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区城区新貌《禹贡》属冀州。西周属邢国。战国时期属赵国。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南和县,属钜鹿郡。
景帝中元二年(前144年),分钜鹿郡置广平郡,辖南和县。
东汉光武六年(公元30年),朝平县并入南和县。
东汉光武十三年(37年),南和县改属钜鹿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南和县隶冀州广平郡。
西晋太始元年(265年),南和并入任县。
北魏太和十二年(496年),析任县复置南和县,仍属广平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析广平郡设北广平郡,治所南和,辖南和、任县、襄国三县。
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撤北广平郡并入广平郡,南和县属广平郡。
北周(567—581年)时期,析广平郡置南和郡,治所南和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南和郡,南和县属洺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邢州,辖割龙冈县、南和县、平乡县等九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南和县置为和州,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南和县,仍属邢州。
天宝元年(742年),邢州更名钜鹿郡,至德二年(757年)复名邢州,均辖南和县。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改为信德府,辖南和县等八县。
金天会七年(1129年),信德府复为邢州,设安国军,仍辖南和县等八县。
元中统三年(1262年)邢州升为顺德府,南和县属顺德府九县之一。
至元二年(1265年),顺德府改为顺德路,南和县更名为和阳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和阳县复名南和县,顺德路改为顺德府。
清沿明制,南和县仍属直隶省顺德府九县之一。
1913年,撤销顺德府,南和县改隶大名道。
1928年,撤销大名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南和县直属于河北省。
1936年,南和县属河北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南和县城,华北委员会成立伪冀南道,南和县属之。
1938年,中共领导成立南和县抗日政府,驻郝桥。
1940年,析冀南道置伪顺德道,辖南和县等15县。
1945年9月,八路军解放南和县,南和县属中共冀南四专区。
1949年8月,中共恢复河北省建制,南和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南和县与任县、巨鹿县、平乡县、广宗县合并为巨鹿县。
1962年,恢复南和县建制,仍属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名邢台地区,辖南和县等1市17县。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辖南和县等2市2区15县。
抗战期间(1937-1949)南和县统治政权情况如下:
人民政权 | 国民党政权 | 日伪政权 |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中共领导的南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驻郝桥;8月,归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南和县属冀南十三专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南和县属冀南三分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7日南和县解放,改称南和县人民政府,11月,隶属冀南第四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恢复河北省建制,南和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南和县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2日,国民党南和县政府成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7日南和县解放后,国民党南和县政府流亡石家庄,石家庄解放后又流亡北平。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底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的全国行政区划备案资料,南和县直属河北省。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伪南和县公署成立,属冀南道。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伪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伪冀南道析置伪顺德道,南和县属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南和县党部接管伪县政府。 |
人民政权 | 国民党政权 | 日伪政权 |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中共领导的南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驻郝桥;8月,归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南和县属冀南十三专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南和县属冀南三分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7日南和县解放,改称南和县人民政府,11月,隶属冀南第四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恢复河北省建制,南和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南和县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2日,国民党南和县政府成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7日南和县解放后,国民党南和县政府流亡石家庄,石家庄解放后又流亡北平。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底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的全国行政区划备案资料,南和县直属河北省。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伪南和县公署成立,属冀南道。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伪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伪冀南道析置伪顺德道,南和县属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南和县党部接管伪县政府。 |
明代,南和县编户十三里,十七社。里为县以下行政单位,管理行政事务,里下有村;社为征收田赋的区划单位,由社主负责兑换钱粮。明末,里的职能消弱,社的作用增大。
清康熙六年(1667年),南和县编户十七里,辖三镇、六十村、九屯、四十四庄、五寨,总计一百二十一个自然村。后以社代里,乾隆十四年(1749年),南和县有十七社,一百五十七村。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县设5个警区,一区区公所驻城关,二区驻大召,三区驻河郭,四区驻贾宋,五区驻郝桥。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政府派检察员驻区公所,后任为区长,负责行政事务。区下设乡,乡下设村,村下设保,保下设甲,乡长、村长、保长、甲长各1人,承办上级委派各种工作,并负责维护治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期间,伪县公署实行大乡制,将全县划为4个区,辖154个自然村;南和县抗日民主政府辖4个区(郝桥区、城关区、白佛区、南大召区),各区设区政府。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伪实行保甲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千户左右为一乡(镇),经编成二保以上者由各保共同编设联保所或保长联合办事处。南和县共有10个联保所或保长联合办事处,97保,1308甲,12671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南和县分为4个区,共163个村:一区驻城关,辖44村;二区驻贾宋,辖50村;三区驻三召辖28村;四区驻郝桥,辖41村。
