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马坝镇,以镇东涧边的马家坝命名,1985年11月撤乡建镇。2000年由原马坝、高桥和东阳3个乡镇合并而成。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就在马坝境内东阳城 设郡,东阳郡成为当时地方最高行政中心之一。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婴在这里揭竿而起,反抗秦朝暴政,东阳郡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发源地之一而再次载入史册。而今天的 东阳城遗址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来这里一发思古幽情。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东阳古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木刻星象图”作为稀世之珍,一下子震惊了全国,现该木刻星象图被珍藏于江苏省博物院。“往事越千年”,那些出土的秦砖汉瓦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昌荣,而它们也将领略与见证深厚文化底蕴孕育下的“马坝”人民如何凭借天“马”行空的情怀、地杰人灵的“霸”气去创造新的辉煌。
位于洪泽湖南畔,东面为安徽省天长市,北面接观音寺镇,南面是黄花塘镇,西面为维桥乡,全镇地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
综述
马坝镇下辖23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是 淮安市第一大镇。
各村名由来
各行政村村名由来及演变
蔡庄村 蔡庄村是原蔡坝村和老庄村合并后各取一字形成现名蔡庄村。蔡庄村是以蔡家姓氏取名为蔡家坝,老庄村是以张老庄(姓氏大户)取名为老庄村。
卧龙村 传说很多年前有一条龙从天而降,饿死在岗头上,死龙长年卧在岗头上,所以就取名为卧龙村。
欧湖村 原名欧家湖,由于本地欧姓农户居多,故起名欧家湖,现更名为欧湖。
高桥村 原高桥街道有一座桥梁建筑比较高后期取名为高桥村。
黑泥村 根据黑泥河来历,起名叫黑泥村。
梁桥村 梁桥村原名星火大队。村内有一小组姓梁的比较多,且该组有一座桥,因此该组定为梁桥队。划产到户后,由于梁桥队比较大,后星火大队改名为梁桥村。
同兴村 以前从观音寺到马坝有一条经过我村的路,从观音寺20里成立一个街道,取名新街,后新街被一帮土匪洗劫并烧毁整条街区,有几户有钱的人家合资重建,经过商议,为共同兴旺、同心同德,改名为同兴镇,现称同兴村。
石桥村 古老的原石桥村庄南边有一条天然的过水大涧(现为同心河),涧上有一座石板桥便于过往通行,故而取名为石桥村。
马坝村 马坝村原隶属大众村。1962年后,随着人口逐年增加和区域利弊,根据当时马坝村所处镇区中心,改名为马坝村。
双马村 有马南村、马安村合并而成。原马南村是在1953年左右由大众村分割下来,因在马坝街南边而得名。马安村在马坝街西头。
南阳村 原名南阳村,后南阳分为南北两边,北边叫南阳村,南边叫保桥村,并村后为南阳村。
旧街村 因为该村庄坐落在旧街街道而得名。
黄阳村 由原同兴划分为九个生产组,即马庄、杨庄、南湾、徐庄、陈庄、民祥、颜庄、老圩、胜利组成的黄阳村。
兴隆村 解放前,本地方有个集市叫兴隆集,顾取名为兴隆集。
云山村 由南片原山东村与北片云山村合并后为云山村,山东村根据该村处于大云山东侧,命名为山东村;云山村位置于大云山脚下,顾命名为云山村。
腊塘村 在1996年之前叫腊塘农科队,受马坝乡直接管辖,1996年马坝镇向盱眙县委申请批准成立腊塘居委会。
山北村 解放初期,属于云山区,后来云山区被划分成几个村,因为该村有一半都围绕着大云山,因此取名为山北村。
万斛村 很久以前,有一批当兵的部队经过此地,用万斛粮食扒一面大塘,名叫万斛塘,后来村名据此而来。
白鹤村 很多年以前叫白鹤寺,后来寺庙不存在,后人为记住这个名字,而把一个庄命名为白鹤庄,后命名为白鹤村。
塘坝村 几十年前,在大约十几公里范围内有30多个小村庄,有个有钱人家挖一个塘给别人生活之用,起名为塘坝。
大众村 戚庄村、韩庄村、东园庄、南园村于1953年合并为一个高级社,因其面积大,人口多,有句俗语曰“众人拾材火焰高”,故取名为“大众”高级管理区,撤乡并镇后定名为大众村。
沙坝村 很久以前,马坝东边有一条大涧,常年都在流水,大涧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村庄,平时人们为行走方便,用几根小木棍搭一个小木桥便于行人,每逢雨季,小木桥就被冲走,涧东西两村就断了行人,涧西边的一个富户马姓与涧东边一户沙姓联系,为两村通行方便投资做一个坝子,既可以蓄水灌溉农田,又可以方便行人进行商贸流通,以后两村人为纪念两富户,地名由此而得。涧东边为沙家坝,涧西边为马家坝,直到解放前夕改为沙坝。
永兴村 明朝有一张姓的官员到地方巡视,路过永兴这个地方,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该地兴建了一个码头,起名为“永兴码头”,寓意此地永远兴旺发达。
楚东居委会 早在东汉时期,盱眙隶属于楚国(今徐州),而我们马坝又处在盱眙县的最东边(即楚国的最东边),与广陵国(今扬州)接壤交界。2001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并村联组时,马坝镇的行政村原交通与原街道居委会合并,命名为“楚东居委会”。
马坝镇总人口18万人。
马坝镇位于盱眙县东部,背倚洪泽湖,怀抱大云山,交通与区位优势明显,宁淮、金马高速公路、宁连、宁徐一级公路和徐扬公路横贯其中,坐拥两条“高速出入口”,规划中的 宁淮城际铁路火车站坐落在镇区东侧,是盱眙的副中心,淮安的南大门,南京的后花园,是苏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以来,马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已迈向小康,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十八大召开以来,马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城建举镇、商贸兴镇、科教立镇”四大发展方略,以科学规划规划为引领,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积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发展。
