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人民政权建立,废除乡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乾县当时沿用民国区划,改10乡为10区,改74保为74乡。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正式组建为10区72乡,后整编为10区69乡,区乡以序数命名。1956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10个区只保留临平、阳峪2区。69个乡合并为23个乡,即城关、阳洪、灵源、大杨、薛录、马连、长留、杨汉、姜村、梁村、大王、漠西、新阳、周城、临平、乾陵、梁山、吴店、铁佛、阳峪、峰阳、注泔乡。上述23乡,其中梁山、吴店、铁佛、峰阳、注泔、阳峪6个乡归阳峪区领导;新阳、临平、周城3个乡归临平区领导;其余14个乡均由县直接领导。1958年4月,由临平、新阳两乡分出石牛乡,由吴店乡分出关头乡,全县成为25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县在25个乡、2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10个大型人民公社。计有城关、长留、漠西、乾陵4个乡建成的新华人民公社;阳洪、灵源、大杨3个乡建成的东风人民公社;薛录、大墙、马连3个乡建成的卫星人民公社;梁村、大王、姜村、杨汉4个乡建成的红旗人民公社;周城、新阳、临平、石牛4个乡建成的星火人民公社;梁山、吴店两乡建成的幸福人民公社;铁佛、阳峪两乡建成的钢铁人民公社;关头乡建成的春风人民公社;注泔乡建成的和平人民公社;峰阳乡建成的峰钢人民公社。
1958年底,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礼泉、永寿两县撤销,并入乾县。1959年1月。新建立的乾县(大县)正式成立,下辖23个大公社。原乾县境内9个公社(此时吴店乡划归永寿公社).其名称是:城关、阳洪、薛录、梁村、临平、铁佛、注泔(包括礼泉石潭、石泉两乡)、关头(包括永寿甘井、仪井两乡)、峰阳。凡几个乡组成的公社,以原乡为单位,设立管理区,以便领辖全社。
1998年,全县撤乡并镇,设立12镇8乡:城关镇、临平镇、峰阳镇、阳峪镇、阳洪镇、灵源镇、王村镇、马连镇、梁村镇、薛录镇、注泔镇;梁山乡、大杨乡、周城乡、石牛乡、新阳乡、大墙乡、漠西乡、关头乡。
杨家河水库位于镇西部,可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多为贫水区。
农业区域面积以小麦、油菜、果树为主,是农业的主导产业。
畜牧业以秦川牛和关中黑猪,养殖羊为主。
建成3.5万伏变电站一所,通讯塔两座,建成高规格超标准现代化教学楼一座,被县教育局评为明星学校,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新打机井5眼,新建供水站1所,铺设自来水管道6个村约2万米,全镇已有14个村通上柏油路。现有卫生院1所,农村信用社1所,邮电大楼1座。全镇以苹果、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石灰石资源优势,加快采石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峰阳镇名称的由来:五峰山之南,古称山之南为阳,故得名峰阳。峰阳镇辖:薛家、夹咀、西孔头、豆村、宋村、东胡、居村、白草坡、西胡、马家原、刘家、云村、官庄、黄龙、朱家坪、山王、李家、杨家、吴家、川子、黄村。
峰阳地处乾县北部沟壑地带,平均海拔为941米,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全年降水偏少。正是这些有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峰阳苹果的香甜可口,酥脆迷人。
羊养殖产业
山王村位于峰阳镇西北19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73户767人,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7.6亩,沟坡地1100亩,人均耕地3.34亩,属乾县旱腰带地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山羊养殖已迅速发展。