1950年,一区和二区合并为一区,驻河郭;原四区改为二区,三区不变。南和县辖3个区,177个自然村。
1953年5月,将行政区改为乡,全县设立35个乡镇,各乡设乡人民政府。其中:
第一区辖2个镇、10个乡:城关镇(区级)、河郭镇(乡级)、东南张乡、三思乡、东宋村乡、南豆村乡、吴屯乡、大东韩乡、张路乡、贾宋乡、西侯庄乡、西里乡;
第二区辖12个乡:侯村乡、东薛屯乡、四营乡、邵屯乡、北师乡、白佛乡、北高村乡、旧果寨乡、郝桥乡、史召乡、徐庄乡、岗上乡;
第三区辖个11乡:大郝乡、北庄乡、宋台乡、东南张乡、东三召乡、左李赵乡、后郭平乡、屹塔头乡、善友桥乡、南大召乡、西任城乡。
1954年8月,撤销3个区,由县直接领导35个乡镇。
1956年7月,全县35个乡合并为16个乡:城关乡、大东韩乡、贾宋乡、史召乡、东南张乡、河郭乡、东三召乡、三思乡、阎里乡、西里乡、骆驼牧乡、四营乡、东薛屯乡、郝桥乡、善友桥乡、西任城乡。
1958年初,由16个乡调整为14个乡:城关乡、阎里乡、三召乡、东南张乡、侯郭乡、薛屯乡、郝桥乡、史召乡、邵屯乡、贾宋乡、东韩乡、三思乡、河郭乡、西里乡;9月,全县14个乡、160个农业社合并为4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4个人民公社的管辖范围与1953年以前的4个区相同,公社以下设管理区作为公社的派出机构,全县共有177个自然村;12月,南和县并入巨鹿县,原南和县境内的4个人民公社隶属巨鹿县。
城关公社:辖西里管理区、三思管理区、河郭管理区、城关管理区。
贾宋公社:辖贾宋管理区、东韩管理区、邵屯管理区。
三召公社:辖三召管理区、阎里管理区、东南张管理区、侯郭管理区。
郝桥公社:辖郝桥管理区、史召管理区、薛屯管理区、骆庄管理区。
1961年5月,恢复任县建制,撤销原南和县境内的城关、贾宋、三召、郝桥4个人民公社,在管理区的基础上于原南和县境内设立14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三思人民公社、西里人民公社、河郭人民公社、东南张人民公社、候郭人民公社、阎里人民公社、都桥人民公社、薛屯人民公社、史召人民公社、东韩人民公社、邵屯人民公社、贾宋人民公社、三召人民公社。6月,原属南和县的新果寨划归广宗县停西口人民公社。原南和县境内有14个人民公社,177个自然村。
1962年3月,恢复南和县建制,辖14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三思人民公社、西里人民公社、河郭人民公社、东南张人民公社、候郭人民公社、阎里人民公社、都桥人民公社、薛屯人民公社、史召人民公社、东韩人民公社、邵屯人民公社、贾宋人民公社、三召人民公社);同时将贾宋人民公社所辖的孙杜科、单赶科、陈杜科、翟庄、红庄5个生产大队划归任县大宋人民公社,郝桥人民公社所辖的骆庄、达六庄、东盟台、李白铺、程尔寨、东望、西望7个生产大队划归任县骆庄人民公社,郝桥人民公社所辖的双蓬头生产大队划归任县辛店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销14个人民公社,改建为14个乡,行政区域、行政机关驻地不变;各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全县辖14个乡,210个行政村。9月,城关乡改为城关镇,行政区域不变。
1985年3月,撤销郝桥乡,设立郝桥镇。
1987年12月,城关镇更名为和阳镇。至此,南和县辖2个镇、12个乡,215个行政村,共有176个自然村。
1994年7月,撤销贾宋乡,设立贾宋镇。
1995年3月,友善桥村分为东友善桥村和西友善桥村。
1996年1月,撤销东韩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和阳镇,镇人民政府驻东关村;撤销邵屯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贾宋镇,镇人民政府驻程牌村;撤销东薛屯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郝桥镇,镇人民政府驻寺后村;撤销侯郭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东三召乡,乡人民政府驻东三召村;撤销东南张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阎里乡,乡人民政府驻阎里村;撤销西里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河郭乡,乡人民政府驻梁牌村。至此,南和县辖3个镇、5个乡,216个行政村。
2000年1月,南大召村分为东南召村、中南召村、西南召村3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南和区下辖5个镇、3个乡。[12]
5个镇:和阳镇、贾宋镇、郝桥镇、三思镇、河郭镇。
3个乡:东三召乡、阎里乡、史召乡。[12]
和阳镇行政区划代码:130527100 45.14平方公里 55009人 辖4个社区、35个行政村 驻东关村 | ||||||
建设大街社区 | 和阳新村社区 | 文明路社区 | 和阳东村社区 | 东关村 | 北关村 | 南关村 |
南内村 | 县前村 | 县西村 | 西关村 | 前后台村 | 南王庄村 | 沙道村 |
巩庄村 | 张李召村 | 左李召村 | 杨李召村 | 焦庄村 | 冀屯村 | 范庄村 |
杨牌村 | 东三官村 | 西三官村 | 东辛寨村 | 西辛寨村 | 北裴庄村 | 路庄村 |
东韩村 | 马庄村 | 西东韩村 | 西韩村 | 西刘村 | 贾庄村 | 北郑村 |
西侯庄村 | 东侯庄村 | 三张村 | 西内村 | |||
贾宋镇行政区划代码:130527101 67.68平方公里 50006人 辖47个行政村 驻豆牌村 | ||||||
程牌村 | 韩牌村 | 冀牌村 | 李牌村 | 豆牌村 | 唐庄村 | 田庄村 |
北杨庄村 | 北徐庄村 | 郄村 | 张路村 | 韩村 | 东贾郭村 | 西贾郭村 |
西薛屯村 | 吴屯村 | 杨屯村 | 牛屯村 | 康屯村 | 西樊屯村 | 北里庄村 |
南里庄村 | 井庄村 | 小胡村 | 前寺上村 | 后寺上村 | 邵屯村 | 南师村 |
北张庄村 | 岳村 | 宁营村 | 兰营村 | 梁营村 | 刘营村 | 朱营村 |
大会塔村 | 前小林村 | 后小林村 | 武庄村 | 白佛村 | 苏史张村 | 单杜科村 |
骆驼牧村 | 北师村 | 齐庄村 | 北王庄村 | 李庄村 | ||
郝桥镇行政区划代码:130527102 61.10平方公里 57479人 辖30个行政村 驻寺后村 | ||||||
寺后村 | 郝桥前西村 | 郝桥后西村 | 郝桥前东村 | 郝桥后东村 | 东泥井村 | 西泥井村 |
东刘庄村 | 霍庄村 | 南郝村 | 红庙村 | 东杨庄村 | 西高村 | 梁庄村 |
程庄村 | 苏街村 | 西徐庄村 | 东徐庄村 | 岗上村 | 东郑庄村 | 大林村 |
东薛屯村 | 东樊屯村 | 丰化庄村 | 北葭村 | 南葭村 | 吴村 | 候西村 |
候东村 | 焦村 | |||||
东三召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0 58.00平方公里 44879人 辖32个行政村 驻东三召村 | ||||||
东三召村 | 西三召村 | 南头村 | 宋庄村 | 回庄村 | 圪塔头村 | 张街村 |
东南召村 | 中南召村 | 西南召村 | 肖庄村 | 前东村 | 前西村 | 后东村 |
后中村 | 后西村 | 小屯村 | 东任城村 | 西任城北队村 | 西任城西队村 | 西任城东队村 |
侯一村 | 侯二村 | 侯三村 | 侯四村 | 柴里村 | 丁庄村 | 西善友桥村 |
东善友桥村 | 史街村 | 胡街村 | 高街村 | |||
阎里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1 45.15平方公里 33307人 辖12个行政村 驻阎里村 | ||||||
阎里村 | 大郝村 | 宋台村 | 南杨庄村 | 聂庄村 | 段村 | 东南张村 |
北庄村 | 阎圈村 | 前高庄村 | 后高庄村 | 河上村 | ||
河郭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2 44.61平方公里 31691人 辖27个行政村 驻梁牌村 | ||||||
