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作品名称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作品出处 《全唐诗》
创作年代 盛唐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羽林十二将⑴,罗列应星文。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⑵。

严更千户肃⑶,清乐九天闻⑷。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⑸。[1]

作品注释

⑴《汉书》: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颜师古注:羽林,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所以为王者羽翼也。按唐制:左右羽林军,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凡八将,无所谓十二将也。而开元、天宝之时,天子禁兵有十六卫,其左右卫、左右金吾卫,总谓之四卫。若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十二卫谓之杂卫。疑所谓十二将者,指十二杂卫之主将而言,以其专掌禁卫,当爪牙御侮之任,与汉之羽林骑相似,故曰:羽林十二将也。《晋书》:羽林四十五星,在营室南,一曰天军,主军骑,又主翼王也。杨升庵曰:唐武德中置十二军,皆取天星为名。以万年道为参旗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醴泉道为井铖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歧州道为平道军,幽州道为招摇军,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太白盖用其事。王琦按:《通典》、《会要》诸书,分关中之众为十二卫。取象天官为名号,乃武德二年事,五年即废久矣。杨说虽创,揆之作者之心,恐未必用此典故。

⑵《上林赋》:“拖霓旌。”张揖注,“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霓之气也。”

⑶《西京赋》:“重以虎威章沟严更之署。”薛综注:“严更,督行夜鼓也。”

⑷《唐会要》:清乐,九代之遗声,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魏以来旧曲,乐器制度并诸歌章古调,与魏三祖所作者,皆备于史籍。自晋氏播迁,其音分散,不存于内地。苻坚灭凉始得之,传于前后二秦。及宋武定关中,收之入于江南,隋平陈获之。隋文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因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乃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至炀帝乃立清乐、西凉等九部。隋室丧乱,日益沦缺,天后朝,犹有六十三曲。《新唐书·礼乐志》:清商伎音,隋清乐也。有编钟、编磬、独弦琴、击琴、瑟、秦琵琶、卧箜篌、筑、筝、节鼓,皆一;笙、笛、萧、箎、方响、跋膝,皆二。歌二人,吹叶一人,舞者四人。《梦溪笔谈》:“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

⑸《后汉书》: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2]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像[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4]

注释来源作者图片来源作者简介来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