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赋
余登达蓬山望海,山僧四五人,皆言春夏之交,此地特多海市。各举所见,与图画传闻者绝异。盖传闻者,多言蜃气烛天影象见于空中,岂知附丽水面,以呈谲诡言者不出云气仿佛,岂知五采历落,刻露秋毫。东坡在登州,以岁晚得见为奇,然霜晓雾后,往往遇之,亦不必拘拘于春夏也。信耳信目,自有差等。山僧约明年三四月,来宿其舍,海神当不余弃。先次第其言而赋之。
己酉之冬,观海达蓬。山僧四五指点空潆。曰:“滨海之地不一,兹独当夫神宫也。光怪发作,亦保人而不逢?但称登州之海市者,盖不免于瞽聋。”余曰:“各言其状。”
本源曰:“其为城也,雉堞崔嵬,丽谯日韦晔。三里七里,勾股可摄。于焉戎马,乘城蹀躞。照白窃骊,雨鬃风鬣。俨烽火之告严,危黑云之将压。其为楼也,蹇产百尺,成以鬼巧。绮窗朱琐,明星萦绕。神妃杂沓,凭阑渺渺。其语可闻,若在妆晓。有时而现为黄幄,深檐婀娜,绣带悠扬。何采旄桂旗之尽屏,兹特叠出以为章?”
汪道者曰:“亦有单门聚落,忽然而来。屋瓦参差,门户洞开。嗟朝烟之不起,岂井白之生埃。固职方所不纪,亦战争所不灾。”续宗曰:“当旭日之初高,有霜钟之寓质。制宏万石,音谐七律。藏寂寞之元声,虽满盈而不出。少焉变为城郭,中引长桥,值刺史之行部,或中丞之人朝。鸣笳列驺,夹毂喧嚣。何珠官贝阙,而以卤簿宣骄?其后幻为染肆,绿沉红浅,罗绮缤纷。借霞天以为色,蒸香草而成文。
彼蜀江之灌锦,信天人之攸分。”
补陀僧曰:“桔柚初黄,飒然风叶。览观大洋,涌起宝塔。四面勾栏,七重轾辂。华瞩风涛,光交目睫。遇其变现,状若鹦螺。琐碎末品,大越丘坡。闪户之下,湛然水波。若夫海路壮阔,一山千里,虽人迹所不交,亦针经之能指。尔乃帆席未挂僧窗宴启。忽焉丛岛逼塞,孤峰魁峙,疑异国之飞来,岂灵居之迁徙!当其电绝,不烦蝣晷。名日浮山,海人习此。”
或曰:“此何理也?”余曰:“夫积块之间,红尘机巧,菁华销铄,犹且群羊飞鸟,野马磅礴。彼大海空灵,神明郭廓。百色妖露,岂能牢落。故其轩豁呈露者,穷奇极变,而无有龈腭。此固蛟龙之所不得专,天吴蛎像之所不能作。况蜃之为物甚微,吐气更薄乎?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托也。[1]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其父黄遵素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因参与反对阉党魏忠贤的斗争,被害而死。黄宗羲也曾继续与阉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他曾在浙东一带组织义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讲学。清政府一再诱逼他出来做官,他都坚决予以拒绝。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