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是“俗”的本质和“雅”的外在形式追求相结合的产物,是“雅”文化和“俗”文化交流的同一载体,是“雅”文化日益走向大众的一种物质存在。宋人尤侗有诗:“桃花未放菜花黄,桃花落尽茶花香。千红万紫风流尽,不及佳茗趣味长。”如此,就让我们啜墨看茶,以壶品茗,更品生活之味,人生之味……
序 徐秀棠
茶山之英,含上之精
1吴经墓葬壶
也是历史见证
2供春壶
自古英雄出少年
3时大彬壶
千载一时
4陈鸣远及其作品
陈鸣远的精神
5曼生壶
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6邵大亨及其作品
风骨和技艺
7黄玉麟及其作品
人生莫受老来贫
8紫砂桃杯
拈翻王母九霞觞
9博浪椎壶
化干戈为玉帛
10鱼化龙壶
人生祈愿
11秦权壶
自有人家带秤来
12东陵瓜壶
南瓜之韵
13匏瓜壶和匏尊壶
举匏尊以相属
14锡包壶
镶嵌重裹不相宜
15粉彩壶
却嫌脂粉污颜色
16鹧鸪提梁壶
直教生死相许
17土新桥壶
江南履步
18仿壶如意壶
仿鼓如意和四季如意
19集玉壶
集玉之美
20同乐壶
同乐
21神鸟出林壶
神鸟出林
22礼花提梁击
东风夜放花千树
23龙宫宝灯壶
大红灯笼高高挂
24竹简茶具
丹青难写是精神
25大锦松壶
岁寒知松柏
26艇竹蝉衣提梁壶
斑竹一枝千滴泪
27秋月壶
明月松间照
28束柴三友壶
束柴三友
29竹炉茶具
且将新火试新茶
30蝶双飞壶
蝴蝶的爱情
31天外天壶
天外有天
32天际壶
孤帆远影碧空尽
33渔舟唱晚壶
渔舟唱晚
34华径壶
花径不曾缘客扫
35回娘家壶
归宁的喜悦
36听雨壶
芭蕉叶斜卷舒雨
37金声玉振壶
凤凰叫,蝉儿鸣
38荷塘月色壶
荷塘月色
39灵豹壶和山鸡壶
冲冠之怒
山鸡映水
40竹报平安壶
竹报平安
41筋囊壶
菊花须插满头归
42紫砂雕塑“始陶异僧”
一语成谶的异僧
43紫砂雕塑“萧翼赚《兰亭》”
天子的伎俩
44紫砂雕塑“有朝一日”
期待与梦想
45紫砂雕塑“十八罗汉”
嬉戏的神仙
46紫砂雕塑“坐八怪”
张扬生命
47紫砂雕塑“观战”
思虑太多没有幸福
48紫砂雕塑“老墙角”
童年的四季
49紫砂雕塑“和合二仙”
吉祥祝福
50紫砂雕塑“茶神陆羽”
“茶神”之神
51汉棠盆
送你一片山水秀色
52枇杷笔搁
摘尽枇杷一树金
53冬瓜枕
一枕梦黄粱
54紫砂观
一寸干将切紫泥
余韵(代跋)
书摘
第一眼见到这把壶的时候,就想到了它该有点什么特别的意思,因为井
栏壶的外侧破了壁,而且有一只小青蛙蹲付其中。
是寓意井中之蛙吗?询之作者,回答说:壶名叫“天外天”。
“天外天”无疑胜“井中蛙”一筹。“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见识短
浅而妄自尊大,用“井中之蛙”之义以自嘲抑或反讽,都不恰当,惟有此名
,显出自戒自警的含意,在情理之中且又出意料之外。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那意味着一重比一重高,所以才说天外有天,这是
中国人的理性尊严和自谦的意思。
“井底之蛙”,眼界视野狭窄,见识不广,自然是近视弱视,而天外有
天,则是理性的自我告诫。韩愈说:“自知者为明。”俚语俗话也说:强中
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这些都是关于自谦的警言。作为社会人来说
,侧身社会不能无止境地膨胀自己,而不能没有约束——社会约束、自我约
束、纪律约束、道德约束,行为的规范,修身的准则,处世的箴言,而虚心
就是自我约束的方法之一,学习没有止境,艺术的追求也没有止境,从没有
顶峰和“最”字的立脚点。
在现当今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人们常常通过自满、自夸来肯定自
己,甘做井底之蛙,关起门来称皇上,动不动就自称大师、权威、专家,一
点也不脸红。用自我加冕的头衔来满足可怜的虚荣心,表示自己的社会存在
,其实是完全的不自信,除了狂妄便是浅薄。这在过去更多的是属于道德范
畴的事,修养不够和道德道义的缺失,而现在却成为社会浮躁的病相之一,
“大师”、“著名”满天飞,自我满足,彼此吹嘘,成为社会转型之时捞取
“名”和“利”以及额外的社会财富的手段之一。
这样的狂妄自大、自不量力,与《菜根谭》中所告诫的“持盈履满,君
子尤兢兢焉”相距何啻千万里。
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肯定,以及充分地张扬个性,与骄傲和自夸毫无共同
之处,前者是实现自我,后者却是迷失自我,完全大相径庭。谦虚是人类的
美德之一,在人际交往中,在学习实践中没有比这个品性更具有包容性和吸
收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风范和修养。
自谦不是虚伪,就“谦虚谨慎”四个字而言,要紧处在于:对人要谨慎
,对己要谦虚。作为社会人,不能不明白“天外有天”这个最普通的常识。
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下第一者,不是无知,就是自认为“天上天下,惟我独
尊”的浑浑噩噩者。
俯仰天地,立身立命,最大的障碍其实是自己,是自己的满足和不思进
取,“满招损,谦受益”,检点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不能与身前身后、身
左身右的相比,其结果常常是“人比人气死人”,而是要与上下比,与历史
人物比,让将来的人臧否、评说,这样才能比出进取的勇气和不断前进的动
力,而这一切就首先要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真正明白天外有天,而不是坐
井观天。
P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