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

理县

中文名 理县
车牌代码 川U
火车站 都江堰站
下辖地区 杂谷脑镇、米亚罗镇、薛城镇
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阿坝红原机场
著名景点 毕棚沟、桃坪羌寨、甘堡藏寨
县委书记 金天强
地区生产总值 290176万元(2020年)
城市排名 2018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榜第84名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42863人(2020年)
电话区号 0837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古代

理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禹贡》为梁州之域,秦属湔氐道。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中央版图。西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设广柔县,属蜀郡。

理县理县(5)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78年)属汉山郁。隋开皇六年(587年)置金川县(治所今通化乡卡子村)。仁寿元年(601年)改为通化县。唐武德八年(625年)置维州和薛城县,后陆续设小封县、维州和定廉县。宋、元设为霸州和保宁县。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杂谷安抚司。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剿灭杂谷土司苍旺,改土归流置理番直隶厅,取治理番民之意。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归流,废杂谷土司,设杂谷厅(治所今薛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为直隶厅,嘉庆八年(1803年)改为理番直隶厅,辖域辽阔,有“四土、五屯、九枯、十家、三番、六里”之称。

近现代

民国初期改厅州为县,民国2年(1913年)改为理番县,属川西道。民国24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1946年)为缓和民族矛盾去“番”,改理番县名为理县。

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县人民政府,属茂县专区。1951年11月县治由薛城迁杂谷脑。1958年7月析县成立含汶川、茂县在内的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6月分县恢复理县至今。

1990年全县行政建置为2镇、12乡、82村。4个居委会、203个村民小组。

理县风光理县风光(5)1997年,理县面积4313.4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3镇10乡。县政府驻杂谷脑镇。

2000年,理县辖4个镇、9个乡。

如今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杂谷脑镇跨杂谷脑河两岸,一桥飞架河谷,沟通两岸交通,是国道213线(成阿公路)的枢纽和中心点。距成都202公里,离马尔康190公里。

截止2018年5月,理县通过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小额信贷、农业保险以及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金等方式,不断创新农村双创工作机制,打造现代农业+互联网的新型经营体系。全县累计投入创新创业基金2032万元,使用产业扶持基金1536.7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971.88万元。目前全县农村创业人数300人,创办企业5家,创业创新带头人20人,涵盖产业基地、微田园综合体、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农村双创氛围。

2018年12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朴头乡,设立朴头镇,以原朴头乡的行政区域为朴头镇的行政区域。[8]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理县风光理县风光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东南与汶川相通,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距离省会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3公里。全县面积为4313.42平方公里。国道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

地质结构属龙门山断裂带中断,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体单元,地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区。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海拔1,422~5,922m,境内山峦起伏,平均海拔2700米,高差悬殊,沟谷纵横。

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体单元,地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区。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海拔1,422~5,922m,高差悬殊,沟谷纵横。

气候

气候受西伯利亚西风气流、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东南季风三个环流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具有山地立体型气候特征。冬季受青藏高原的北方冷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日照强烈,晴朗多大风,五、六月份西南季风加强,气温暖湿,降水增多,形成雨季,七、八月份青藏高压稳定,副热带高压西伸,降水减少,形成伏旱,九、十月份雨量增加,形成低温降雨季节。年降雨量在650毫米—1000毫米之间,河谷地带年均气温6.9℃-11℃。[1]

政治

党委领导

书记:金天强[9]

政府领导

县长:杜文钲[10][7]

副县长:祝飞、刘鲲、泽周、颜贵军、王德春、杨敏、贾正茂、张世琳

人大领导

主任:蒋明平[7]

副主任:丁龙华、甘先群、雷琪、朱继兵

政协领导

主席:郑子强[11]

副主席:余宁、汪明、骆俊、余建英[11]

行政区划

理县五镇

杂谷脑镇,理县辖镇,县府驻地。1952年置杂谷脑镇,1992年农家乐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1万。国道317线过境。辖兴隆、营盘街、玛瑙寨、克村寨、日底寨、官田,打色尔沟7个村委会和新街、老街2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硅矿、酿造、水电为主。硅铁矿石远销日本、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内外市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马铃薯、杂豆,经济林木有花椒、苹果、核桃。有藏传佛教黄教-寺庙1座。

米亚罗镇,理县辖镇。1951年建上来苏区,1954年更名米亚罗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54.6公里。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0.1万。国道317线过境。辖米亚罗、胆杆、斯博果、大郎坝、尽头、山脚坝、八角碉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木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豌豆等,为成都淡季蔬菜基地之一。高山盛产羌活、六香、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境内有米亚罗风景区,深秋之际,满山红叶,形成瑰丽多彩的金秋美景。

理县理县(5)薛城镇,理县辖镇。1952年建薛城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23.4公里。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0.5万。国道317线过境。辖较场、欢喜、箭山、甲米、沙金、塔子、水塘、大歧、小歧、马山、南沟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杂豆、马铃薯。经济林木有苹果、花椒、核桃。城西宁江门上刻有“为中国的自由独立奋斗到底”等宣传标语,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内有筹边楼1座,建于唐太和四年,为唐朝宰相李德裕筹边议事之地。