马坝镇始终坚持强镇经济工业第一、工业发展项目第一、项目建设重特大项目第一的理念,以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抓手,以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不断加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几年来基础设施投入达1.5亿元。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编制了马坝经济开发区“可行性论证报告”、“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了评审;“控制性详规”也已编制完成(待评审)。现有3 k㎡ 核心区已形成“五纵五横”框架格局,纵横道路均已命名,路网合理,均达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要求。同时,马坝镇更新招商理念,改变过去“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思维模式,不断改进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机制,提升招商层次,围绕技术含量较高的传统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定位,重点招引“两新一高”型项目。对有环境污染和高能耗的企业一律不予引进。2013年共引资落户3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亿元项目3个,分别是拟投资1.5亿元的吉山LED光源,拟投资2000万美元的医疗机械、拟投资2000万美元的三福管业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新竣工项目12个。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接踵落地和强力推进,不断集群集聚。按照壮大总量、调优结构、做强企业、提升效益的要求,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在工业开票、到账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上力争再有新突破,争取较大增幅。同时充分利用盱眙县“飞地”政策,发挥马坝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优势,特别是项目审批便捷优势,鼓励全县乡镇、部门招引符合马坝新区产业特色项目,优先落户新区,打破“飞地”政策瓶颈,真正发挥“飞地”政策优势,鼓励全县各单位招引台资项目落户马坝台资创业园,快速形成集群、集聚效应。
淮安盱眙经济开发(马坝)新区有工业项目逾100家,其中投资规模达亿元项目近10家;超5000万元的近20家;超3000万元的40多家。初步形成食品加工、电子电器、新型材料等产业特色。2013年,实现开票15.44亿元,其中列统企业开票11.97亿元;开工项目外资到账800万美元;工业用电量1830.7万度;新竣工标准化厂房4.6万㎡,其中多层厂房12000㎡。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监督工作,制定了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推行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在镇区,制定了居民公约,促进良好卫生与文明习惯的养成。镇直各单位,每个周末都要上街进行义务劳动。镇妇联组织全镇广大妇女进行刺绣业务培训,共有320余名妇女参加了培训,做出的刺绣作品统一出售给苏州一家外贸公司,这样许多妇女在不耽误家务的情况下,每天可收入二、三十元,有的妇女还为此改掉了闲来无事打麻将的嗜好。镇关工委王亚中、马华骏两位退休干部甘当自愿者,常进入网吧义务检查有无未成年人进入。由苏中、苏北唯一一所镇一级老年大学——马坝老年大学组建的夕阳红文艺队,经常深入镇区乡村演出。镇文化站组建的旱船队、文艺表演队常将演出内容与国家政策、文明新约相融合,更是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全镇范围内共有农家书屋12个,定期组织农民读书看报。在镇政府大楼前的府前广场,每天早晨都有上百名老人在这里晨练,太极拳、扇子舞、宝剑舞、珍奥保健操,他们练得美轮美奂,一点也不比城里人逊色。07年筹建供给居民休闲游玩的腾飞广场,镇财政未投入一分钱,所需50余万元资金全靠马坝各大小单位、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自愿捐助建成,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马坝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严格秉承“精致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的理念,建管并重,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各类建设,坚决杜绝违法用地,严防违章建设。镇区建成面积从2011年的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3年的7平方公里,近三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近2亿元。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人口集聚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规划引领。马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马坝镇总体规划》(2008-2030),并于2010年通过省住建厅批准实施。同时注重区域性规划和详规编制,先后完成了“马坝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石桥村楚秀园小区规划”、“高桥小区规划”“马坝村花园小区规划”、“马坝镇人民公园规划”、“马坝镇民防园规划”、 “马坝镇地形航拍测绘”;目前正在编制“马坝镇污水管网规划”、“马坝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马坝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下步还将继续编制马坝镇“双马村肖庄小区规划”和“腊塘小区规划”,以及“马坝镇供水管网规划”、“马坝镇街道立面改造规划设计”等。