梁牌村 | 郭牌村 | 卢牌村 | 仝牌村 | 赵牌村 | 樊牌村 | 桥西村 |
郄庄村 | 刁庄村 | 康庄村 | 北豆村 | 南豆村 | 东徐旺村 | 西徐旺村 |
南徐旺村 | 张相村 | 岗头村 | 孔村 | 西里村 | 西郑庄村 | 左村 |
辛庄村 | 南张庄村 | 南裴庄村 | 瓦固村 | 刘义屯村 | 迓祜村 | |
史召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3 38.00平方公里 33779人 辖22个行政村 驻梁牌村 | ||||||
梁牌村 | 胡佃村 | 八角寨村 | 白庄村 | 果寨一村 | 果寨二村 | 果寨三村 |
果寨四村 | 果寨五村 | 东林村 | 高牌村 | 胡牌村 | 李牌村 | 史召桥村 |
史召西高庄村 | 南高张村 | 南高李村 | 北高一村 | 北高二村 | 北高三村 | 北高四村 |
北高五村 | ||||||
三思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4 45.32平方公里 26185人 辖13个行政村 驻东北部村 | ||||||
东北部村 | 西宋村 | 淮庄村 | 西大村 | 东大村 | 里首村 | 西南部村 |
东南部村 | 西北部村 | 前郭平村 | 后郭平村 | 辛村 | 南韩村 |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批准南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3]
202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销南和县,设立邢台市南和区,以原南和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和区的行政区域,南和区人民政府驻和阳镇和阳大街285号。[7]
和阳镇行政区划代码:130527100 45.14平方公里 55009人 辖4个社区、35个行政村 驻东关村 | ||||||
建设大街社区 | 和阳新村社区 | 文明路社区 | 和阳东村社区 | 东关村 | 北关村 | 南关村 |
南内村 | 县前村 | 县西村 | 西关村 | 前后台村 | 南王庄村 | 沙道村 |
巩庄村 | 张李召村 | 左李召村 | 杨李召村 | 焦庄村 | 冀屯村 | 范庄村 |
杨牌村 | 东三官村 | 西三官村 | 东辛寨村 | 西辛寨村 | 北裴庄村 | 路庄村 |
东韩村 | 马庄村 | 西东韩村 | 西韩村 | 西刘村 | 贾庄村 | 北郑村 |
西侯庄村 | 东侯庄村 | 三张村 | 西内村 | |||
贾宋镇行政区划代码:130527101 67.68平方公里 50006人 辖47个行政村 驻豆牌村 | ||||||
程牌村 | 韩牌村 | 冀牌村 | 李牌村 | 豆牌村 | 唐庄村 | 田庄村 |
北杨庄村 | 北徐庄村 | 郄村 | 张路村 | 韩村 | 东贾郭村 | 西贾郭村 |
西薛屯村 | 吴屯村 | 杨屯村 | 牛屯村 | 康屯村 | 西樊屯村 | 北里庄村 |
南里庄村 | 井庄村 | 小胡村 | 前寺上村 | 后寺上村 | 邵屯村 | 南师村 |
北张庄村 | 岳村 | 宁营村 | 兰营村 | 梁营村 | 刘营村 | 朱营村 |
大会塔村 | 前小林村 | 后小林村 | 武庄村 | 白佛村 | 苏史张村 | 单杜科村 |
骆驼牧村 | 北师村 | 齐庄村 | 北王庄村 | 李庄村 | ||
郝桥镇行政区划代码:130527102 61.10平方公里 57479人 辖30个行政村 驻寺后村 | ||||||
寺后村 | 郝桥前西村 | 郝桥后西村 | 郝桥前东村 | 郝桥后东村 | 东泥井村 | 西泥井村 |
东刘庄村 | 霍庄村 | 南郝村 | 红庙村 | 东杨庄村 | 西高村 | 梁庄村 |
程庄村 | 苏街村 | 西徐庄村 | 东徐庄村 | 岗上村 | 东郑庄村 | 大林村 |
东薛屯村 | 东樊屯村 | 丰化庄村 | 北葭村 | 南葭村 | 吴村 | 候西村 |
候东村 | 焦村 | |||||
东三召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0 58.00平方公里 44879人 辖32个行政村 驻东三召村 | ||||||
东三召村 | 西三召村 | 南头村 | 宋庄村 | 回庄村 | 圪塔头村 | 张街村 |
东南召村 | 中南召村 | 西南召村 | 肖庄村 | 前东村 | 前西村 | 后东村 |
后中村 | 后西村 | 小屯村 | 东任城村 | 西任城北队村 | 西任城西队村 | 西任城东队村 |
侯一村 | 侯二村 | 侯三村 | 侯四村 | 柴里村 | 丁庄村 | 西善友桥村 |
东善友桥村 | 史街村 | 胡街村 | 高街村 | |||
阎里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1 45.15平方公里 33307人 辖12个行政村 驻阎里村 | ||||||
阎里村 | 大郝村 | 宋台村 | 南杨庄村 | 聂庄村 | 段村 | 东南张村 |
北庄村 | 阎圈村 | 前高庄村 | 后高庄村 | 河上村 | ||
河郭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2 44.61平方公里 31691人 辖27个行政村 驻梁牌村 | ||||||
梁牌村 | 郭牌村 | 卢牌村 | 仝牌村 | 赵牌村 | 樊牌村 | 桥西村 |
郄庄村 | 刁庄村 | 康庄村 | 北豆村 | 南豆村 | 东徐旺村 | 西徐旺村 |
南徐旺村 | 张相村 | 岗头村 | 孔村 | 西里村 | 西郑庄村 | 左村 |
辛庄村 | 南张庄村 | 南裴庄村 | 瓦固村 | 刘义屯村 | 迓祜村 | |
史召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3 38.00平方公里 33779人 辖22个行政村 驻梁牌村 | ||||||
梁牌村 | 胡佃村 | 八角寨村 | 白庄村 | 果寨一村 | 果寨二村 | 果寨三村 |
果寨四村 | 果寨五村 | 东林村 | 高牌村 | 胡牌村 | 李牌村 | 史召桥村 |
史召西高庄村 | 南高张村 | 南高李村 | 北高一村 | 北高二村 | 北高三村 | 北高四村 |
北高五村 | ||||||
三思乡行政区划代码:130527204 45.32平方公里 26185人 辖13个行政村 驻东北部村 | ||||||
东北部村 | 西宋村 | 淮庄村 | 西大村 | 东大村 | 里首村 | 西南部村 |
东南部村 | 西北部村 | 前郭平村 | 后郭平村 | 辛村 | 南韩村 |
南和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南部,[14]地理坐标东经114°36′—114°52′,北纬36°55′—37°06′,县境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5公里,近似正方形,总面积405平方公里。东邻平乡县,南接鸡泽县、永年县,西连邢台县、沙河市,北靠任县。县人民政府驻和阳镇和阳大街285号。
南和区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第二沉降带中部,是华北沉降区渤海台向斜的一部分。自中石炭世至早二迭世沉积一套先是海陆交互,后是陆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华北陆台自三迭纪以来先后经历了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不同程度的改造,使河北平原产生次一级的隆起和断陷,同时伴生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若干组断裂,是地震多发区之一。从中石炭世以来为一套海退式沉积序列。
地层方面,基底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在中石炭统之上沉积了上石炭统至二迭系的含煤碎屑岩系,而中生代时三迭系和侏罗系处于剥蚀状态。白垩纪以来本区急剧下沉,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和新生界沉积。
南和区地处河北平原西南部,太行山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在30.5—50.8米之间,地面坡降度为1/2500。由于河流的淤积、泛滥与改道,局部形成大小不同的洼地、岗地、二坡地、沙丘、平铺沙地等微小地貌单元,总体的地貌特征为“六洼三堤一沙地”。“六洼”为史召河间洼地、岗上河间洼地、小林洼、杨屯河旁洼地、西里蝶形洼地、侯郭—郝桥河旁洼地,“三堤”为洺河故道、干河故道、百泉河故道高出地面1—2米的自然堤。在故河道自然堤与洼地之间,是全境地貌单元的主体——微斜平地(二坡地)。县域南部有三思至阎里扇面平铺沙地,沿澧河向北向南呈扇状分布。澧河东南岸有东南张沙丘群地,高出地面3—6米,呈不连续带状分布。