古尔沟镇,位于县城西部杂谷脑河上游,距县城30公里,东与杂古脑镇相邻,西界夹壁乡,南连朴头镇。镇地处东经102°24′,北纬31°31′,海拔2741.3米,幅员面积547.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517户2212人,耕地2435亩,主产蔬菜(大白菜,连花白,花椰菜,莴笋),玉米,洋芋,青稞,葫豆等,盛产大黄,贝母,虫草,松茸,羊肚菌,党参等名贵中药材。

朴头镇,理县辖镇。1954年建朴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18年撤乡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11.7公里。面积850平方公里,人口0.3万。国道317线穿境。辖朴头、一颗印、四南大、新店子、庄房、梭罗沟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盛产大白菜、莲花白、成都淡季蔬菜基地之一。属米亚罗红叶景区。

甘堡乡,理县辖乡。1938年建甘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8公里。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0.3万。国道317线过境。辖甘堡、日尔脚、八什闹、耳浦、熊耳、联合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杂豆、马铃薯。土特产有花椒、核桃、苹果。

理县八乡

夹壁乡,理县辖乡。1951年置下来苏乡,1954年夹壁乡并入,1958年改夹壁公社,1984年置夹壁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8.1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0.1万。国道317线过境。辖夹壁、长河坝、二古溪、猛古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玉米、马铃薯、蚕茧。盛产莲花白。1990年被定为成都淡季蔬菜基地之一。产虫草、贝母、羌活、木香等药材。属米亚罗红叶景区。

理县风光理县风光

蒲溪乡,理县辖乡。1955年置蒲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蒲溪羌族乡,1988年复名蒲溪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4.3公里。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河坝、色尔、蒲溪、奎寨、休溪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矿产有石英石、大理石、水晶石。

上孟乡,理县辖乡。民国初置上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26.6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0.3万。薛孟公路穿境。辖塔斯、日波、木尼、日京、绿叶5个村委会。经济作物有苹果、花椒、核桃等。

下孟乡,理县辖乡。民国初置下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22.1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0.2万。薛孟公路过境。辖仔迭、萨门、班达、清流、沙吉、楼若、四马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土特产有花椒、苹果、核桃。

木卡乡,理县辖乡。1964年置木卡公社,1984年更名为木卡羌族乡,1988年置木卡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27.3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0.2万。国道317线过境。辖木卡、列列、九子、三寨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青稞。林产品有苹果、花椒、核桃、车厘子(甜樱桃)。为成都淡季蔬菜基地之一。为理县甜樱桃种植基地。名胜古迹有大牛心的古灯夜明,剑山晚照,姜维城等。

理县风光理县风光.通化乡,理县辖乡。民国时期置通化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为通化羌族乡,1988年复名通化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36.4公里。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0.3万。国道317线过境。辖通化、卡子、甘溪、西山、院子、三岔、汶山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土特产有核桃、花椒、苹果。乡镇企业有大理石加工厂。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此地,留有刻下的标语、石碑等文物。

桃坪乡,理县辖乡。民国为桃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桃坪羌族乡,1988年复名桃坪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39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0.3万。国道317线过境。辖桃坪、佳山、古城、东山、曾头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金刚砂加工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12]

人口民族

2020年末,全县公安总户数15027户,理县公安户籍人口42863人,其中:男性21701人,占总人口的50. 6%,女性.21162人,占总人口的49. 4%;城镇人口11518 人,占总人口的26.9%, 乡村人口31345人,占总人口的73.1%;藏族23005人,占总人口的53. 7%,羌族14391人,占总人口的33.6%, 汉族5207人,占总人口的12.1%, 回族177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民族83人,占总人口的0. 2%。2020年出生346人,出生率7.43%,死亡247人,死亡率5.31%,人口自增率2.13%o,出生人口性别比103. 53,全县政策内出生34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100%。[6]

经济概况

综述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1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049万元,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 1%,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039万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 6%,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088万元,增长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 3%,拉动经济增长0. 6个百分点。

2020年,从结构上来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0.5: 27.4: 62.1,调整为12.4: 26.9: 60.7,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

截止2020年底,全县共有控股企业84户,注册资金达到199340. 57万元,私营企业645户,注册资金达487077. 35万元,个体工商户加快发展,现有个体工商户2887户,注册资金86646.5万元,同比增长24. 2%,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73个,注册资金51584.48万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8377万元,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39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9586万元,增长3. 2%;第三产业增加值63952万元,下降0. 1%。[6]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587.74万元,同比增长4.99%。 其中:农业产值39965.03万元,增长2.78%;林业产值1871.47万元,增长23.45%;畜牧业产值20403.23万元,增长1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48万元,增长6.9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5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85.2公顷;粮食总产量7189吨;蔬菜播种面积1869公顷,蔬菜总产 量94762吨;水果种植面积1168公顷,水果总产量9718吨;肉类总产量3546吨,其中:牛肉1197吨,羊肉158吨,猪肉1429 吨,兔肉638吨,禽肉124吨;牛出栏9382头,增长2.36%,牛存栏37792头,增长10.7%;猪出栏20016头,增长24.65%,猪存栏20037头,增长98.15%;羊出栏9780只,增长18.23%,羊存栏14876只,下降0.11%;兔出栏436993只,下降7.49%,兔存栏138960只,增长0.26%;禽存栏22213(对、只),下降6.59%,奶类产量80吨,下降1.33%。[6]

