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镇

建阳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7万人
所属地区 盐城市
方言 江淮官话
机场 盐城机场
行政区类别
面积 93.5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简介

地理位置

建阳镇图册建阳镇图册(3)阳镇隶属于 江苏省 建湖县, 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 南宋左 丞相、民族英雄 陆秀夫故里。位于江苏 苏中— 苏北地区,东临 黄海,西依 射阳湖,南接 扬州,北达 连云港,傍邻建湖 城区,紧靠京沪高速、204国道和 盐城机场, 新长铁路和省道盐淮公路横贯其中。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面积93.5平方公里,人口7万人,下辖22个村居,素有“水乡明珠”之称。

气候环境

全 镇地处北 亚热带向 南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两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3℃,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历史文化

建阳,人文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先民在此渔稼耕猎,繁衍生息。吴越文明、淮扬文化、楚汉雄风交融乳合,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千年古刹泰山寺、背帝蹈海的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读书处、明清风格建筑群落,印证了源源流长的历史沿革。

西阳村古刹创建于唐代,发展于明清时期,曾有过一段显赫的历史。自明万历间戛粮河、建港沟疏浚后,周围有五条河流呈扇状汇聚而来,成“五龙抱珠”风水宝地,八方香客,纷至沓来,香火日盛。全寺原占地50多亩,建筑宏伟,分左、中、右三大部分,庙宇300多间,大小天井二十多个,径数参差有别,多组殿阁,布局和谐。寺内 供奉道教的神仙帝君、佛教的菩萨、罗汉等天地神祇大小偶像近千尊,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具有很高的雕艺水平。文昌宫除供奉文昌帝君外,还崇祀儒家祖师孔子及四圣十哲。寺内同供三教偶像,这种儒释道“三教混同”现象,是一般寺院所少有的。抗战前成书的《续修盐城县志》曰:“县境寺庙香火之盛,以西阳村为最”。平时来此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四月初八的香期内,每天要接待上河和下河州县香客数万人之多。据古老相传,扬属和淮属地区的子民寿终正寝时,都要到西阳村阎罗殿过堂,方可进入地府。就由于这类神话影响,高(邮)、宝(应)、兴(化)、泰(州)地区的信佛群众,每年都赶来敬香礼佛,致使西阳村香火久盛不衰。此外,西阳村还有六个下 院,分布大江南北,共有僧徒300余人。其规模之大,辐射之广,江北仅此一家,故被誉为“江北第一寺”。

经济发展

该镇 业化进程加快,已建成 机械、 铸造、轻纺、 建材、 电子等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机械、轻纺业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为全镇的主体经济。傍邻建湖城区的建阳工业园区区位优势独特,占地3.5平方公里,园区内“六通一平”,已成为区域内外资、民资投资发展的优选载体。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面推进。全镇土地肥沃,特产富饶,已建成万亩优质粮、万亩水生作物、万亩特种水产品、十万只生猪、百万只家禽等5个规模种养基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创办龙头加工企业和组织农产品集散贸易的一方热土。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形成了购物、旅游、住宿、娱乐、休闲、保健养身为一体的区域特色。,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油田机械、起重机械、液压机械、铸造冶炼、纺织服装、出口烟花、新型建材、农产加工等特色产业优势,锻塑传统文化古镇和现代文明新镇交相辉映的名镇风范。

招商引资

20 08年,建阳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兴镇、富民安镇、环境立镇”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总量三年超百亿,财政收入翻两番,跻身全市前十强”的目标,全力突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008年1-7月,建阳镇实现财政收入537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5亿元,规模工业技改投入5.4亿元,同比增长51.9%、58.2%、75%、117%。建阳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优化机制促项目“进门”。建阳镇积极抢抓机遇,优化机制,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突出项目开发。建阳镇充分利用产业、区域、文化优势,加大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沟通,力求在项目推进上求突破。2008年来,建阳镇有21个项目被县列为重点工程项目,投资10亿元的钻机及钻机平台项目,投资3亿元的象王港口机械、投资1亿多元的螺杆钻具等4个超亿元和10多个超千万元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二是突出招商重点。2008年来,建阳镇坚持按照“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发展思路,锁定产业关联度大、拉动力强、财税贡献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10多个意向性投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落实敲定。三是突出目标管理。建阳镇严格实行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及单独考核机制,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