梁北公路:起于312国道,经峰阳镇,止于注泔镇北孔头村,全长15.609公里。该工程为三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7.5米(实际宽6米),路面宽度6.5米(实际宽5米)。
峰太公路:起于峰阳镇,途径夹咀村、南北村、铁佛村止于太平岭村,全长18公里。为四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
公路:国道G312从灵源镇入境,经过阳洪、城关、阳峪等乡镇,乾县境内近30公里。G70福银高速斜跨乾县境内,乾县有乾县北和乾陵两个出口,分别位于阳洪镇中陆陌村和阳峪镇南岭村。省道S107关中环线和S209乾县—汤浴经过乾县东南部和西部乡镇。
铁路:西安-平凉铁路2008年11月20日开工建设,为国家Ⅰ级电气化单线铁路,设计时速120公里,运输能力为货运量3000万吨/年,单向客运量160万人/年。2012年完工,乾县境有乾县火车站一座,位于乾县工业区草谷村。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离乾县35公里,40分钟车程。可以为乾县所用。
客运:乾县有咸运司及乾交客运两个运输公司。有到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杨陵、兴平、三原等班线。其中到西安客运每天来回600多班次。各乡镇均有到西安、乾县的客车。
货运:乾县货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乾县从事汽车货运大小车辆近2000辆,来往于祖国的天南海北。从事货运人数近3000人。
客运直达班车:峰阳—乾县 峰阳—咸阳--西安
峰阳初中地处乾县最北部的峰阳镇西大街,1996年迁入现址是一所新建的初级中学,占地30亩,有教学楼、实验楼各一座,16个教学班,700名学生,教职工52名。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两个)。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育教学成绩均名列全县前矛,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市级文明校园。
峰阳镇卫生院位于该镇北大街。
五峰,即五峰山,距县城23公里,位于乾县东北界,北扼永寿,东邻礼泉,以五峰并峙而得名。此山佳木繁茂,绿水淙秀,层林翠染,蓊蓊郁郁,山中奇秀,多有胜迹。古志曾云:上有灵湫,祷雨多应。今有宝泉寺、洋人房、石炕、凤凰窝等十二处景观,是旅游、观光、登山、狩猎、休闲、避暑的佳境,据《民国.乾县新志》记载“外国人伏天多避暑于此”。
杨家河水库(中型)位于乾县县城东北方,距咸阳约75公里;距西安约90公里,沿312国道可直达,具体位于泾河一级支流泔河中上游乾县峰阳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和供水综合效益为一体的中型水库。
坝址以上控制面积355平方公里。流域为黄土沟壑及塬面,塬面辟为耕地,坡面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库于1978年8月完成坝体工程。本库属三级水工建筑物,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设计总库容1725万立米,兴利库容790万立米。水库枢纽工程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工程枢纽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建筑物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48.8米,坝顶长度250米,大坝迎水坡为干砌石,下游坡种植草皮,下游坝址设堆石反滤。放水洞位于大坝左侧,为圆形混凝土洞,洞长117米,洞径2米,设计放水流量5立米/秒,最大流量23立米/秒,其进口高程719米。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开敞式溢洪道,堰形为实用堰,堰顶高程736.8米,堰宽32米,最大泄流量1486立米/秒。
得天独厚的水上资源,若能进行更好的开发,一座集垂钓,游玩,戏水,避暑等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将是带动峰阳经济的又一引擎。
