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转场舞

布依族转场舞

中文名 布依族转场舞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舞蹈
目录导航

历史渊源

相传清康熙年间,册亨威旁大寨的王包赛寨主带领村民击退入侵者成为首领后,常欺压老百姓,让大家无法度日。1709年(康熙48年)隆冬,大家含恨一把火将寨主家化为灰烬。心里非常高兴,都围着大火手拉着手尽情的唱歌跳舞。后来,每次都要先祭祀王包赛后才开始跳转场舞,在300多年的衍进中,不知从何时起,转场舞慢慢流传到册亨各布依族村寨。

当代,布依族转场舞已逐渐由仪式性舞蹈向布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审美娱乐舞蹈转化,布依族转场舞在县属16个中小学进行传承保护,并已通过组织“万人布依转场舞”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但是,现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正面临后继乏人濒临消亡的危险。

舞蹈特色

剧情内容

寨主欺压族人,妇女背小孩不能用红背带,别人吸烟不能用长烟斗,经过他家门前要跪拜,提礼物路过要被搜刮盘剥。族人们给寨主家缴纳干柴草,堆满房子周围,把寨主家团团围住,点燃柴草烧了房屋。大家一起手牵着手,在欢呼声中高兴地跳起来。

表演形式

布依族转场舞传统表演程式包括祭祀、开场请师、情景表演、跳转场四个方面的内容。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4)跳转场舞前,村民们用特殊的方式祭祀寨主王包赛,一为缅怀他曾护寨有功,二是警示教育后人,不要以强欺弱,要和谐相处。祭祀看门家丁,不再危害乡亲。用祭祀祈福安康。

跳转场舞时,激昂的鼓声响起,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村民们围着大火手拉着手,时而踏步跑跳,时而围圈狂奔,时而穿针走线,时而蹲移奔腾。舞蹈热烈奔放、潇洒大方。这就是布依族的“勒呜”。

布依族转场舞属一种群体舞,场面和规模可大可小,参加人数也可多可少,少时则百十人共舞,多时则有上千人群舞,不仅民族色彩浓郁,而且形式多变、风格独特。参与者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否相识,打破了布依族的一些禁固习俗,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自由结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舞圈,尽情舞蹈,且舞步格式统一。舞圈可大可小,可以大圈套小圈,亦可若干小圈单独自舞,有时还在大小舞圈中央置入高台舞狮。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转场舞是在土司制度下布依族村寨内部发生斗争而产生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热烈奔放,张弛有度,表演性强。布依人在春耕即将来临的时节跳转场舞向神灵行吉礼祈福,以求一年农事顺利,五谷丰登。通过跳转场舞,布依族人在愉悦中可以了解到一些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接受感恩、尊重、团结等的教育。转场舞蕴藏着布依族人的信仰、社交礼仪、生活态度、道德观念、教育方式等诸多要素,对于布依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民族、舞蹈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保护传承好转场舞对于树立当地布依族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承现状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正面临后继乏人濒临消亡的危险。布依族转场舞已逐渐由仪式性舞蹈向布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审美娱乐舞蹈转化。

传承人物

王仕改,贵州省册亨县人,布依转场舞传人。[1]

保护措施

2014年11月29日,通过组织“万人布依转场舞”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2016年02月20日,册亨县在者楼、羊场、纳阳、纳福、威旁等重点保护村寨组织开展了布依族转场舞展演活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册亨县文化馆获得“布依族转场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12年11月21日,册亨布依族转场舞成功申报大上海基尼斯纪录。

2014年9月23日,册亨县者楼中学学生表演的布依族转场舞,代表贵州参加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获银奖。

2014年11月29日,在册亨县举行的中国·册亨2014“十月八”布依文化年活动上,册亨布依族转场舞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3]

重要演出

2015年11月12日,册亨布依族转场舞代表贵州省参加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4]

2018年8月11日,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布依族转场舞参与演出。[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