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村

虎头村

中文名 虎头村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东南部虎林市虎头镇内
建立时间 嘉庆年间
地址 黑龙江省东南部虎林市虎头镇内
目录导航

村情概况

虎头村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虎林市虎头镇内,濒临乌苏里江畔,隶属虎林市虎头镇,为虎头镇政府驻地,是乌苏里江沿岸的一个重镇。原称“呢吗口”,又作“呢满河口”。“呢满”,满语意为“山羊”。呢吗口开发历史久远,曾一度为厅、县治所。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山东、河北等地穷苦人为谋生路,越过边墙(柳条篱笆),跋山涉水,到乌苏里江一带寻宝挖参。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内地民亦多在吉林领采参凭照(俗称龙票),跋涉而来,及冬而返,咸以江东为落趾之地,而以江口为会集之场。久之,集人渐伙,获利益厚,遂于江畔陡崖之间,捐资建关帝庙1座,虔诚以视,殆昭示深山幽谷中求财全命,惟有信义是崇云”。

历史沿革

嘉庆年间(1796—1820年),于此地建立村庄,称“中和镇”。1859年(清咸丰九年),于乌苏里江西岸添设呢满河口卡伦(哨所)。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于呢吗口设招垦分局,办理开放生荒事宜。1909年8月(清宣统元年七月),清廷批准吉林行省于呢吗口设置呢吗厅,翌年(清宣统二年)改为虎林厅。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将虎林厅改为虎林县,遂为县城。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军占领虎林县城,定为边境军事禁区,在后山凿山挖洞修筑地下军事要塞。1938年将虎林县城迁至安乐镇(今虎林镇),将原县城改称“虎头”。1939年实行街村制时,设立虎头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为临江区、虎头区区政府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友谊乡、八五一农场和虎头区区公所的所在地。1980年将虎头区改为虎头镇,成为镇政府所在地。

发展现状

虎头村依山傍水,长达1400米的青石水泥护江堤蜿蜒虎头沿江,堤上苍松翠柳,江面碧波滚滚,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与俄罗斯伊曼城隔江相望。村镇内有县政府外事驻虎头办事处、边防检查站、水陆交通监理站、干部疗养所、县立第二医院、县良种场、奶牛场、渔场、林场、堤岸管理站,以及白灰厂、砖厂、木材加工厂等单位,共有城镇职工和居民4000余人,是乌苏里江沿岸重要城镇之一,1988年虎林县(现在为虎林市)政府建立边贸口岸。位于岸边的虎头关帝庙,占地160平方米,由朱墙围绕,殿宇飞檐,分前后两厅,正殿有五捋长髯的关羽像,门口有1对石狮把守,是中国东北部中俄边境上唯一的一处古建筑,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12日,虎头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1]

2020年6月,入选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