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

顾恺之

中文名 顾恺之
别名 虎头
出生地 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
朝代 东晋
尊称 中国画祖、山水画祖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348年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顾恺之全身像顾恺之全身像(3)顾恺之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年-418年)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1]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存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所传顾的另一作品《女史箴图》,乃宋人摹本。

顾恺之头像顾恺之头像(4)顾恺之的作品,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画有一些佛教的图像,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部分题材。另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了不少名士们的肖像。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顾恺之和陆探微、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三位最重要画家,代表了汉代美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人物画艺术。

主要作品

画作

《司马宣王像》

《谢安像》

《刘牢之像》

《王安期像》

《阮脩像》

《阮咸像》

《晋帝相列像》

《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

《桂阳王美人图》

《荡舟图》

《虎豹杂鸷鸟图》

《凫雁水鸟图》

《庐山会图》

《水府图》

《行三龙图》

《夏禹治水图》

摹本

《司马宣王像》

《谢安像》

《刘牢之像》

《王安期像》

《阮脩像》

《阮咸像》

《晋帝相列像》

《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

《桂阳王美人图》

《荡舟图》

《虎豹杂鸷鸟图》

《凫雁水鸟图》

《庐山会图》

《水府图》

《行三龙图》

《夏禹治水图》

出版图书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6] 《斫琴图》

《斫琴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全图顾恺之《洛神赋图》全图宋代摹本之一。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

《女史箴图》

有两个绢本,一本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原本为清宫所藏,遗憾的是国贫民弱,连累国宝受难,此摹本存大英博物馆(Tje British Museum,London,England)。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局部)《洛神赋图》(局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6]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7]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主要成就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6] 《斫琴图》

个人生活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洛神赋图》[8] 1996年10月1日
《女史箴图》[9] 2013年8月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10] 2016年6月1日
《中国名画绘本:洛水寻仙》[11] 2018年6月

人物评价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洛神赋图》[8] 1996年10月1日
《女史箴图》[9] 2013年8月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10] 2016年6月1日
《中国名画绘本:洛水寻仙》[11] 2018年6月

轶事典故

《洛神赋图》(局部)《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擅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籍记载

顾恺之作品顾恺之作品顾恺之出身江南土著氏族家庭,《无锡顾氏宗谱》记载,顾恺之的顾毗,字子治,晋康帝时任散骑常侍,后迁光禄卿;父亲顾悦之,字君叔,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

词条图册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在中国古代画史上声名显赫。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也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重视体验观察,主张通过绘画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状态。 

顾恺之博学多才,世人评价他“三绝”——“才绝”“画绝”和“痴绝”。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顾恺之沉醉于艺术文学,淡于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