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桥乡小石桥乡政府距离玉溪市中心23公里、省城昆明89公里。幅员面积70.4平方公里,乡辖小石桥、响水、玉苗三个村民委员会,23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全乡国土面积43157亩,其中:林地面积33645亩。耕地面积9512亩,农民人均耕地1.6亩。拥有水面面积101383平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75%。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28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6元,实现财政收入1205万元。
小石桥乡投资环境优越,水利等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环境优美,以休闲度假、民俗观光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彝乡已初具雏形。
农业发展小石桥乡历史悠久,在南诏及大理国时期,小石桥属东方黑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强宗部”,后属“部傍部”、“普舍部”。元代属“普舍千户所”。清代为世袭土州判所辖的“东夷寨”和“北山”(寨)范围。民国时期,曾先后划属普舍乡、广义乡、北城镇。
1950年1月至1966年7月,先后隶属广义乡、中和去区、第三区、第二区及北城公社。
1966年7月,小石桥公社成立,开始成为县辖区级“政社合一”行政建置,下辖小石桥、响水、玉苗3个生产大队。
1988年1月,小石桥区改称小石桥彝族乡至今。乡境内彝族、回族、汉族和睦聚居,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民族文化。由于各民族历史源流原因,所以各民族在居住、服饰、婚俗、丧葬、语言文字、信仰等方面保留了各自的民族特色。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6%,具有浓厚的彝族民族文化底蕴。至今还保留着“祭龙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和“彝族烟盒舞”、“跳乐”等民族文化。在夜幕下,篝火旁,劳作一天的群众三五成群的跳起烟盒舞、跳起彝族舞蹈,唱起彝家山歌,浓郁的彝家风情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小石桥乡旅游业起步较晚,从1994年开始,进入开发阶段,作为后续产业进行培植,率先完成旅游总体规划,形成《玉溪市龙马山风景总体规划》。1995年至今,共投入资金400万元,开发和建成了龙马溶洞、石城、斗牛场、999级天梯(情人坡)等旅游景点,完成了旅游景区部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一支具备一定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基本形成了一个框架型旅游产业体系。从96年至今,全乡共接待旅游26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173.3万元,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年旅游收入为47元,旅游业的发展对全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地理、人口。小石桥乡风景区距红塔区城中心23公里,该乡东接江川的安化,南连李棋,西与北城毗邻,北和晋宁六街接壤。2002年底全乡总人口598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主要为彝、回族),全乡总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8人/平方公里。乡辖小石桥、玉苗、响水三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
2、 地貌、气象。小石桥风景区分别以龙马山山地和罗木箐河谷为主体。龙马山地势交错分布着众多的谷地或山间小盆地,谷地两岸陡缓坡相间,徒坡地段开成“V”型峡谷,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白云岩和砂岩,在长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下,形成较为广泛的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以罗木箐河谷发育较为典型,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于小瓦房附近的龙马石林、罗木箐河谷的龙马溶洞。龙马山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日照率为51%,年均温度14—15℃,全年盛行西南风。
3、 水资源、森林。该地区水资源主要靠大气补给,年均降水量为950—1100毫米,地表水主要有罗木箐河,发源于晋宁县宝峰乡甘海子,全长29.4公里,径流面积135平方公里,年流量为6318万立方米。小石桥乡森林总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61.8%,主要分布在海拔1826—2438米之间,以云南松、华山松分布较广。
4、 民俗文化、文物。该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居住该地区的各民族相互尊重,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在居住、服饰、信仰等方面都保留了各自的民族特色。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各种传说、神话及众多的彝族音乐舞蹈,有众多的传统服饰。有跑山、祭龙、黄牛会、火把节、开斋节、古尔邗节、圣诞节等民族节目。该地区主要文物有始建于清代的慈光寺和响水宗祠及一些珍贵的碑刻。
