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

主要病因 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英文名称 paederus dermatitis
目录导航

临床表现

皮损常发生于露出部位。搔抓或拍死压碎隐翅虫后,毒液释放,在接触部位出现点、片状或条索状红斑,伴痒,渐有灼热疼痛感。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的丘疹、水疱,后发展为脓疱或呈灰褐色坏死,灼痛明显。在皮疹周围可出现鲜红色丘疹或水疱,搔抓后出现糜烂面。1~2周后脱痂而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瘢痕。皮疹广泛时可有发热、头疼、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诊断

夏秋季节于身体露出部位,点、片状或条索状红斑丘疹、水疱、脓疱,伴痒,灼热疼痛感。要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需与湿疹、接触性皮炎、脓疱疮、虫咬皮炎鉴别。

治疗

出现皮炎,及早用肥皂水清洗,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若红肿明显或有糜烂面,可用1:5000高锰酸钾冷湿敷。若有感染,急性抗感染治疗。

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周围的杂草垃圾,以杜绝隐翅虫的滋生。安装纱窗蚊帐防治隐翅虫进入。睡眠时熄灭灯光。发现皮肤有隐翅虫时不要直接捏取或拍击,拨落后踏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