美化载体促项目“落地”。建阳镇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林美凤来”的招商理念,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夯实基础,美化载体,努力将建阳建成“政策最优,体系最顺,机制最活,服务最佳”的投资胜地。一是竭力提升项目承载能力。聘请南大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全力构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在集镇东边实行民营创业园东连北扩工程,已与县民营工业园融为一体,有力地增加园区厚度,提升承载能力;在中间集镇区,将明珠路西延与集镇区相连,已打通了集镇的二环路,年底在北边再新建一条三环路,全力拉开了集镇建设的框架;在集镇西边新建工业集中区,9米宽的主干道已建成,初步形成了“两纵一横”的道路框架,全力为重大项目落户打造一流的载体。二是构筑“园区形象”。建阳镇按照高品位、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民营创业园、工业集中区、信得产业园、织宝纺织产业园的功能布局的前提下,努力打造一流投资平台。

强化服务促项目“结果”。2008年来,建阳镇进一步统一思想,以优质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结果”。一是明确责任。每个项目都落实“三个一”,即一名三套班子成员牵头,一个帮办小组,一张建设进度表,实行项目到人、以岗定人,严格对照目标,高效运作,强势推进,并每天公布建设进度,力促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二是提供“保姆式”服务。2008年来,建阳镇对落户建阳的项目,实行“全程代理,限时办结”制度,构建“一条龙、规范性、经常性”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企业,扎实开展“排忧解难月”活动,切实解决外商经营投资中的实际问题,让投资商充分感受到交往有亲切感,办事有方便感,生活有舒适感,投资有优惠感,赚钱有安全感。

基础设施

境内公路纵横,水网密布,交通便捷。集镇建成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工业区分布合理有致,基础设备配套齐全。老城区改造后的明清商业园区粉墙黛瓦,飞檐格牖,古朴典雅,再现了明清建筑风格,拓展了古镇厚重的文化内涵;集镇新区建设错落有致,与时代交融,体现了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全镇民风淳朴,景物丰厚。现代别墅区金阳花园,苏北第一寺泰山寺、陆秀夫丞相纪念馆、芦荡观光带、街心花园、明清商业园区等物景,是人们感受自然风情、享受美好生活的理想之所。

社会事业

该 镇加快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金融、工商、税务、供电、供水、电信、广播电视等服务网络配套齐全。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兴旺,具有40年办学历史的建阳中学是区域内向高等学府输送人才的摇篮。预防保健网络覆盖全镇,卫生保健功能日臻完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百强乡镇”、“ 盐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乡镇”、“盐城市明星乡镇”、“盐城市新型示范小城镇”、“盐城市卫生小城镇”。文明、开放的建阳正敞开热情的怀抱,诚招天下客商,共铸金色未来。

劳务输出

北京江河集团幕墙有限公司在建阳镇招收了135名铝合金门窗安装工。2008年来,建阳镇立足以服务为宗旨,培训转移就业增收为目标,坚持典型引路、提高技能、拓宽渠道等措施,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阳镇共培训劳动力1022人,转移劳动力2320人。宣传发动,典型引路。建阳镇充分利用标语、广播、有线电视和宣传栏等媒介,大力造浓“劳务输出致富”的氛围,召开专题会议,对外出打工致富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推广经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克服陈旧的不愿离土离乡的传统观念,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培训,提高技能。2008年来,建阳镇加大培训投入,通过积极争取市、县劳动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围绕市场需求,在镇村先后举办了水产养殖、家电维修、服装缝纫、数控车工、农机驾驶、建筑装潢、家政服务和法律维权等10多个专业技术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创业信息400余条,有效地为农民打工备足了“资本”。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建阳镇在大力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把开发本地就业市场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力度,发展壮大工业、农业产业化、城建、商业流通等企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先后引进1000万元项目27个,5000万元项目7个,同时加快集镇开发、创办文化、体育、保健等服务项目,大力兴办餐饮、休闲、娱乐等特色一条街,不断拓宽农民创业渠道,先后培育特色产业项目350个,有效地使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脱离土地,从事二、三产业,成为离土不离镇的新型农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