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作品名称】《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⑴
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⑵。
澹荡沧洲云,飘颻紫霞想。
剖竹商洛间⑶,政成心已闲。
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⑷。
我来属芳节⑸,解榻时相悦⑹。
蹇帷对云峰⑺,扬袂指松雪⑻。
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
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⑼。
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
命驾归去来⑽,露华生翠苔⑾。
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
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⑿。
明发首东路⒀,此欢焉可忘。[1]
⑴商州,古商国也。在晋为上洛郡,在西魏为洛州,在后周为商州,在唐亦谓之商州,或为上洛郡。地有商山、洛水,依此立名,属关内道。使君,太守之称。石娥溪,当在仙娥峰下。按:《雍胜略》、《商略》、《陕西通志》:仙娥峰,在商州西十里,峰之麓有西岩,洞壑幽邃,下临丹水,古称栖真之地。李白尝游此。有诗曰:“暂出城东边,遂游西岩前。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云云。是石娥溪,即仙娥峰下之溪也。所谓红泉者,其即丹水欤?
⑵《世说注》:《向秀别传》曰:秀,字子期,河内人,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善,并有拔俗之韵。
⑶谢灵运诗:“剖竹守沧海。”
⑷郭璞《客傲》:“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头陀寺碑》:“玄关幽键,感而遂通。”张铣注:“玄、幽,谓道之深邃也。”关键,皆所以闭距于门者。
⑸宋南平王铄诗:“徘徊去芳节。”梁元帝《纂要》:“春节曰芳节。”
⑹《后汉书》:陈蕃为乐安太守。郡入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⑺摹帷,后汉贾琮事。
⑻颜延年诗:“山明望松雪。”
⑼谢灵运诗:“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
⑽《孔子歌》:“巾车命驾,将适唐都。”
⑾江淹诗:“风光多树色,露华翻蕙阴。”
⑿苏武诗:“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⒀《汉书·韩信传》:“北首燕路。”颜师古曰:“首,谓趣向也。音式究反。”鲍照诗:“首路或参差,投驾均远托。”[2]
裴太守有仙人气质,远离俗人俗事。
神情澹荡如沧洲仙乡之云,神思飘飖若有紫霞之想。
你在商州任太守,政通人和,事少心闲。
你超出尘世,冥然探讨幽静高深的境界。
我来的时候正直芳春,谢谢你给予高规格的热情接待,常常对床而卧,深夜相谈。
我们一起游山玩水,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现在又来到东城边的西岩前,
只见苍翠的摩天绝壁横垣天边,山上红泉瀑布喷薄呼啸而下。
寻幽探奇,兴致勃勃,春光明媚,醉人心扉。
溪畔名花簇涌,山石上月光如水。
直到夜深露浓苔湿以后,你才叫大驾归去。
一直淹留在美妙的山景中,黝黑的天幕里又听到猿啼清脆。
听见这清脆的猿声,使我想起家乡的老婆孩子。
明天就要向东出发了,但是今天的景象我会终身牢记。[1]
李白
李白像[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4]
注释来源作者图片来源作者简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