作为传统农业乡镇,2000年以前,小石桥乡每年两三百万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由烤烟产生,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也来自烤烟生产。产业结构单一,是阻碍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道路建设为此,该乡提出了“种好一棵烟、管好一棵树,种好一棵菜、养好一头畜”的发展思路,在继续强化烤烟生产的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和反季蔬菜。现今,该乡已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6126亩,实现总产量604.12万公斤,产值2114.42万元。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沼气池示范乡的资源优势,利用全乡1215口“三位一体”的沼气池实施生态养殖模式,紧紧抓住百信建成“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基地”的机遇,大力推广能繁母猪饲养,实现优良仔猪自繁自给,加大生猪养殖规模。完善动物疫病监控防治体系,加快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示范户。该乡已有科技示范养殖户29户,全年出栏肥猪11146头,自繁仔猪1462头,年末生猪存栏7873头;出栏林下放养黑山羊2810只;出栏林下养殖优质土鸡25405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969万元,比上年增24%。林果方面以龙马金花梨王生产合作社为依托,加大了林果技术服务和培训,全力提升管理水平。已建成的50吨水果储藏冷库运行正常,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乡引进新品种、新增林果面积428亩,全年园林水果产量达22.47万公斤,实现产值112.35万元。樱桃、梨、桃等特色水果销售较好,群众得到了实惠。林果业在小石桥乡农村经济发展中后继产业的地位日渐显现。
2007年10月,总投资8160万元的安宁化工玉溪分厂在小石桥乡建成开工;总投资1049万元的35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投资2.2亿元的桥龙水泥厂也已在组织启动中。安宁化工玉溪分厂、桥龙水泥厂等企业的成功引进,为小石桥乡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小石桥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96万元,比上年增14.5%,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409万元,比上年增28.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64元,比上年增468元,完成财政收入1045万元,保持了2006年开创的纯农业乡财政收入超过千万元大关的好成绩。其中,工商企业对小石桥乡地方财政的贡献已占半壁江山。菜、畜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均达2000万元以上。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烟、菜、畜产业收入占比形成三分天下各其一的可喜格局。
小石桥乡的烟叶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是小石桥乡的支柱产业,成为小石桥乡财政的“命脉”产业。至2007年底,全乡烤烟种植面积12000亩,百亩连片规模基地23块,种植品种以优质云87为主,产量138万公斤,烟叶交售总收入1617万元以上,上等烟比例达69.65%。烟农1510户,占全乡农户数的85.2%,烟农种植户直接烟叶收入户均10967元以,人均3058.2元。户均烟叶收入5万元以上的烟农有12户,3万元以上的桔农有650户。成立小石桥乡了烤烟种植协会,协会会员1450户,拥有集约化烟叶烤房群组2组,建筑面积8636㎡,共40个烤室。全乡乡、村、组三级烤烟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乡有从事烤烟生产技术指导的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4人,种植烤烟23个村民小组各组有2-3名烤烟栽培、烘烤等乡土人才骨干开展烤烟科技推广工作。
小石桥乡烤烟生产达到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成为红塔区的主要烟叶生产基地,以“味醇、优质”的产品特色走俏市场。
2007年全乡通水、通电、通路的村民小组23个,达100%;2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占96%;建设健身文化活动室及娱乐为一体的公共设施6个,占30%;有公厕的村民小组23个,占100%;建有沼气池1215口,普及率达69%;建有小水窖3665口;建有彝族饮食文化一条街1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全乡拥有集约化烟叶烤房群组2组,建筑面积8636㎡,共40个烤室;建供水站1座,年供水量达15万立方米;全乡拥有小型抽水站17座,装机容量的1020千瓦,拥有水库22座(其中:小二型7座),年畜水量达151万立方米,全乡水利化程度达70%;全乡各自然村均通有线电视,现使用有线电视的农户为1612户;互联网用户达32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60门,现安装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的农户数达1614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205户,移动电话通讯覆盖小石桥乡全境。
完善水利设施小石桥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立足乡情实际,合理布局,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体目标: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极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007年,乡研究制定了烤烟、蔬菜、林果、畜牧等“四个一”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优烟、扩菜、兴果、强畜”的发展思路,发挥烤烟支柱产业不动摇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经果产业,提升畜牧业。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紧紧围绕“六个一”和“四个早”的工作目标,切实抓好烤烟生产。牢固树立“烤烟兴乡富民”的思想,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强化科技措施,加大深耕轮作,提质增效,提高均价,增加农民收入。全乡烟叶收购量达138万公斤,上等烟比例69.65%,实现交售金额1617万元;二是大力发展秋后冬早蔬菜产业。建立响水、玉苗等连片蔬菜种植示范点,发动群众发展烟后西葫芦、荷兰豆、西兰花、甜脆豌豆等无公害蔬菜种植;三是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引进新品种10个,改良林果面积2000亩,盘活了5000亩优质梨基地。以金花梨王生产合作社为依托,加快林果基地建设步伐,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新引种黄梨良种208亩,现已建成50吨水果储藏冷库。全年水果产量达21.33万公斤,实现产值53万元。四是做大做强养殖业。充分发挥小石桥沼气化示范乡的资源优势,利用全乡1215口“三位一体”的沼气池实施生态养殖模式,紧紧抓住百信建成“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基地”的机遇,加大生猪养殖规模。完善动物疫病监控防治体系,加快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示范户,现有科技示范养殖户29户,全年实现全乡畜牧业产值1578万元。
