庄重。线条简洁流畅,充满飘逸灵动之感。
刊物发起人
《三月》 是由庐江二中副校长、历史教学组指导夏仕伦同志发起并组织发行的。现用刊名《三月》 是经过庐江二中全体师生共同讨论而得出的结果。在刊名征集活动中,《初航》、《五月》等学生提议也获得一定肯定。最终确定的刊名——三月,象征了庐江二中蓬勃的朝气,以及不断奋进的活力。
庐江二中校长、党总支部书记:蒋庐生
党总支副书记: 朱大照
党总支委员: 张茂生(宣传委员)
杜春苑(组织委员)
夏则宝(纪检委员)
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
第一党支部: 书记:杜春苑
委员:王卫东(组织委员)
李德波(宣传委员)
第二党支部: 书记:张茂生
委员:艾学宏(组织委员)
朱晓华(宣传委员)
第三党支部: 书记:朱大照
委员:邢益林(组织委员)
王衍衡(宣传委员)
三月
地 址:庐江县庐城塔山东路168号
邮 编:2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