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股份代号:1688)为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网上交易市场包括:集中服务全球进出口商的国际交易市场 集中国内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以及透过一家联营公司经营、促进日本外销及内销的日本交易市场。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阿里巴巴亦通过“阿里软件”品牌向中国各地的小企业提供商务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并通过阿里学院为国内中小企业培育电子商务人才。
阿里巴巴创立于中国杭州市,在大中华地区、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设有共70多个办事处。
陆兆禧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武卫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
李旭晖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
邵晓峰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兼执行董事
彭翼捷副总裁兼执行董事
1999年,本为英语教师的马云与另外17人在中国杭州市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为中小型制造商提供了一个销售产品的贸易平台。其后,阿里巴巴茁壮成长,成为了主要的网上交易市场,让全球的中小企业透过互联网寻求潜在贸易伙伴,并且彼此沟通和达成交易。阿里巴巴于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现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
1999年6月 |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 |
2000年10月 | 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以促进中国卖家出口贸易。 |
2001年8月 | 为国际卖家推出国际站“诚信通”会员服务。 |
2002年3月 | 为从事中国国内贸易的卖家和买家推出中国站“诚信通”服务。 |
2002年7月 | 国际交易市场推出“关键词”服务。 |
2003年11月 | 推出通讯软件“贸易通”,让买方和卖方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沟通交流。 |
2005年3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关键词竞价”服务。 |
2007年3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客户品牌推广展位服务。 |
2007年4月 | 在香港推出“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 |
2007年9月 | 在中国市场推出黄金展位服务。 |
2007年10月 | 与中国的几家主要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
2007年11月 | 阿里巴巴成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
2007年12月 | 推出更新版阿里巴巴日本网站。 |
2008年3月 | 阿里巴巴成为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流通指数成份股。 |
2008年4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Winport旺铺”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建站,帮助中小企业迈开网上生意第一步。 |
2008年5月 | 与软银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经营阿里巴巴在日本市场的业务。 |
2008年6月 | “诚信通个人会员”服务正式上线。帮助企业发展中国国内贸易。 |
2008年8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出口到中国(ETC)”服务。帮助国外中小企业出口到中国 |
2008年11月 | 国际交易市场推出新一代出口产品——“出口通”。 |
2009年3月 | 在中国市场推出按效果付费关键词竞价系统“网销宝” |
2009年7月 | 为大中华地区以外的供应商推出Gold Supplier国际版,将阿里学院升级成为新事业部,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培育电子商务人才 |
2009年8月 | 收购阿里软件旗下管理软件业务,进一步由"相会在阿里巴巴"迈向"工作在阿里巴巴" |
2009年9月 | 收购中国万网的控股权益,以加强我们向国内小企业提供额外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能力 |
1999年6月 |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 |
2000年10月 | 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以促进中国卖家出口贸易。 |
2001年8月 | 为国际卖家推出国际站“诚信通”会员服务。 |
2002年3月 | 为从事中国国内贸易的卖家和买家推出中国站“诚信通”服务。 |
2002年7月 | 国际交易市场推出“关键词”服务。 |
2003年11月 | 推出通讯软件“贸易通”,让买方和卖方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沟通交流。 |
2005年3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关键词竞价”服务。 |
2007年3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客户品牌推广展位服务。 |
2007年4月 | 在香港推出“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 |
2007年9月 | 在中国市场推出黄金展位服务。 |
2007年10月 | 与中国的几家主要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
2007年11月 | 阿里巴巴成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
2007年12月 | 推出更新版阿里巴巴日本网站。 |
2008年3月 | 阿里巴巴成为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流通指数成份股。 |
2008年4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Winport旺铺”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建站,帮助中小企业迈开网上生意第一步。 |
2008年5月 | 与软银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经营阿里巴巴在日本市场的业务。 |
2008年6月 | “诚信通个人会员”服务正式上线。帮助企业发展中国国内贸易。 |
2008年8月 | 中国交易市场推出“出口到中国(ETC)”服务。帮助国外中小企业出口到中国 |
2008年11月 | 国际交易市场推出新一代出口产品——“出口通”。 |
2009年3月 | 在中国市场推出按效果付费关键词竞价系统“网销宝” |
2009年7月 | 为大中华地区以外的供应商推出Gold Supplier国际版,将阿里学院升级成为新事业部,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培育电子商务人才 |
2009年8月 | 收购阿里软件旗下管理软件业务,进一步由"相会在阿里巴巴"迈向"工作在阿里巴巴" |
2009年9月 | 收购中国万网的控股权益,以加强我们向国内小企业提供额外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能力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012年6月20日下午4时,代码1688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撤销。市场瞩目的阿里巴巴私有化落幕。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向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根据当时发布的公告,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回购上市公司约26%的股份,预计将耗资约190亿港元。这份公告还表示,这一回购价格,较2月9日停牌前的最近6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从11年开始,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私有化热潮。据美银美林统计,自2010年10月以来,已有10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和股权持有人提出私有化方案。
上市公司的地位被许多人视若聚宝盆,大股东却要将其“私有化”退市。业内人士介绍,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上市公司股份交易不活跃,市价相对每股资产净值出现很大折让;或公司股份的公众持股量未能达到交易所要求;或上市公司对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所作的考虑等。
中银国际证券执行董事白韧认为,私有化有三种主要的可能性:一是大股东认为现在的股票价格,无法体现其真实价值,从而选择退市;二是上市公司被收购后,新股东的战略与原来不同,因此选择将上市公司私有化;三是如果一个公司未来有规划做得很大,大股东又不想与别人分享成果,就可能选择私有化。对于一些要作大型战略调整的公司来说,私有化更为重要。因为战略调整若按照规则进行披露,会受到投资者和竞争对手压力。私有化后,这种压力自然消除。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融资。如果企业没有融资需要,不需要新投资者,股价又严重低于大股东认为的合理值,为何要应付高昂的上市成本和日益提高的监管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