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尺蠖

杨尺蠖

动物界
中文学名 杨尺蠖
分布区域 宁夏、陕西、新疆、甘肃、内蒙古等
目录导航

危害特点

杨尺蠖幼虫食害杨树嫩叶,严重时可将嫩叶食光,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及树体的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

体灰褐色,雄成虫翅展28~37毫米,触角羽状。前翅有3条横纹,呈褐色波状,中间一条不明显。雌成虫体长7~19毫米,无翅,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黑刺排列成排,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

卵形态

长0.8~1毫米,长圆形,灰白或褐色,具有光泽,卵壳上有整齐刻纹。

幼虫

老熟幼虫体2~40毫米,体灰褐色。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淡黄色。

蛹形态

黄褐色,臀棘分叉。

生活习性

幼虫先啃食幼芽或叶肉,随后食尽全叶。以5月上旬为害最严重,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转移的习性。老熟幼虫于5月中下旬入土化蛹,蛹期长达9个月之久。雌雄成虫均有趋光性,约在土温1℃左右羽化,羽化后在土中静伏相当时间,才破土而出。白天隐伏在树干下部背风面、地表杂草中或树皮缝隙间,黄昏时开始活动,在树干下交尾产卵。每一雌蛾可产卵800~1000余粒,卵大多产于枝干的裂皮缝隙中,个别在小枝叉处,常10余粒至30余粒一起排列咸块。当杨树叶芽开始萌动时,卵块即开始孵化。幼虫共5龄,初龄幼虫食量小,4~5龄食量大增,如虫口密度较大,2~3天内可将大面积林木叶片全部吃光。遇惊即纷纷吐丝下垂,飘悬空间,故有“吊死鬼”之称。幼虫期历时20~25天。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地区5月13~19日为幼虫入土盛期,入土后约经一周开始化蛹。蛹在土中分布深度与土质有关,在沙土地多数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就水平分布来说,蛹多集中在树根周围,一般郁闭度小的林分容易成灾。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1代,以蛹在干基周围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温度回升后,成虫开始羽化,成虫雄虫有趋光性,白天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叉处,夜间交尾,多在下午和夜间羽化出土,将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枯枝、枝权断裂等处。4月幼虫孵化,初孵幼虫活动能力弱,取食嫩叶;4~5龄幼虫耐饥能力强,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危害,受惊扰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5月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夏。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的品种栽培。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

(3)春季成虫未羽化前,在干基周围挖深、宽各约10cm环形沟,沟壁垂直光滑,沟内撒毒土0.5kg(细土1份混合杀螟松1份),阻杀成虫上树。

(4)化学防治对树体喷雾,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杀虫剂,可杀死4龄以前幼虫。

(5)利用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iNPV防治4龄前幼虫,地面喷洒为3.0×1011~6.0×1011 PIB/h㎡ ,不得低于2.03×1011 PIB/h㎡,以 16:00~20:00应用为最佳时间。

(6)人工捕杀: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用棍击树,将虫敲落地面后踩死。

(7)涂胶环:在小面积发生处的树干下部涂6厘米宽,2~3毫米厚的胶环,可阻止雌虫上树产卵。胶环效果可维持20天。涂胶的配方是:松香10份、蓖麻油10份、车轴油1份、白蜡1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