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旧时 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
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
平遥县初十日将 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 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 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 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 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属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贺老鼠嫁女
来历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
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 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 正月十六,这天晚上, 家家户户
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 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 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 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 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 资兴一带则在屋角、 过道遍 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 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 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四川 绵竹印制的 《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 吹喇叭,抬着 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 官帽,手摇 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正当这伙丑类 大摇大摆, 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前面 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 泪流满面。这幅年画反映了人民鲜明的 爱憎。
贺老鼠嫁女
客家正月初三民俗
自古以来,人类与动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 史前人类认为 万物皆有灵性,并坚信 人与动物的 血缘关系。经历了原始蒙昧和 自然崇拜阶段, 原始人进入了以灵物、 图腾、祖先、 鬼魂崇拜为基本特征的 巫术时代,一系列崇拜仪式和共同遵守的禁忌行为也应运而生。如为了保证狩猎的收获,原始人举行仿动物的舞蹈,以动物为膜拜偶像等等。史料记载,我国最古的姓氏只有十二种, 老鼠,曾作为
偃姓的图腾,广受膜拜。 传说 天地之初,浑沌未开。老鼠勇敢地把天咬开一个洞,太阳的光芒终于出现,阴阳就此分开,民间俗称“ 鼠咬天开”。老鼠也成为开天辟地的英雄,老鼠的图腾,象征着对太阳的崇拜、对光明的追求。现实生活中,老鼠扮演的却是不断骚扰人类的丑陋角色。在祖先的口中,对老鼠的口碑一直不佳,诸如:鼠子、 鼠技、 鼠头鼠脑、 鼠目寸光、 鼠窃狗盗、 胆小如鼠、 贼眉鼠眼、 抱头鼠窜、老鼠过街等等。千百年来,人类饱受 鼠患的危害, 恨之入骨, 不择手段地想尽各种方法,开展剿灭 活动,如发明多种捕鼠工具、下 毒饵、利用天敌、投放灭鼠炸弹、采用高科技手段使鼠类 绝育、制造
电子灭鼠器等等,但在鼠类所特有的适应力、繁殖力和 破坏力面前,均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人和老鼠是目前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强的动物,谁也无法消灭谁。 在与老鼠的长期共处中,人类的认识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人类认识到鼠的生物特性,将其作为疫厉、灾难、阴险、厄运、诡诈等载体的化身,予以鞭笞;另一方面,通过幻想,赋予老鼠人文特性,夸大鼠的神力,消弥 鼠害带来的的精神恐惧。如将其视作营造物质天地的英雄,视为旺盛生命力、 多子 多福、 人丁兴旺的象征。各种敬鼠、祭鼠、祀鼠、媚鼠的方法应需而生,结合当地风俗,产生了人文背景下妙趣横生的鼠婚习俗。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童话般的意境,独特的艺术魅力,使 老鼠嫁女成为中国民间深受喜爱的习俗之一。 多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与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地区性鼠婚习俗。现将部分地区鼠婚习俗摘录如下: 杭州、四川、广东佛山—除夕: 古称“照 虚耗”,今称守岁。始于南北朝, 通宵守夜,在 墙角和室内隐蔽处,点燃灯烛,喻用灯火驱走一切邪瘟疫病。广东佛山地区,为方便老鼠顺利嫁女(子时12点),各家各户将床底、柜下、墙角打扫干净,墙角点上蜡烛照明,为老鼠嫁女提供优质服务。杭州旧俗,将杂食放置盆中,名为 鼠粮;厨下或墙角点上蜡烛,方便老鼠进食。俗传如此一来则一年内老鼠不毁坏衣物,又称“老鼠做亲。”四川部分地区,也于此日为老鼠嫁女。 江苏南部— 正月初一:家家准备好 芝麻喜糖和 爆米花,为老鼠嫁女。孩子们将糖、糕等置于老鼠出没处,拼命敲打 锅盖、 簸箕等物,为老鼠催妆,次日晨塞住鼠穴,谓此可绝鼠迹。 赣南、闽西、台湾— 正月初三:闽西宁化、赣南石城等地 客家风俗,
年初三晚上厨房、厅堂、房间都不照例点“ 岁火”,让老鼠出来“行嫁”时看不见路,因而或摔死、或撞死, 断子绝孙。虽然不点灯为老鼠嫁女照路,但还是对老鼠充满着一种客家的悲悯。一则早早睡觉,不耽误老鼠嫁女、成亲的 良辰,二则床底、墙角到处撒炒熟的黄豆、 花生,甚至撒米、撒盐,作为恭贺老鼠嫁女的礼品。台湾地区,正月初三亦为老鼠结婚日。无论 客家人还是
闽南人,民间也都忌讳晚上点灯,早早就入睡了,以免打搅老鼠嫁女、娶亲, 人鼠各自 相安,和谐相处。
贺老鼠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