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全貌 曾屋村十世祖允情尚瑞從化州車橋坡搬遷到新勇擇地而居,立九世祖青實青能爲始祖,取名曾屋村。從此開始發達繁衍至今第二十二代子孫共千幾人,距今三百餘年。當時吳陽上郭霞街發達早,曆朝都出公侯大官,統領吳川吳陽文化。那時曾屋祖先雖然貧窮,但是智力發達,懂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将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真理。知道隻有重視教育,培養人才,日後子孫才能飛黃騰達。隻有做官做宦,本村本族才能繁榮富強!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四五代人不懈努力,崇文重教,終于在第十四、十五世時,本村人才輩出,先後出了一批有志管天下的文武官員,统领粤西的文化。
曾屋村地貌主要以平原为主,位于广东吴川市鉴江下游,毗邻国道325线。北临鉴江、南向吴阳围(村离海只有五公里),东距吴川市区15公里,西离湛江市区4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具有比较优越的的区位和自然条件。
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风荷系数为0.95。太阳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据气象部分统计,曾屋村多年平均日照总计为2008.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平均每天有8个小时的日照时间,太阳总辐射为108~117千卡/cm²,年平均温22.8°,无霜期现可达到全年。雨量充沛分配不均,年平均降雨量为1579.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 。
曾屋村宅基地占地面积为2000多亩左右(不含耕地),耕地部分大部分为水田、旱田、黑土地等。
曾屋村水资源十分充裕,全村水田灌溉沟渠都已水泥硬化,灌溉起来十分方便,灌溉一般是村里统一供水,不用村民自己抽水,对于饮水质量,全村都覆盖自来水,饮水质量得到保证。
部分村民在家务农,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共同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
从1998年修订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曾屋村就成为辖区村委会代表小组的一员,村委会为吴川市吴阳镇新埇村民委员会(也称新埇管区),共辖12条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本村由每一届曾屋村村长担任村委会组长,代表曾屋村出席大会。
本村的语系为广东吴川吴阳话(正宗吴川话)。村民大部分都会讲白话、普通话等,一些老人和妇女可能不会讲普通话,但是基本上都听得懂。曾屋村新年年历
吴川江心岛历史名人铜像---曾敏行 曾敏行:字燮堂,1827年生,今吴川市吴阳镇曾屋村人。咸丰五年(1855年)投曾秉忠军伍,历任参将、副将、南韶连镇总兵、贵州威宁镇、古州镇总兵,记名提督(头品顶戴、赏穿黄马挂),(光绪十入年壬辰)(1892)卒;时年六十六岁。頭品頂戴光祿大夫建威将軍,欽賜黃馬褂,貴盡群臣;曾業華,花翎同知等等十幾廿位大 小官員。完了幾代人的榮華富貴夢。并且創建了“曾氏家廟”,“曾屋民校”光宗耀祖。曾屋村從此官名揚四海,村名響八方。 曾德芳:诰授奉直大夫,賞戴藍翎提舉;
曾德昌:邑庠生,四品藍翎,侯選訓導,诰授武功都尉;
曾廣業:藍翎守備;曾桂芳,五品藍翎;
曾光漢:诰封武功将軍;
曾惠行:藍翎守備;曾揆一,貴州理苗縣正堂;
手机普及率100%,座机35%,互联网45%。全村覆盖手机/互联网4G信号。
中国粤西第一个村级网站---曾屋村网站。成立于2009年初,历时半年的试运营,终于在同年年底,由几个怀着梦想的村民在广东深圳、吴川两地正式宣布成立,曾获中国百佳村级网站第三名,广东省第一名。13年受南方报邀请接受采访,并在南方农村报、湛江日报、湛江政府门户网、吴川政府网等知名网站转载。多年来一直由零投诉,荣获最佳村级网站等称号。
曾屋村道路修缮的比较好,全村基本完成道路硬底化、排污渠暗渠化等基础建设。实现了村村通,道道通。曾屋村新建大道(曾屋村至国道)已2015年新春正式通车。
吴川市吴阳镇上插村、吴川市吴阳镇水洒村、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等
新勇管区管辖12条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曾屋村属于其中一个小组,虽然同属一个管区,但是基本上自然村之间都互不干涉,有的村庄直接矛盾也比较深。其中管区中的曾屋村与上能村矛盾比较深,因为在国共时期,曾屋村是国民党的驻扎地,上能村是共产党驻扎地,村民之间发生多次的冲突,一直到解放后,两村之间还存在这怨恨。特别是在几年前曾屋村在村外的一块属地上修建地母庙。就直接挑战了上能村的祠堂---广镇堂的权威,于是两村的村民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各自组织村民拿起武器准备械斗,要不是镇上派出所出面,年年拍警员来调节、维持秩序,估计每年都要发生大的冲突了。同时上能村分为上能北村、上能南村、上能村儿。北村南村大部分都姓李,但是分属两房,彼此都不和睦,经常为了各自利益吵起来,所以在上能村中选一个为村子很难选一个公平的村庄。但是对比下曾屋村,曾屋村就非常团结,每当选村长。每家每户都会全家出动或者派代表来投票选举村长,如果村长当得不好,村长就会禅让给有能力的人当村长。这些优点是隔壁上能村所学不到的。也是别的姓氏学不到的,是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