南和区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明显,天气过渡性突出、变异性显著。春季(3—5月)乍寒乍暖、少雨多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秋季(9—11月)晴朗凉爽,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2℃,其中1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21.9℃(1981年1月26日、1990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2005年6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499.6毫米,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842.8毫米(1963年),最少为246.9毫米(1972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1.2%,冬季占全年降水量的3%。年平均日照时数2236.1小时,5月最多,12月最少。年平均风速2.0米/秒,4月风速最大,8月最小;全年南风频率最高,为19.16%。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大风、冰雹等。
南和区境内的土壤共分3个土类(潮土、水稻土、风沙土),5个亚类(潮土、褐化潮土、湿潮土、淹育型水稻土、流动风沙土),8个土属,27个土种。土类中,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99.3%,水稻土、风沙土极少。潮土亚类是南和区的主要土壤,分布于全境,占土壤总面积的92%,包括3个土属、16个土种,其中面积较大的土种有分布于三思至阎里平铺沙地的沙壤质潮土、县域西北部和东北部二坡地上的轻壤质潮土以及侯郭、史召、郝桥的中壤质潮土。褐化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固定沙丘和洺河故道,占总面积的5.4%。湿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西里浅平洼地和贾宋镇杨屯—豆村河旁洼地,占总面积1.6%。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贾宋镇西樊屯以东,占总面积的0.16%。流动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澧河中上游河漫滩上,占总面积的0.52%。
南和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18.5克/千克,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土壤pH值平均7.80,属碱性土壤;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0.0081克/千克,属全国中等水平;碱解氮平均含量88.39毫克/千克;有效磷平均含量19.42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含量94.76毫克/千克,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135毫克/千克)。
地表水
南和区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境内有顺水河、南澧河、沙洺河、溜垒河4条行洪河道,境内全长68.5公里,流域面积408平方公里,河网密度11公里/平方公里。[15]1980年前,除顺水河外均为季节性河流,现全为季节性河流河流,除雨季外皆干涸。[16]
河流名称 | 发源地 | 境内长度(公里) | 深度(米) | 宽度(米) | 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 最大流量(立方米/秒) |
---|---|---|---|---|---|---|
南澧河 | 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西部山区 | 23.3 | —— | 40—50 | 124.3 | 300 |
沙洺河 | 武安市天井窑 | 19.8 | 2.61 | 12 | 202.1 | 40 |
顺水河(七里河) | 东川水库 | 9.2 | 0.95 | 7.5 | 40.6 | 190 |
溜垒河 | 永年县旧城北 | 15.7 | 4.8 | 15 | 40.5 | 360 |
地下水
南和区地下水属浅层淡水,分为2个含水层。其中第Ⅰ含水层(潜水层)为降雨入渗直接补充层,底板埋深一般在30米以上;第Ⅱ含水层(潜水—承压水层)埋深多在100米左右,由西向东逐渐变深,水质较好,为地下水主要取水层。澧河以西地下水位埋深多为4—8米,澧河以东多为8—10米,机井开采深度均在100米以内。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干旱和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4米。
河流名称 | 发源地 | 境内长度(公里) | 深度(米) | 宽度(米) | 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 最大流量(立方米/秒) |
---|---|---|---|---|---|---|
南澧河 | 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西部山区 | 23.3 | —— | 40—50 | 124.3 | 300 |
沙洺河 | 武安市天井窑 | 19.8 | 2.61 | 12 | 202.1 | 40 |
顺水河(七里河) | 东川水库 | 9.2 | 0.95 | 7.5 | 40.6 | 190 |
溜垒河 | 永年县旧城北 | 15.7 | 4.8 | 15 | 40.5 | 360 |
历史上百泉河(顺水河)水量丰富,南和区西部均引百泉河水灌溉。由于百泉灌区的影响,全县地下水源丰富,挖井即有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和上游修建水库等因素影响,南和区4条主要河道水量逐渐减少,1983年后百泉河基本停止向南和区供水。1990年前,南和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487亿立方米,其中年平均自产地表水量为1200万立方米,客水量1.68亿立方米,来水无保障,利用率极低;年平均地下水可采用量6869.9万立方米,而实际采用量为8240万立方米,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
南和区现属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17]平水年P=50%,年降水总量为1.97亿立方米。根据《河北省邢台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河北省水资源二次评价和南和区中长期供水规划,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085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6038万立方米。[18]针对水资源短缺现状,南和区先后建设了引黄入冀滏阳河线南和区配套工程、年供水量530万立方米的邢清干渠、日设计供水能力1.8万吨的地表水厂等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年引黄河水910万立方米的引黄管道工程,调入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客水,并开展年可压采地下水979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和。[19][20][21][22][23]
2009年,南和区土地总面积40480公顷。其中农用地321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38%;建设用地66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0%;其他用地1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2%。
土地利用类别 | 面积(公顷) | 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
