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源

杜心源

中文名 杜心源
性别
出生日期 1907年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2岁时考入川至学校附小(阎锡山在家乡兴办的免费学校),受老师徐向前和朱应龙影响,杜心源不仅学业优良,在初二时就被同学们推选为学生会主席。

1925年为声援“五卅”运动,他组织全校学生罢课并带领数百名同学步行到太原请愿,被学校除名后考入省立一中。一中是太原地区第一个共青团和共产党的创建地,杜心源在这里走上了信仰马列主义道路。

1927年5月,20岁的杜心源到北京赶考,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考入北平师范大学。

在北师大求学期间,杜心源积极参加党的地下活动,倾听鲁迅演讲,并在师大平民学校义务教书。

杜心源杜心源1933年夏,杜心源从北师大毕业后到太原成成中学任教务主任。他和校长刘墉如、训育主任焦国鼐一起,把成中所有的重要职位都安排了共产党员、教联成员和进步人士,为成中后来发展为地下党的大本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心源杜心源1937年初,成中教师党支部成立,刘墉如任书记,杜心源和赵守封任支委。在全校党员和进步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成中成为山西省工委在太原的革命大本营。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北方局机关、山西省工委进驻成中办公,当时的成中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10月10日,经中共北方局同意并报周恩来副主席批准,成中师生抗日义勇队(后更名为师生抗日游击队)在清源县成立。

1938年1月,杜心源由阎锡山亲信梁化之推荐,经阎锡山亲自批准,调临汾民族革命大学(简称“民大”)任校办公厅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7月,师生游击队编入120师大青山支队。

1940年至1946年2月,杜心源先后任晋西北行署教育处处长、民政教育处处长。杜心源在这6年时间内,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法规法令,其中有不少是他亲自起草的。在他的主持下,经晋绥分局和行署批准,解决了教师的政治待遇,同时制定了教师分级制度和津贴制度,从而稳定和充实了教师队伍。

1941年,杜心源主持编写了边区政府的第一套初小统编教材,他还一直坚持在学校教课。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条件下,基本普及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得到长足发展,为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

1950年至1966年7月,先后任中共川西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兼《川西日报》社社长,四川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青工委书记、四川省委书记。

“文革”受审被关押至1972年5月释放。

1972年12月,先后任四川省革委办事组副组长、组长,省委秘书长。

1975年10月至1985年5月,先后任四川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四川省人大主任、党组书记,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5月离休。[1]

1985年12月18日。杜心源同志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人物评价

杜心源同志参加革命60年来,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他识大体,顾大局,一贯以党的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名誉地位;他坚持任人为贤,搞五湖四海,尊重知识,爱护知识分子。他模范地遵守《准则》,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属,生活俭朴,不搞特殊;他办事公道,作风民主,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易近人,爱护干部,关心人民疾苦,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