每年初十、十二等年例日子水洒、上插、曾屋等村都会来我村举行游狮活动。
曾屋村网站下属搜索平台 注:经曾屋村村民经几个月的筹划,终于在2009年12月在广东深圳创建了曾屋村网站,全称:中国粤西第一个村级网站---曾屋村网站 本村网站在广东粤西属于第一个村级的网站,起到了领导的作用,并且在创立的几年内荣获了全国百佳村级网站评选中荣获第三名,获得了最佳创意网站、百佳村级网站、年度零投诉等称号。
1、1976年的那场洪水对村以及地区的影响
说起1976年的那场洪水,中晚年的人可是历历在目。这场洪水对于曾屋村的直接影响,经济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后果是当时的房屋90%都需要重建,当时重建的房屋到现代已很少了,一般都拆掉重建了,现留存的可能只一两间。当时的房屋,户主经济好点的,就红砖盖瓦,一厅四房(俗称:一踏四秘),就是当时最好的房屋,经济一般的户主,就只能是红砖做基础,砌到1米左右就用土坯砖(俗称:泥击)往上砌,最后用杉木做桁条,瓦封屋面。还有经济能力不足的只能盖茅房居住。
2、黄麻产业对当时村的经济影响
说起黄麻,新后代可能有些模糊。但在对于20世纪60到80年代的村中经济来说,除了水稻的耕种糊口,种植黄麻可算得上是当时副业收入的最大来源。当时村里种植黄麻面积是很大的。到收获季节,村里都充满黄麻味。收获后黄麻的加工可是件劳动强大的事,一部分直接用手工分离黄麻皮,黄麻皮支外皮晒干,成为黄麻骨。(黄麻骨的用途在当时的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可大呀!)一部分直接泡浸在水里。再拿到河或池塘清洗腐烂的外皮,剩下黄麻纤维经晾干后,可出售了。当时是按质量等级定价的。(注:由于加工黄麻要泡浸在水里,造成当时的生活用水也带有黄麻味,说起来当时的人可是吃黄麻水大的。)
3、自制红砖的往事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村的耕地承包到户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就尝试过自制红砖盖房。由于制砖需要的原料很多,最在宗的原料就是粘土,所以就形成了当时分地到户的用地如果是粘土性质的,就部分挖这土制砖,由于当时还未到这事形成有效的管理,造成当时挖土后就形成了小水塘,后来都被填平了。早期的制砖,由于没有机械,差不多是纯手工制作的,经挖土—和泥—砖坯成型—晒干—入窑—烧窑—出窑—成品砖的工序。此外,还需要制烧窑用的煤饼,煤饼制作与砖制作差不多,只是原料不同而已。可能是当时制砖技术不是很成熟,有些烧过火,有些火力不足(俗称:水牛砖、白板仔砖),质量不是很好。到后来村里的经济提高了,市场也有成品砖买了,自缺点红砖才消失。
不过这事对于当时村的经济建设还是挺大,不可不提。
4、劳务结构形成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历史性原因,村民们最在的愿望就是能进入机关单位工作,跳出农门。也有人在包产到户的条件下,外出务工经商,务工经商的最主要是建筑装饰行业,这一产品不直接延续至今。
1、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委会内空闲地,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
2、村民住宅确有困难,需要建住宅的,由用地者到镇国土所领取并填写《村民建设用地申请表》,向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提出申请,交村民委员会核查,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将已审核的《村民建设用地申请表》送镇国土所,并提交土地登记的有关材料,填写《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上报市国土资源局,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再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3、村民建住宅时,必须持有《集体土地使用证》和经村民委员会有关人员现场放线后才能动工兴建,不得违章建筑。
4、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村民委员会有权制止和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限期拆除非法所建的房屋,情节严重的交有关部门处理。
5、村民建住宅不得占用农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