---|---|---|
耕地 | 30414 | 75.13% |
园地 | 152 | 0.37% |
林地 | 573 | 1.41% |
其他农用地 | 996 | 2.46% |
城乡建设用地 | 5958 | 14.72% |
交通水利用地 | 600 | 1.48% |
其他建设用地 | 120 | 0.30% |
水域 | 1578 | 3.90% |
自然保留地 | 89 | 0.22% |
土地利用类别 | 面积(公顷) | 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
---|---|---|
耕地 | 30414 | 75.13% |
园地 | 152 | 0.37% |
林地 | 573 | 1.41% |
其他农用地 | 996 | 2.46% |
城乡建设用地 | 5958 | 14.72% |
交通水利用地 | 600 | 1.48% |
其他建设用地 | 120 | 0.30% |
水域 | 1578 | 3.90% |
自然保留地 | 89 | 0.22% |
南和区境内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砖瓦用黏土、河砂[24]等,现均已禁止开采。南和区全境为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覆盖,尚未发现其他矿产资源。但据周边县市钻探资料分析,南和区境内有石油和煤炭较有远景。石油产于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中,属断陷盆地型湖沼相沉积,沉降快速而沉积巨厚,有利于造成良好的成油环境和使原始有机物质向石油转化的条件,是理想的油气远景地区,周边的任丘、南宫、邱县即为见证。另据1988年河北省地矿局分析,南和区位于邢台含煤区临清含煤带范围内,邻近地区任丘、南宫、巨鹿和临清等地有含煤地层和可采煤层;预测煤种属气煤和肥煤,埋深1500—2000米,难以开采利用,仅作长远规划考虑。
年份 | 总户数 | 总人口 | 男性人口 | 女性人口 | 自然增长率 |
---|---|---|---|---|---|
1933年 | 30603 | 141300 | 75554 | 65746 | —— |
1940年 | 23414 | 96920 | 45456 | 51464 | —— |
1950年 | 32261 | 139428 | 69900 | 69528 | 19.4‰ |
1960年 | 39251 | 159090 | 76330 | 82760 | -7.9‰ |
1970年 | 40740 | 194123 | 96901 | 97022 | 23.4‰ |
1980年 | 48915 | 228125 | 114234 | 113891 | 11.9‰ |
1990年 | 61169 | 284302 | 144477 | 139825 | 10.4‰ |
2000年 | 72077 | 314106 | 159647 | 154459 | 6.25‰ |
2010年 | 86067 | 325332 | 165451 | 159881 | 10.64‰ |
2014年,南和区总户数118328户,户籍人口377972人,其中男性194817人,女性183155人;18岁以下93379人,18—35岁117783人,35—60岁115176人,60岁以上51634人;全县常住人口332335人,其中城镇人口132520人,城镇化率39.88%。2014年出生5790人,人口出生率15.93‰,出生人口性别比112:100,死亡2517人,人口死亡率6.93‰;自然增长32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01‰。
年份 | 总户数 | 总人口 | 男性人口 | 女性人口 | 自然增长率 |
---|---|---|---|---|---|
1933年 | 30603 | 141300 | 75554 | 65746 | —— |
1940年 | 23414 | 96920 | 45456 | 51464 | —— |
1950年 | 32261 | 139428 | 69900 | 69528 | 19.4‰ |
1960年 | 39251 | 159090 | 76330 | 82760 | -7.9‰ |
1970年 | 40740 | 194123 | 96901 | 97022 | 23.4‰ |
1980年 | 48915 | 228125 | 114234 | 113891 | 11.9‰ |
1990年 | 61169 | 284302 | 144477 | 139825 | 10.4‰ |
2000年 | 72077 | 314106 | 159647 | 154459 | 6.25‰ |
2010年 | 86067 | 325332 | 165451 | 159881 | 10.64‰ |
郭卫欣:区委书记[25]
张守锋:区委副书记[25][26][27]
樊振宇: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25]
张守锋:区长
赵创立:副区长[25]、王金全(挂职)[28]
2015年,南和区实现生产总值52.7亿元,比2014年增长9.5%,比2010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60.6亿元,比2014年增长14.9%,是2010年的2.4倍;全部财政收入4.48亿元,比2014年增长14.4%,是2010的近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2元,比2014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0元,比2014年增长11%。[29]
2016年,南和区生产总值达到56.8亿元,年均增长12.3%,五年翻了近一番。全部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19%,是2011年的2.38倍。三次产业比重33.6:28.6:37.8。
南和区历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
年份 | GDP(亿元) | 财政(亿元) |
---|---|---|
2005 | 15.385 | |
2006 | 17.485 | |
2007 | 20.165 | |
2008 | 22.36 | |
2009 | 23.264 | |
2010 | 26.354 | |
2011 | 31.799 | |
2012 | 36.052 | |
2013 | 40.612 | |
2014 | 47.852 | 4.05 |
2015 | 52.7 | 4.48 |
2016 | 56.8 | 5 |
年份 | GDP(亿元) | 财政(亿元) |
---|---|---|
2005 | 15.385 | |
2006 | 17.485 | |
2007 | 20.165 | |
2008 | 22.36 | |
2009 | 23.264 | |
2010 | 26.354 | |
2011 | 31.799 | |
2012 | 36.052 | |
2013 | 40.612 | |
2014 | 47.852 | 4.05 |
2015 | 52.7 | 4.48 |
2016 | 56.8 | 5 |
综述
2014年,南和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80325人;有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8个,销售额21.82亿元,农业产业化总量32.47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3.8%;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59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6.25亿元,比2013年增长3.7%。
农业
作物类别 | 播种面积(公顷) | 单产(公斤/公顷) | 产量(吨) | |
---|---|---|---|---|
谷类 | 冬小麦 | 22667 | 6675 | 151300 |
玉米 | 21646 | 5922 | 128186 | |
谷子 | 455 | 4396 | 2000 | |
豆类 | 大豆 | 145 | 2848 | 416 |
绿豆 | 31 | 1710 | 53 | |
薯类 | 马铃薯 | 66 | 24167 | 1595 |
油料作物 | 花生 | 684 | 4205 | 2876 |
油菜籽 | 32 | 2750 | 88 | |
棉花 | 皮棉 | 966 | 1249 | 1207 |
蔬菜 | 叶菜类(芹菜 菠菜) | 1317 | 48891 | 64389 |
白菜类(大白菜) | 760 | 73336 | 55735 | |
