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皮炎

松毛虫皮炎

目录导航

疾病概述

松毛虫皮炎(dendrolimus dermatitis)是接触松毛虫体上的毒毛引起的急性皮炎,常伴有关节损害。此外尚可见有肿块、耳郭炎及眼炎。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与松毛虫繁殖消长时间一致为4~5月、7~8月及10~11月,尤其以后者多见,多见于种植马尾松的丘陵地带患者多为山区、半山区农民和林场工人。多见于参加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

疾病病因

发病原因:

松毛虫属鳞翅目叶科(Lasiocam pidaae),其幼虫及其蜕皮,茧上均有大量毒毛,人体接触后即可致病,此外,亦可通过接触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而致病。

发病机制:

松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人体接触后即可致病,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此外,亦可通过接触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而致病,据国内调查资料,死虫比活虫的毒毛毒性更强。

症状

患者多见于参加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主要表现为皮炎,关节炎,此外尚可见有肿块,耳郭炎及眼炎。

皮炎:接触毒毛后,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经治疗后,约2~3个月即痊愈。

关节炎:一般在接触后数月内即可出现,也可长到10~20天才出现,以跖,指,膝,腕,肘,踝等露出部位关节多见,具有单侧性,仅1~2个关节被累,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功能受限,一般1~2周可消退,部分患者亦可迁延数月之久,少数可反复发作,形成关节畸形,病重者可伴有低热。

肿块:多发于四肢及手足等接触部位,局部软组织和肌腱形成肿块,数目多为一个,逐渐肿大,软化,有波动,穿刺可有血性渗出液或脓液,以后自行溃破自愈,病程1~2个月,亦有迁延更久者,以上3种损害可单发,亦可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

少数患者可出现耳郭炎,眼炎,耳郭炎愈后可遗留萎缩畸形,眼炎为可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

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除个别外均无异常。

X线检查:被侵关节可先见骨质有局限性疏松,骨小梁模糊或中断,继而出现骨质边缘模糊,呈鼠咬样或虫蚀状,多数病人在骨破坏区附近单层细条状骨膜反应,部分患者呈骨刺样突起,个别呈花边状,严重病例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缩窄,有的可见脱位现象。

诊断

有接触松毛虫毒毛,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史,接触毒毛后,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即可诊断。

并发症

可出现耳郭炎,眼炎,耳郭炎愈后可遗留萎缩畸形,眼炎严重者可致失明。

治疗

(一)治疗

皮炎治疗以消炎、止痒为主,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应用参照桑毛虫皮炎。中药治疗宜清热解毒,方用解毒清热汤加减。

对关节炎以止痛、抗过敏、消炎为主,可酌用保泰松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疗法。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除止痛、消炎、抗过敏外,应鼓励患者作适当的功能锻炼。

对肿块可参照上述关节炎疗法,局部贴敷10%~20%鱼石脂软膏,中药可贴敷芙蓉膏、消肿膏,破溃后可引流,促其自愈。

对眼炎可点消炎抗过敏药水,防止并发感染。对耳郭炎应防止感染,给抗过敏药,避免切开。

(二)预后

一般1~2周可消退,部分患者亦可迁延数月之久。少数可反复发作,形成关节畸形。病重者可伴有低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