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拉舞

小拉舞

名称 小拉舞
别称 踏歌舞
目录导航

小拉舞介绍

小拉舞小拉舞(5)  "小拉舞"[1]盛行于汉代,因踏地为阶,当时称作"踏歌舞",唐宋时期随着对外交往的日趋增多而传到海外,深受国外水兵的喜爱,所以取名"水兵舞"。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后,这种舞蹈形式又流传回来,人们习惯叫它"小拉舞"。

  至于因何而得此名,则无从知晓。一些"小拉舞"的爱好者猜测,这可能与跳舞者拉手起舞有关。

  汉代有舞、宋代有图,据称,现在还有一幅描写"踏歌舞"舞蹈场面的宋代图画收藏在美国纽约一家博物馆里。

南京小拉舞

小拉舞小拉舞小拉舞盛行于汉代,因踏地为阶,当时称作“踏歌舞”。唐宋时期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而传到海外,深受国外水兵的喜爱,所以又名“水兵舞”。

南京小拉舞是南京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以中国古代“踏歌舞”为源创造出来的现代交谊舞的舞种,也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创新版权的现代交谊舞舞种。小拉舞阳光大气、欢快活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兼具健康、健心、健美之功效。至于因何而得此名,根据一些小拉舞的爱好者猜测,这可能与跳舞者拉手起舞有关。作为南京人民的市舞,南京小拉舞被人民群众誉为“快乐之舞、健康之舞、阳光之舞”。[2]

小拉舞起源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后,这种舞蹈形式又流传回来,人们习惯叫它"小拉舞"。

至于因何而得此名,则无从知晓。一些"小拉舞"的爱好者猜测,这可能与跳舞者拉手起舞有关。

汉代有舞、宋代有图,据称,还有一幅描写"踏歌舞"舞蹈场面的宋代图画收藏在美国纽约一家博物馆里。

“南京小拉舞”起先在南京的一些酒吧流行起来,之后开始走向街道里弄,进而传遍大庭广众。其动作自由、没有约束,能充分体现出个性,而且不同水平的人都有创造发挥的余地,可自编花样,配乐也很随便,如《南泥湾》、《好汉歌》、《小儿郎》、《我是女生》等乐曲都可作为舞曲,因而很容易普及。

基本步换位

小拉舞小拉舞(4)《南京小拉舞》的基本步组合是“踏点、踏点、点踏”六点组合,口诀:踏点、踏点、点踏。其中,踏,是全脚掌落地;点,是用前脚掌或脚尖点地。男步起左脚,女步起右脚。步速是匀速(没有快慢步);步距是“走出脚位就行”(步距不能大);脚步的运动方向是前后运动。归纳起来就是:步速、步距、运步方向,步法三要素。

换位,是《南京小拉舞》最基础的做花形式,舞蹈者二人通过不同的换位方式,就做出了不同的小拉舞花色。用规范的舞蹈艺术创作术语来说,就是:用不同的换位方式来构成不同的舞语词汇(通常简称为“舞汇”)。换位时,脚型上有方向的变化。脚的内侧向外的形态叫切步,脚的内侧向里的形态叫扣步。练习小拉舞换位时,是切步换过去,扣步换回来。

相关的信息

南京小拉舞 走进音乐剧《南京攻略》

由南京文投集团制作的音乐剧《南京攻略》将登陆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昨天,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这部青春音乐剧充满了南京元素,小拉舞也在剧中亮相。

小拉舞小拉舞(4)《南京攻略》用一段爱情故事串联起各种南京元素: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爱上了一位南京姑娘,姑娘家人不断阻挠这段感情。不过,凭借着内心一腔热诚,男孩在各路高人的指导下,成功“攻克”老丈人和丈母娘,顺利娶到南京姑娘。该剧导演马达表示,故事中的南京一家人将向观众充分展示南京人的大萝卜个性及普通百姓的家庭氛围,还能带出南京的气候、环境和文化等概貌。

马达还透露,《南京攻略》一开场就有南京小吃助阵,盐水鸭、小笼包等会被端上舞台。“我们正在制作景点的背景板,玄武湖、中山陵都会出现在你侬我侬的剧情中。剧里设置了一个二姑父角色,他在夫子庙卖雨花石,观众能从他嘴里听到很多有意思的老南京口语。”马达说。

《南京攻略》在音乐和舞蹈创作上也尽量贴近南京。舞蹈总监刘旻姿请来正宗的南京小拉舞师傅给男主角设计了一段南京小拉,音乐总监姜清华又为这段舞加上了略显喜气的广场舞音乐。“南京小拉舞已是国际规范的交谊舞,作为反映南京的音乐剧,肯定少不了它。”姜清华笑称这部剧真的很多元,“摇滚、百老汇音乐加广场音乐,南京小拉、传统舞蹈夹杂着像《小苹果》那样的舞蹈,齐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