甘蓝(卷心菜) | 225 | 60507 | 13614 | |
根茎类(白、胡萝卜) | 548 | 63241 | 34656 | |
瓜菜类(黄瓜、西葫芦) | 1935 | 65885 | 127488 | |
茄果类(茄子 辣椒 西红柿) | 2275 | 66009 | 150170 | |
葱蒜类(大葱 蒜头韭菜) | 789 | 60074 | 47398 | |
菜用豆类(四季豆) | 133 | 47707 | 6345 |
2014年,南和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19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45038公顷,总产量28.2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473公顷,总产量53.33万吨;有设施农业设施3.17万个,占地面积2668公顷,实际使用面积2135公顷。有种植业生产基地4个,种植面积6226.5公顷,联系农户1.98万户。农用机械总动力537443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463台,小型拖拉机4788台,联合收割机920台;机耕面积2.18万公顷,机播面积40467公顷,机收面积3524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8760公顷;化肥使用量16879吨,农药使用量629吨,地膜使用量415吨,农村用电量19322万千瓦时。实现农业总产值18.5042亿元,农业增加值12.1823亿元。
林业
2014年,南和区果园面积公顷,园林水果产量4490吨,实现产值1508亿元;其中苹果园面积102公顷,产量1451吨,梨园面积95公顷,产量1882吨,葡萄园面积48公顷,产量496吨,桃园面积18公顷,产量271吨。全年人工造林800公顷,其中经济林130公顷,防护林67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90万株;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600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800公顷;林木种子采集量2吨,育苗面积1800公顷,苗木产量3400万株;生产商品木材850立方米。实现林业产值1.06亿元,林业增加值3495万元。
畜牧业
畜禽类别 | 存栏数(万头、万只) | 出栏数(万头、万只) | 肉类产量(吨) |
---|---|---|---|
猪 | 13.56 | 17.72 | 13258 |
牛 | 0.54 | 0.42 | 630 |
羊 | 0.84 | 1.62 | 217 |
家兔 | 1.65 | 5.23 | 66 |
家禽 | 410.03 | 417.45 | 6132 |
2014年,南和区肉类总产量2.04万吨,鸡蛋产量40958吨,牛奶产量11926吨;实现牧业产值8.98亿元,牧业增加值3.72亿元。
作物类别 | 播种面积(公顷) | 单产(公斤/公顷) | 产量(吨) | |
---|---|---|---|---|
谷类 | 冬小麦 | 22667 | 6675 | 151300 |
玉米 | 21646 | 5922 | 128186 | |
谷子 | 455 | 4396 | 2000 | |
豆类 | 大豆 | 145 | 2848 | 416 |
绿豆 | 31 | 1710 | 53 | |
薯类 | 马铃薯 | 66 | 24167 | 1595 |
油料作物 | 花生 | 684 | 4205 | 2876 |
油菜籽 | 32 | 2750 | 88 | |
棉花 | 皮棉 | 966 | 1249 | 1207 |
蔬菜 | 叶菜类(芹菜 菠菜) | 1317 | 48891 | 64389 |
白菜类(大白菜) | 760 | 73336 | 55735 | |
甘蓝(卷心菜) | 225 | 60507 | 13614 | |
根茎类(白、胡萝卜) | 548 | 63241 | 34656 | |
瓜菜类(黄瓜、西葫芦) | 1935 | 65885 | 127488 | |
茄果类(茄子 辣椒 西红柿) | 2275 | 66009 | 150170 | |
葱蒜类(大葱 蒜头韭菜) | 789 | 60074 | 47398 | |
菜用豆类(四季豆) | 133 | 47707 | 6345 |
畜禽类别 | 存栏数(万头、万只) | 出栏数(万头、万只) | 肉类产量(吨) |
---|---|---|---|
猪 | 13.56 | 17.72 | 13258 |
牛 | 0.54 | 0.42 | 630 |
羊 | 0.84 | 1.62 | 217 |
家兔 | 1.65 | 5.23 | 66 |
家禽 | 410.03 | 417.45 | 6132 |
工业
南和区以钢制品及装备制造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玻璃产业为主导产业。钢制品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品涉及仪表、仪器、重型机械构件、轧辊、轧板、制钉、制管、标准件、钢构汽车配件、机械制造、五金工具等多个行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主要包括食品、油脂、板材等行业,较大企业有燕京啤酒、金沙河面业、谷馨坊食品以及国玉食品等;玻璃产业主要集中玻璃建材工业园,截至2010年入驻玻璃生产及玻璃深加工企业10家,年可实现年产各类建材玻璃2500万重量箱。[30]
2014年,南和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58亿元,销售产值63.99亿元,资产总计36.64亿元,负债合计23.36亿元,营业收入59.29亿元,营业利润7654.4万元,利润总额9152.6万元,利税总额1.75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6319人;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8.04亿元,增加值5.3亿元;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2.38亿元。
建筑业
2014年,南和区有建筑业企业5家,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240人;签订合同额3.6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9438平方米;消耗钢材3996吨,木材2209立方米,水泥8.75万吨,平板玻璃1.83万立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8750平方米,竣工产值2.397亿元,竣工房屋价值1.6亿元,其中住宅房屋竣工134991平方米,价值1.37亿元,教育用房屋41751平方米,价值2385万元;建筑业总产值3.066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9537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125.1万元。
2014年,南和区有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4家,从业人员114人,营业面积24260平方米,资产总计6534万元,商品购进额9141万元,销售额8327万元,营业收入7977万元,利润总额6万元;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6家,从业人员125人,营业面积4560平方米,资产总计373万元,商品购进额6137万元,销售额6222万元,营业收入5324万元,利润总额65万元;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20亿元,其中城镇16.73亿元,乡村10.47亿元。20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065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36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6202亿元。有固定电话用户31780户,移动电话用户293092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9977户。