严格规划管理。马坝们通过长期的广泛宣传,按照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等一系列强制有效措施,动员发动农村村民建房往镇区集聚,使以前全镇58个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点,只启动了3大片6个点(马坝镇区片、东阳街道片、高桥街道片),其余的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点全部已停批停建。 马坝镇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工程,极大地提升了马坝城市辐射能力。先后引进中国龙虾城、上海商贸城、旭日商城、阳光商城、金莺·盛世佳园、金盛广场等一大批城建项目;马坝商贸城、天马商贸城、楚东综合大市场、苏宁电器、万润发超市、苏果超市等一大批三产服务业项目;中国农业银行、珠江村镇银行、盱眙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先后投资5000万元完成镇区主干道黑色化改造,投资4000万元兴建镇区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投资1000万元兴建民防园和人民公园。同时高标准对镇区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以镇区转盘为中心的五条主干道并纵横延伸支路构成镇区主框架,以西侧世纪大道为拓展,形成镇区西扩北移的态势。
马坝镇又紧抓省政府实施的扶持苏北重点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遇,启动了镇区转盘路改造工程、镇西路、世纪大道黑色化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工程完工后必将进一步提升马坝城市形象。
城镇建设的除旧立新步伐大刀阔斧,马坝商贸城、苏果超市、三联 超市、教师公寓、嘉苑小区、南园小区等苏北乡镇一流建筑在不到三年时间内便破土而出,展现于人们眼前。红烛路、镇南路、镇西路、世纪大道等新建街道日新月异、朝夕递嬗。马坝涧边农民集中区因其规划合理、高贵典雅,备受各界人士赞誉。正在兴建的花园小区,更是用江苏一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样式与品位进行规划,建成后必将成为马坝又一品牌建筑群。镇里引进1.5亿美金在建的世纪大道与 中国龙虾城项目,更是一项规模工程、精品工程。世纪大道宽40米,两旁全是五层以上的住宅和商用楼。中国龙虾城位于宁淮高速马坝段入口处,主体由两幢高16层和14层的酒店式公寓楼构成,形成集高档居住、商务办公、餐饮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其融合国际先进规划理念,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功能布局合理,空间环境优美,风格得体大方,中国龙虾城建成后,必将作为地标性建筑屹立于苏北大地。
在镇区之外的农村,06年至今共新建农村公路102公里,新挖和清理河塘沟渠75万立方,新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62个,大大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
镇党委政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治安的掌控能力,07年完成全镇镇区各主要街道监控系统的建设,派出所里的监控中心可对镇区主要地段实施全天候监控。在文明西路还搞起了“技防一条街”,在每家店铺和住户室内都装上了摄像探头,使偷盗分子无可遁形。全镇围绕“平安马坝”创建目标,各村都建立“警务室”,成立义务治安巡逻队。在信访稳定方面,该镇党委政府采取“刚柔并济”手段,保护合理上访,真心为群众化疑解难,紧决打击非法缠访、闹访,从而使该镇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去市以上上访事件。在镇区南侧的涧边公园内,马坝镇还建起了“法制宣传广场”,该广场由多个宣传栏与宣传橱窗组成,上面定期公布一些法律法规和镇直各单位办事流程,从而使马坝居民在一边逛公园的同时,一边学习了法律知识。
马坝是教育大镇,在镇区就有从小学到高中四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一万余名。其中马坝高级中学被誉为“一朵开在泥土中的教育奇葩”,因为它是苏中—苏北唯一一所办在农村的四星级高中,校园内教学设施一流、教学设备先进,喷泉、雅座、镜湖园,构建了良好的读书与学习环境。学校的塑胶操场曾经迎来全市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在这里召开。当下,该镇又斥资一千余万元,兴建一所更具现代 化的小学,现整个校园的地面框架已初具雏形。由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张红梅创办的楚东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可培训和向苏南等地企业输送青年农民800余人,中央和省市领导多次到该校参观。
全镇农民的新型农合参保率为99%。盱眙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设在马坝镇内。由留美博士赵长松创办的楚东医院以清雅的就医环境、一流的医疗设备,深受广大患者青睐,其微创手术更是名声在外,常有上海、北京等外地患者来此就医。
马坝敬老院是江苏省文明敬老院,内有别墅式公寓12幢,有152位老人和残疾人在此安闲度日。马坝在苏中、苏北地区农村乡镇还率先开展社会化养老试点,07年建成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一座,公寓内设施先进,现有十余位老人在这里交费居住,享受着晚年的幸福时光,瞧,他们笑得多么开心!!
连续十三年跻身淮安市农村经济发展“十强乡镇”。还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中国名镇”、“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乡镇”、“全国百佳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生态镇”等多种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