主料:子姜,红萝卜或者莲菜(切成小丁丁,越小越好),或者二者混合,千万不要用土豆(街道上卖的基本上都是土豆做的)。辅料:葱花,瘦肉,肉汤,豆酱或是“王致和”干黄酱(不能用面酱)。
炒酱辣子的程序:倒入适当的油,烧热后,加入葱花、瘦肉炝锅。然后倒入主料,边炒边加调料,盐、豆酱、及混合调料,炒至七成熟,加适当肉汤,炒至略干,没有稠汤为止。加入适当味精,以自己的口味加入少许辣椒面,辣椒面加入慢火焖一会,使辣椒熟点,拌均匀即可。(拌辣椒面时锅要远离火,不再炒)
锅盔特点: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乾州锅盔起源于铁佛乡太平岭村,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兹后多经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锅盔直径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内瓤起层,美味可口
传说,乾陵修筑时,成千上万的民夫参加筑陵工程就住在此村,民夫为解决生活问题,就用自己头盔烙制面饼。这样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来方便,一传十,十传百,普遍传开了。大多数民工就是这样制作锅盔,烙出来的馍好吃耐放,香味扑鼻,这就是锅盔的前身。后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在实践中技术不断的改进,用具不断的革新,锅盔的质量越来越好,成为民间的传统食品,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制作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制作乾州锅盔不 断总结,不断改进。把原来柴禾烧在小锅内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内烙制,把原来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杠压面。 这样以来上下烘烤,温高气保,火色均匀,熟的足到,达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杠压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馍色增白, 香气浓郁,味美可口。具体作法是:面粉十斤,水四斤(水 温要按季节掌握),酵面夏季五两,春季七两.冬季一斤, 碱面按季节零点五至一两,面水酵面,搭上碱面,和成面 团,放在案上用木杠边折边压,压的过程中,再加面粉二 斤左右,直压到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分成一斤三两重 的小块,再分别逐个用木杠边压、边转,制成圆直径八寸, 厚六分的菊花式圆形饼,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 候要小而稳,主要是给馍被木杠压后产生的波浪上面上 火色,让酵面进一步发酵和最后定型,然后进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较旺,因火旺鏊内可放一个铁圈,将馍 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两个鏊一共要达到三翻六转,大约十分钟可烙制而成。
乾县挂面采用上乘精粉,加盐水和成面团,人工反复揉搓成长蛇状的大条,压在瓷缸内“回性”两晌,再将大条分成小条,挂在竹竿搭成的面架上拉丝。面条徐徐附落,渐渐由粗变绸,状若发丝,晾晒风干,落
下大架放上案板切做八寸长短,用马莲草扎成小把。挂面手工做成,细、白、筋、光,面丝细匀,加上烹调时汤煎、油旺、醋酸,并以嫩韭菜、白菜心、鸡蛋饼切碎置汤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酒后食用,解酒开胃,引人食欲。
食用酸汤挂面时,先将挂面在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后放入凉开水中冰过,再用筷子捞成小撮,在甑笆上滤净水浇酸汤食用。调制酸汤十分讲究,开水中兑上陈醋,加上骨头汤或肉汤,再添上五香调料煎熬,汤沸后放入香油、大油,佐以切成碎片的鸡蛋饼、葱花、韭菜、白菜心、香菜等漂稍,将挂面挑入细花碗里,浇汤即可享用。