南和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9月,2011年7月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新技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大宗物流三大产业组团,以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承接京津和北上广深优质产业转移。园区实现十一通一平,入住企业63家,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宠物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叫响了四个“国字号”商标——燕京啤酒、金沙河面制品、全工钢锉、安佑饲料。宠物饲料产销量占全国近60%。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县城东部,定位为冀中南规模化、集约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包括“一心”(科技研发中心)“一带”(形象展示带)“三区”(有机种植区、苗木种植区、特色种植核心区),依托台湾高效农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冀大农业产业园、玫瑰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速“第六产业”成长崛起。到2017年,蔬菜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培育省级以上知名苗木企业10家,五年内现代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80%。
邢台(三召)工业园区。规划范围邢临高速公路以南、战备路以西、南至县域边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5平方公里,规划“两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生态绿心)、“两园”(东侧工业园、西南物流园区)空间结构,重点建设装备制造、钢铁、化工三大产业组团,打造承接邢台市区产业转移和县内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南和区素称观音之乡,千手观音的传说”(又名三皇姑传说)在邢台南和流传时间不仅长久,而且影响深远,是观音中国化和女性化的转折点,南和白雀庵历代碑刻以及南和地方志都记载了这个“千手观音的传说”,在白雀庵观音雕像内发现的明代《观世音本愿真经》也详细记载了南和的妙善修炼成为千手观音的经历。
千年古刹白雀庵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之地。相传南北朝乱世之时,南和区人妙庄严揭竿而起建立了百里小国,国号兴林国,自称妙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三皇故)名叫妙善,自幼心地善良,出家白雀庵修行。后妙庄王火烧白雀庵,五百尼姑遇难,三皇姑妙善侥幸逃脱,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苍岩山。后妙庄王得一怪病――人面疮。需亲生儿女手眼方可治愈,两位皇姐不肯献,妙庄王命在旦夕。三皇姑听说后,毅然剁手剜眼,为父治好了人面疮。从此,妙庄王改暴从善,降旨敕封三皇姑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三皇姑慈心至极,而道业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护持众生。“白雀庵观音菩萨女道场”的世名由此而生。
南和区是唐朝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的故里,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区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宋璟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三百年间的四大贤相。宋璟还与魏征、刘秉忠并列为邢台历史上的三文贞公。
南和区别称和阳,雅号“嘉禾城”,为始建于西汉初的千年古县,旧志说:“东达巨鹿,西枕龙冈,远拱太行,近环洺水,地势平坦,四通八达,由正定以至大名,自山西以至山东,亦畿南次冲也。”南和区地处邢台百泉流域,农业发达,自古有”鸳鸯交谷、北方江南“的美誉。古诗赞云:“南和任县不求天,耳听渔歌看秧田。柳荫垂钓归来饮,即此便是小江南。”又云”渺渺烟波入画图,白鱼黄鸟泛青浦。千家茅屋临水流,十里稻香在镜湖。”
北魏时期南和区为北广平郡治所。后周时为南和郡郡治。唐代曾为和州州治,南和城建于北魏,明正统十四年重建。城设四门,东门为东寅、西称西饯,南为南薰,北是北拱。南和区衙署在明代洪武初年修建,儒学在县治的东南,有和阳书院,文庙的东南建有奎星楼。南和城内有许多坛庙,如社稷坛、山川风云雷雨坛、先农坛等。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如为了纪念宋璟而建的梅花亭和宋文贞公祠,为纪念抗清英雄卢象升而建的卢忠烈公祠等等。
牌坊是我国封建社会旌表“忠孝节义”和“重臣名宦”功德政绩的石雕建筑。古城南和,历史悠久,贤臣倍出,民谣有“顺德府好城墙,南和城好牌坊”之说。据清朝《南和县志》记载,南和区原有牌坊36座。仅在府前街就有七座牌坊,即:三世宫保坊,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李起元立;恩光三世坊,为刑部左侍郎李若珪立;天恩覃敷坊,为兵部员外郎朱家卿立;金吾世胄坊,为锦衣卫世袭实授百户朱时万立;平定边疆坊,为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立;掖垣都谏坊,为礼科给事中李若珪立;节制三省坊,为勋阳巡抚右佥都御史李若珪立。
这些牌坊均系明王朝皇帝降旨敕建,是具有明朝建筑风格的古雕群,个个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全部以青石加工成构件,以榫和铆眼连接成仿木结构,主体四柱三间,斗拱飞檐,兽吻卷脊,枋梁楣额。通体浮雕着飞龙、走兽、人物、花鸟及山水,是融建筑、书画、雕刻为一体的艺术品,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传承年代最久的民间大型社火是南和区的抬黄杠,约十年举办一次,传承千年,相传源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百姓自发给黄巾军送粮的义举。主要集中在南和区河郭乡、贾宋镇。起杠时,河郭乡“四牌公”杠头高举“四牌公”大旗,三十二只杠按顺序排列其后,由三眼枪鸣枪开道,三十二杆黄杠后面配备三十二匹马。两个抬杠人默契配合,踩着杠的震颤鼓点,杠杆在脊背上任意转动。杠杆上绑有两串铜铃,随着杠杆颤动而拍打,三十二杆杠同时作响。杠箱在中间,重约三十公斤。杠箱顶部用彩绸彩球彩带编织在一起,两边插有鸡毛掸子,上下摇摆。黄杠有二十四式套路,野鸡旋窝和赛马最精彩,人、马、杠一起运作,人欢马叫,如万马奔腾,是京津冀地区延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民间社火。[31]
方言地图南和处于冀鲁官话邢衡片区,方言呈过渡色彩,形象鲜明,节奏感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南和方言有23个声母,41个韵母(39个可以儿化);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单字调,其中阴平、上声为平调;入声多用于县城一带,较轻微,向东向北至郝桥、贾宋一带入声已基本消失,往西、往南与沙河、永年、鸡泽交界处亦有入声痕迹。
南和话有“圪头词”,词缀“圪”可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的前缀,且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南和方言尖音字和团音字界限分明;助词“的”“地”“得”声母脱落,读作[ei];动态助词“着”读作[de];“了”常读作[lao];“呢”在陈述、疑问句中读[ai]。此外还有丰富的土语词汇,如“圪浸”、“虑细”、“湿旱”、“肉忸”等。
南和区武术历史源远流长,人民自古就有练武的习俗,早在宋代南和籍女剑客白兰雯便闻名四方,元代120名武僧迁居顺德府,在30处寺观传拳授艺,其中师徒众多的寺观中就有南和白佛寺。明代洪武初,南和区李贾,家承岳飞之师傅山西周侗之拳械,在南和开坛教拳。明代中期,南和区籍的少林住持小山宗书,将少林拳术传播至南和区,清代南和武术达鼎盛时期,梅花拳祖师邹洪义、小架梅花拳祖师张从富均曾传拳于南和区,南和王世清为咸丰年间武状元,民国南京中华武术擂台赛上,南和籍女子豆五妮名列前茅。拳场遍及全县,大红拳、小红拳、二郎拳、梅花拳等流行甚广;抗战时期大刀会、小刀会、红枪会、白枪会等武术组织发动民间力量抗击日军;建国后各类武术组织纷纷成立,主要习练华拳、查拳、意拳、大小红拳、二郎拳、梅花拳(五、六路)、太极拳等。其中梅花拳起源于平乡、广宗、威县、南和一带,后传到冀鲁豫等县,现弟子遍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32]