事实证明,充分挖掘乡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抓牢一棵烟”、“种好一棵菜”、“植好一棵树”、“养好一头猪”,大力发展优质烟叶、优质蔬菜、优质经果、优质生猪,符合小石桥乡实际,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保障。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效果,投资438.5万元,新建背阴箐提水工程已在年初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年供水量达15万立方米;总投资1449万元的北前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工程建成后将对全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投资650余万元的烟水配套工程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顺利验收,并在大春生产中初见效益。
3、加强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2007年全乡组织科技进村入户1500余户。结合粮烟生产、特色蔬菜、林果经济、畜牧产业的发展,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共组织培训22场次,参训人数达6324人(次)。
4、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乡2007年投资280万元完成小黄塘、小玉苗村整村推进项目和小石桥村文明路、公房等新农村配套设施建设;34万元完成了小丫口和小瓦房的文明路水泥路浇筑,羊歇窝村的砂石路面铺筑。村内道路的硬化和公房建设,不仅是改善了受益村的出行和办公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宣传”,群众已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好事,建设积极性普遍较高。
5、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①解决学校安全问题。投资30余万元进行中心小学食堂改造建设正在进行。
②改善村组办公用房建设。2007年要完成玉苗新铺村新农村试点建设工程,投资120余万元;投资160余万元完成红地垴村整村推进项目和羊歇窝6组、7组办公用房的建设和修缮。
③农村低保扩面。2007年全乡新增农村低保人口34人。
④扎实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及输出转移。2007年全乡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300人以上,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人以上。
6、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人口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东线穿境而过的北前公路是红塔区至江川的通道干线之一,北线天宝公路直通晋宁县是周边经济的连接纽带。
森林及土地:小石桥乡森林面积达67290亩,占总面积61.8%,耕地面积9512亩。海拔分布1826----2438米之间,适种经济林果木有黑桃、板栗、花椒、梨、桃、花红、山楂、葡萄等。尤为本乡的大黄梨栽培历史悠久,品质较佳,著名省内外。土地肥沃、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烟叶、花卉、玉米、豌豆、油菜、西葫芦、荷兰豆、青花等作物。特别是烟叶种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西葫芦、荷兰豆、西兰花等冬早蔬菜以无公害和优良的品质走俏市场,远销香港和深圳等省内外。且林下养殖生态土鸡、无公害生态生猪养殖等独具彝乡特色的农特产品开发潜力较大。矿产资源:小石桥乡矿产种类较多,初步探明的有金属矿:铜、铁和铝。非金属矿有白云岩和石灰岩,石灰石为玉溪市城区建筑用石料主材。旅游资源:小石桥乡以龙马山和龙母箐河谷地为主体旅游境地。境内风光秀丽,有山有水,林木异草,山花果木,奇鸟异兽,怪石奇洞,自然环境优美。主要景点:(1)龙马石林:景区有大量的石芽和石林群,形态各异,似鸟似兽,似城似墙,其间羊肠小道,迂回曲折,灌木丛间,曲径通幽,野花绽放,空气清香,清静舒适。龙马山主峰观景塔,海拔2638.5米,登塔远望,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面,星云、杞麓两湖及东风水库尽收眼底,富饶的玉溪市城,田园阡陌,道路水渠,纵横交错,沃野良田,油菜麦浪,亦黄亦绿,让人心旷神怡。(2)龙马溶洞:喀斯特地貌的龙马溶洞怪石林立,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透明晶莹,绚丽多姿的石帘石幔满挂洞壁,身临其境,犹如迷宫。(3)天蓬瀑布群:瀑布形若白云腾霄,浩连天际,跌落河谷,银花四溅 ,颇为壮观。
小石桥乡党委、政府始终秉持诚实守信、规范透明、热情高效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回报、平安和谐的投资环境。
全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组文化室11个,党员活动室3个,农村业余文艺队15支,基本能满足村民对学习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龙马山观景塔小石桥乡是一个典型的彝族乡镇,经多年的发展,彝家人已经被汉族文化慢慢同化,但在这里彝族的独特风情还是不时可见,彝族的“三道红”服饰,具有浓烈特色的彝族民居——土木小四合院,每年农历二月三日,这里都举行彝族的传统节日--“祭龙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火把节。村民最喜爱和最有特色的娱乐方式就是跳乐、烟盒舞、彝族对歌、跑山。只要有人号召或逢节日,村民就穿上自己喜爱的民族服装,燃起篝火,弹起龙头月琴、欢聚集一堂,欢快起舞,整个场面洋溢在欢乐的海洋之中。集市上总会有惊喜,根据季节情况,可以买到当地小有名气的大黄梨、土鸡、土鸡蛋、干巴菌等特产和野山菜、草乌等山珍;在香气飘起的地方,你可以和当地的彝族老乡在松毛席上平起平坐,一起品尝 “四方肉”和“窑泥烤羊”的特色菜肴,同饮彝族的包谷(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