乾州酸汤挂面讲究汪(油要多)、煎(汤要热)、稀(面要少),汤清亮溢香,百步可闻,入口油而不腻,下肚舒肠开胃,食后不仅醒目提神,又可舒脾健胃,是庆贺佳节和招待宾客的美味佳。
豆腐脑与豆腐是同一家族,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即豆腐是凝固体,豆腐脑是半凝固的流汁。豆腐脑的制作工艺是,先将净黄豆磨成豆瓣,去皮后放入清水中浸泡4个小时左右,到豆瓣膨涨成发白时捞出,倒入磨浆机或石磨中磨成细豆浆,用布将细豆浆过滤,将取过豆渣的浆汁倒入铁锅里,用旺火烧开后,倒入专桶 内,再将熟石膏用清水化开,放入瓦缸内,将桶里豆浆趁热倒入,约5分钟,即成豆腐脑。
制成后颜色雪白,柔嫩光洁,翻而不散,搅而不断。食用时,用勺舀起盛入碗内,浇上适量的调和汤,再撒上黄豆、香菜、榨菜末、辣椒油等佐料,红白相间,风味特异,吃起来咸辣清香,爽滑利口,香味扑鼻。所以,对于乾州豆腐脑,有仅国内旅游者喜爱,就连外国人也常常围坐在小摊上吃的津津有味。
传说 修筑乾陵时士卒工将门 用黄豆磨成豆浆,冲沸后饮用,后来有人不慎将石膏倒如豆浆中,豆浆既凝结,有人放胆去尝很是好吃,此后便有意给豆浆中放入适量石膏让其凝结一种新的食品就这样产生了。因见其状酷似脑髓,故起名豆腐脑,流传至今。
乾县烙面,软饼色黄,面条筋长,醋酸油汪,辣面调汤,特别可口。烙面做法:先用温水将上等白面搅拌成糊状,再用饭匙把面糊倒进烧热的锅内,四周转开,等面糊淌到锅中心时,用匙抹平。这时锅底火不能停,烧到面饼的四周卷起,翻过来烙,直到两面黄色均匀为止。吃时可调五味汤,蘸着吃,也可用烙面夹着炒菜吃,但最好先用油、盐、醋、大蒜、味精、五香粉、葱茬等调好汤水,给汤里放些辣面,再把嫩韭菜、白菜心、鸡蛋饼切碎,放进汤,然后把烙面切成条放在碗里,用烧煎的汤浇上吃。
说起乾县烙面的来历,可能已没有多少人知道了。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的一个寒冬,有个皇帝要到好峙县(今乾县)黑松林打猎。好峙县县令胆颤心惊,又喜又怕。他知道,服侍好了皇上,就能升官晋爵;如果稍稍大意,就会株连九族。他风急火燎地传来伞县最有名气的张厨师安排御善。张厨师随差役来到县衙大堂,抬头一看,只见县老爷当堂正坐,忙上前请安, “父母官在上,受小民一礼!”说着就跪了下去。县令离座下堂,满脸堆笑地扶起张厨师: “免礼!免礼!今天朝廷传下圣旨,明天万岁爷要到咱县黑松林打猎,你要小心侍候吃喝”。张厨师一听,吓得浑身象筛糠一般,忙说, “小人笨拙无能,还是请父母官另寻高手厨师。”县令一听火了: “什么?老东西,你一家人活得不耐烦了!今日吾老爷把话挑明,如把皇上侍候好了,吾老爷重重有赏,如其不然,就象这个!”说着,抓起案头上一只砚台,往地上一摔,砚台立时成为碎块。张厨师从大堂出来,心里想:皇宫里有多少天下名厨在用山珍海味,鱼翅燕窝烹制佳肴,就这,常常还因不合当今万岁爷的口味而被无辜杀害,何况咱……张厨师愁肠百结地回到家里,急得无计可施,心想,只有拼着自己一人去死,好让家里人逃个活命。这时,全家人抱头痛哭:唯独小女儿不哭也不语,靠着锅台,怒眉瞪眼地沉思看。天快亮了,张厨师急忙吩咐老伴快准备逃难的干粮。老伴去盛面,一不小心,撞倒了坛子,顿时,小女儿心中有了主意;那皇上每天山珍海味不离口,肠胃填满油脂,见了禽、蛋、鱼,肉一定心里发腻。我何不用咱农家的粗粮荞面摊成薄饼,再切成面条形状,放进碗里,然后.在锅里加水,加肉汤并放上盐、醋、胡椒粉、辣子等调料,汤熬成后,再撇上芫荽做飘菜,将汤浇入面碗,吃起来既柔软又筋长,皇上一定喜欢。想到这,心头一阵高兴,急忙夺过母亲手中的面碗说; “妈,不用怕了,明天的饭由我去做,保证皇上不会责怪的”。第二天,张厨师没让小女儿去替代自己,而是照着女儿昨夜所说的如法炮制,果不然,做成后香飘满堂。皇上一碗吃下去,满头大汗,二碗咽下肚,腻去胃开;三碗填进肚,展脸舒眉。吃罢,皇上立即传旨给县令加官晋爵。
后来,张厨师就在县城开了个面店,因为这种面是先烙后切,所以就叫它“烙面”。
从此,每逢过年过节,乾县一带人都要吃一顿烙面;在北山区(尤其以峰阳镇周边为最)更把它看成宴客的佳品。
【其他小吃】凉皮,麻辣米线,凉拌肘子,扯面,铲糕等名镇西北。
五峰山的传说
2021年4月23日,陕西省爱卫会命名峰阳镇为2020年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乡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