南和金米
南和金米即俗称的小米,粒紧密、色金黄,故称“金米”。据《南和文史概览》记载:唐朝名相宋璟是南和人,曾把家乡小米带进皇宫献给武则天享用,女皇觉着出奇好吃,就封南和小米为“金米”,南和金米成为贡品。现代南和金米不施农药、化肥,是国家认证的A级绿色食品,米软、粘、香。
小米煎饼小米煎饼
相传古时在兴林国一带(南和郭平)盛产金米,三皇姑常用此米解救百姓,为使用方便,将米粉制作成煎饼,深受百姓喜欢。小米煎饼取材于南和金米,并辅助添加小麦面、葡萄干、熟芝麻和白糖,经加水调和后,打糊发酵,上铛烙熟即可食用,粗粮细作,焦嫩香甜。[33]
南和酥鱼
南和酥鱼选用一斤多重的鲜活鲤鱼,净洗后置于陶制大砂锅内,辅以多种配料以及数种中草药,由专人数小时观火、调火,精心炖制而成。直到慢火煨至骨酥刺软,鱼形照样完整如初,鱼肉不碎不散,连骨带肉一起吃,味香、刺绵,无腥味。[34]
赵家蒸包赵家蒸包
相传清末民初时期有个姓赵的人家在南和区城开了个饭店,主营蒸包,吸引了众多食客,百年来代代相传。赵家第四代传人研制出新型蒸包,取材于小麦粉、肉馅和葱,经发酵作皮,十香粉调味、炉香碾粉调味后,经蒸笼蒸熟后即可食用,具有香、嫩、不腻、满口留香,皮薄馅大的特点。[33]
南和区距京珠高速(G4)邢台南出口12公里,距107国道18公里,并有2条连接线与之贯通;距京广高铁16公里;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距离均在400公里以内,是邢台市的铁路、公路、高速三路交叉口和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35]
邢临高速公路(东吕高速G2516)自西向东横穿县境中南部,与326省道和329省道交汇处设有南和出入口;
邢清公路(G340国道)横穿县境北部,途径贾宋、郝桥等乡镇;
329省道东北自郝桥镇向西南斜穿县境。
326省道(邢台—临西)与邢临高速基本平行,境内长27公里;
截至2013年底,南和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5公里,省道81.7公里,县道30.1公里,乡道105.8公里,村道438.3公里,公路密度1.6公里/平方公里。[36]
邢黄铁路自西向东横穿县境中南部,在县城西南设有邢台南站,2013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37]
京广高铁沿南和区西部边界而过,在县境外西北设有邢台东站。
南和区公交候车亭截至2014年,南和区有公交111路、201路、202路、203路、204路、205路、206路、207路、208路、209路、210路、211路等共计14条公交班线,120部营运车辆;另有7条县域小公交线路,营运车辆34部;建有8个乡镇客运站、76座公交候车厅和101个招呼站牌。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0%。[36]
2013年,针对邢台的大气污染形势,南和区成立环境监察大队和邢台市首家环保法庭,实施减排项目26个,整合板条摊点2548家,拆除燃煤锅炉206台,打造92平方公里的九大大气污染治理示范区。
2015年上半年,南和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8.32,二级以上天数为59天,其中优级天数2天,占上半年总天数的32.6%;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平均为29天,占上半年总天数的16.02%。南澧河水质为劣Ⅴ类,其中氨氮平均浓度为4.75毫克/立方米,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位75毫克/立方米,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断面水质,各过境河流断面监测全部达到省市标准。[38]
2016年,南和区空气质量位居邢台市第一名、河北省第32名。
2019年,全年造林1.43万亩、植树100万株;2个市考河流断面全部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77,PM2.5平均浓度66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3.3%、9.6%,分列全市第5、第4;优良天数达193天,超市定任务18天。[39]
2013年,南和区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6.5%,实施了17所中小学新改建和加固项目。
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等4项督导验收,宋璟学校等14项教育工程顺利完工,引进教师229名,本二上线人数首破千人大关,南和学子时隔33年再圆清华梦。[39]
学校类别 | 主要学校 |
---|---|
小学 | 南和区实验小学、和阳实验小学、南和区区直小学、南和区第一小学等 |
中学 | 南和区第一中学、南和区第二中学、南和区第三中学、南和实验中学、和阳镇城关中学等 |
私立学校 | 南和私立旭日学校、南和区育才学校、南和东兴中学、南和冀阳中学、南和区银桥中学等[40] |
其他 | 南和职教中心、南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等 |
学校类别 | 主要学校 |
---|---|
小学 | 南和区实验小学、和阳实验小学、南和区区直小学、南和区第一小学等 |
中学 | 南和区第一中学、南和区第二中学、南和区第三中学、南和实验中学、和阳镇城关中学等 |
私立学校 | 南和私立旭日学校、南和区育才学校、南和东兴中学、南和冀阳中学、南和区银桥中学等[40] |
其他 | 南和职教中心、南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等 |
截至2009年,南和区有文学、摄影、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美术等各种民间协会36家,会员2583人,群众演出团体152家,从业人员3012人。[41]
2014年,南和区组织开展模范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月度中国好人王桂珍、邢台好人王占奎等一批先进典型;举办广场舞大赛、摄影大赛、书画大赛、歌咏比赛等特色文化活动70余场;挖掘并编纂观音文化、宋璟文化丛书6卷。
截至2014年,南和区有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展演中心各1个;农家书屋218个、农村文化广场186个,实现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截至2012年,南和区共有农村卫生室186个,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2013年,南和区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一卡通”,农民参合率98%。
南和区人民医院 | 南和区中医院 | 北关医院 |
和阳镇卫生院 | 郝桥中心卫生院 | 阎里乡卫生院 |
河郭乡卫生院 | 贾宋中心卫生院 | 三召中心卫生院 |
侯郭卫生院 | 史召乡卫生院 | 三思乡卫生院 |
南和区三源医院 | 南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 和阳医院 |
南和区人民医院 | 南和区中医院 | 北关医院 |
和阳镇卫生院 | 郝桥中心卫生院 | 阎里乡卫生院 |
河郭乡卫生院 | 贾宋中心卫生院 | 三召中心卫生院 |
侯郭卫生院 | 史召乡卫生院 | 三思乡卫生院 |
南和区三源医院 | 南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 和阳医院 |
古墓葬 | 张宾墓、左村汉墓群、吴村古墓、朱正色墓、西任城村古墓、前东村汉墓群 |
---|---|
古建筑 | 白雀庵、白佛寺水陆殿、百泉大石桥、永济石桥 |
古遗址 | 瓦砾岗文化遗址、西陵文化遗址、广胜寺 |
石刻 | 北齐造像碑、澧水石桥碑、马尚书故里碑、高塘墓表及神道碑、骆驼牧石雕群、宋璟故里碑 |
革命文物 | 左村烈士碑、苏本固烈士、南和抗日纪念碑墓 |
现代文物 | 南和鼎、朝阳街牌坊、万佛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