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困

酒困

中文名 酒困
拼音 jiǔkùn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酒困  jiǔ kùn   谓饮酒过多,神志迷乱。  

  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语本《论语·子罕》刘宝楠 正义:“困,乱也……未尝为酒乱其性也。”

  《易》戒濡首,《论》诲酒困。 

  《晋书·庾纯传》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宋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之四。

酒介绍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以下,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已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酒的饮料,并为工业、医疗卫生和科学试验制取出浓度为95%以上的医用酒精和99.99%的无水乙醇。由于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剧上升。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食用酒是一种保健饮料,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食用酒精用于配制内服药物,无水乙醇用作化学试剂、用于化学分析和科学试验。工业酒精用作燃料和化工行业生产各种化工产品。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以朱芳圃编《甲骨学》下册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见;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复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丰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

  

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明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 据考古发掘,发现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许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藁城县台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后,出土时还有发酵作用,汉代班固在《白虎通·考点》中亦有芳香的药酒意思的解释。罗山蟒张乡天湖商代墓地,发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酒,它装在一件青铜所制的容器内,密封良好。至今还能测出成份,证明每一百毫升酒内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并有果香气味,说明这是一种浓郁型香酒,与甲骨文所记载的相吻合。 周代,酿酒已发展成独立的且具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并设置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浆人”、“大酋”等管职。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作为黄酒工作者闻之为之跃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困介绍

  基本信息   

  拼音:kùn 注音:ㄎㄨㄣˋ   

  田字格中的“困”字

  部首:囗,部外笔画:4,总笔画:7   

  五笔86&98:LSI    

  仓颉:WD    

  郑码:JDF    

  笔顺编号:2512341    

  四角号码:609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6F0

详细释义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 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 同本义 [tumble-down house]

  困,故庐也。——《说文》

  (3) “梱”的本字。门槛 [threshold]

  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墨子·备城门》〈形〉

  (1) 穷;贫困 [poor]

  困,穷也。——《广雅》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

  以振穷困。——《吕氏春秋·慎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岁饥民困。——《史记·宋世家》

  今岁不登,已遣使节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

  (2) 又如:困污(生活贫苦,地位低下);困悴(贫困愁苦);困匮(贫乏,贫困)

  (3) 困难;苦难 [difficulty]

  不以监困故而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楚大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困穷(艰难窘迫;生活困苦贫穷);困笃(病重垂危);因踬(因厄不得升进);困学(遇到困难才去学习。指被动学习);困心衡虑(尽心竭虑,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困知勉行(苦学以求知,勉力践行)

 

不为酒困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何有于我哉”(《 论语·子罕》)。

  孔子说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在外面参加会议,认真工作;在家里,尽儿子和哥哥的义务;朋友之间家里出了大事,尽心去帮助;不沉迷于酒,始终保持清醒;我也就这些,没其它的什么了。

  这几条看起来很平凡简单,但这世上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呢?孔子做到了,所以他是圣人,如果你能真正做到,那你也是圣人!

  在我看来,“不为酒困”是最难做到的。

  从字面上看,不为酒困,也就是喝酒不喝醉,不上瘾,不被酒所束缚;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喝酒,有的一喝就多,有的上了瘾,一天不喝就难受,有的因为工作什么的,要经常违心的喝酒,喝酒成了负担就会很是痛苦;所以说“不为酒困”也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做到的。

  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我想,孔子在说到这个问题时,“酒”不仅仅指的是酒,“酒”代表了声色犬马、酒醉金迷,代表了人物质的欲望。

  人有物质的欲望是正常和必须的,要不然怎么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呢,“三个代表”里不也是说“始终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只着眼于追求物质的需要,就会出问题,近几年来,中央加强了反腐的力度,一个个贪官坠于马下,所揭露出来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资金的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是几亿、几十亿;我没有达到贪官们,所达到的那个层次,所以说不了解他们要那么多的钱做什么?从揭露出来的一些贪官看,很有一部分人, 人前人后都很朴素,但就是贪了很多“黑心钱”,做了钱的奴隶、做了色的奴隶、做了权的奴隶、做了物的奴隶,这应该就是“为酒所困”了。

  要做到“不为酒困”,也就是要不被个人的私欲所迷惑了眼睛,不被自己的欲望所牵着鼻子走,真要做到了应该是“无欲则刚”的境界了。

  所以说,如果你真正做到了“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那你就是圣人了。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恋花

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赏析】

此词起以风劲、絮卷、香飘、花落点染晚春景象,触发伤春情怀,“新酒”、“今春”二句,可见春恨刻刻不已,年年有加。“蝶去莺飞”象征所思分袂,“望断”点出怀人,“恼乱横波”,可知愁情满目,日暮愈深。写伤春闺思,情景交错,句句递进,辞婉情浓,怨流言外。全词清婉圆转,言短而意长,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言:“妙在写情语,语不在多,而情更无穷。”

此词据强村丛书本《 小山词》,应是 晏几道作。《乐府雅词》署名赵令畤作,此本从之。我们认为作者是晏小山。原因有三:一、《小山词》结集于晏几道逝世之前,一般不可能混入他人作品。二、《乐府雅词》载《蝶恋花》,字面与《小山词》所载有出入(见本词注),且有与词意龃龉处,《小山词》所录应是原作。三、就风格而论,此首与《小山词》其他十四首《蝶恋花》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遣词造句方式也基本相同,而与赵令畤十二首商调《蝶恋花》情韵气质则有明显区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