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希学

孔希学

目录导航

生平

  其父为孔克坚。洪武六年,孔希学入朝,赐袭衣冠带。九月辞归,命翰林官饯于光禄寺。洪武十四年去世。[br]  

参考文献

  《明史》(卷284):“孔希学,字士行,先圣五十六代孙也,世居曲阜。祖思晦,字明道,仕元为教谕,有学行。仁宗时,以思晦袭封衍圣公,卒谥文肃,子克坚袭。”[br]  《明史》(卷284):“六年八月,希学服阕入朝,命所司致廪饩,从人皆有赐,复劳以敕,赐袭衣冠带。九月辞归,命翰林官饯于光禄寺,赉白金文绮。明年二月,希学言:“先圣庙堂廊庑圮坏,祭器、乐器、法服不备,乞命有司修治。先世田,兵后多芜,而征赋如故,乞减免。”并从之。自是,每岁入朝,班亚丞相,皆加宴赉。”[br]  《明史》(卷284):“希学好读书,善隶法,文词尔雅。每宾客宴集,谈笑挥洒,烂然成章。承大乱之后,庙貌服物,毕力修举,尽还旧观。十四年卒。命守臣致祭。”[br]  

其父孔克坚

  孔克坚(1316年-1370年),字璟夫,山东曲阜人,孔思晦之子,孔子五十五代嫡长孙。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少聪敏,能日诵千言,通《左传》,工乐府。元惠宗至元元年(1335年)袭封衍圣公,授嘉议大夫。至正八年(1348年)晋中泰大夫,赐二品银印。十五年(1355年),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使,摄太常卿。十八年(1358年),流贼毛贵攻大都,廷议迁都关中。孔克坚以天子当与社稷宗庙共存亡,不可轻弃。元惠宗从其言,乱兵果退。十九年(1359年),迁礼部尚书。累官国子监祭酒。二十二年(1362年),谢病还家,后起为集贤学士、山东廉访使,皆不赴。元亡,徐达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攻下济宁,明太祖下旨召见。孔克坚称疾不赴,遣子孔希学前往南京。明太祖敕谕“称疾则不可”,遂来朝,见明太祖于谨身殿。卒于洪武三年(1370年),年55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