第二产业

2020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8618万元,同比增长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6%。 主要产品产量:累计发电415318万千瓦时;工业硅6837吨;高氯酸钾16346吨;氯酸钠8166.4吨;高钠6415吨。

2020年12月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16878.6万元,同比下降1.02%。 其中:亏损企业5个,亏损额3559.5万元,下降37.2%,实现利税总额11625.6万元,下降13.8%, 实现利润总额-1304.7万元,增长174.6%; 产品销售率达98.2%。

2020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中在统计库存中的企业24家,增加2家,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1308万元,同比增长33.4%。[6]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受汶马高速的影响,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结构分:基本建设投资下降32.6%,其他投资下降20.45%,

2020年,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4.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7: 8: 85。 全年计划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完成投资占计划总投资的15.9%。 .

国内贸易

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33万元,下降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44568.3万元,下降4.7%,乡村实现零售额18564.7 万元,下降1.7%。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批发业553万元,增长12.9%,零售业31273.4万元,下降5.6%,住宿业3543.5万元, 增长13.5%,餐饮业27763.1万元,下降4%。

财政金融

2020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03万元,比上年下降7. 77%。其中:税收收入6821万元,下降17. 16%;非税收入5182万元,增长8.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2370万元,增长2.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70万元,增长1.87%,住房保障性支出4514万元,增长9. 4%,科学技术支出150万元,下降58. 4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641万元,增长0. 65%。

202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4397. 99万元,比上年上升1.52%,各项贷款余额24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8%。

旅游

2020年,接待游客552.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3617万元,分别 下降4. 8%和3. 2%。[6]

理县风光理县风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所(含九年一贯制1所,高完中1所,普通初中1所),教职工202人,专任教师193人,在校生1261人;小学校12所,在校生1979人,教职工439人,专任教师43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 幼儿园8所,在校幼儿1205人。[6]

文化事业

2020年,全县文化系统有国有机构15个,其中: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11个,博物馆1个,新华书店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书籍总藏35000册,拥有农家书屋63个,社区书屋8个,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500多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8%和90%。

医疗卫生

2020年,全县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01 个,其中:医院2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所,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8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个体诊所2所,卫生机构床位数30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90 人(其中村医81人,个体诊所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5人,注册护士139 人,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26. 03%。(其中县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46.74 %,乡镇: 12.93%),本地患者县内就诊率达74.79 %以上。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档案建档率93. 69%。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环境保护

2020年,建成全州首个县级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新增人工造林6100亩,治理修复退化草地3000亩,森林蓄积量净增14.8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88.6%。深入推进“河长制”,清理整改小水电站41座,新建维修河堤堡坎5.4千米,治理河道3.6千米,治理水土流失24.2平方公里。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土壤环境持续保持稳定,出境断面水质保持II类标准及以上,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排名全州前三。

2020年,整合资金2.6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68个。全面推进“三大”革命,县城第二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8个、农村卫生厕所1030户,集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40%、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建成民族风情特色街区,绿化美化南山步道、兴隆村步道4公里。聚力打造薛城县域副中心,启动薛城文化产业园建设,完成文峰塔、红军医院历史遗迹修复,红色文化广场建成投用。规范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置管理,拆除广告牌100余个,清理“两违”建筑102处,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省州县示范乡村12个,古尔沟镇获评省级特色小城镇,丘地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八角碉村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增头村确定为“四川省摄影基地”。[6]            

社会保障

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43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63%以内。社会保障全领域增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招聘公益性岗位643人,输转劳动力8670人,实现劳务收入2.79亿元。完成71套公共租赁房配租、136套干部职工周转房建设。启动城关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建设,引入“爱永随”

2020年,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基金,兑现各类优抚资金263.2万元。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3811人,共征收养老保险费9023万元,支付养老保险金15032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6518人,征收养老保险费3145万元,按时足额为3064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20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94人,征收养老保险费5878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1135人发放养老金783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16876人,参保缴费人数为10127 人,征收养老保险费236.4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657人,征收工伤保险费169万元。及时为发生工伤事故的职工及近亲属支付工伤保险各项费用67万元。

2020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33人,征缴失业保险费239.49万元,为31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8.23万元,代缴医保7.39 万元,为33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674.55万元。2020年全县参保人数共计40875人,其中: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7814人,其中在职职工5855人,退休职工195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3306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855 人。2020年全县共征缴各类医疗保险基金8463万元。

2020年,全年纳入城镇低保的有6684人次,兑现城镇低保金221.45元,纳入农村低保的有8771人次,兑现农村低保203. 69元,纳入农村“特困人员”供养227人,其中:集中供养86人。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465人次,发放金额42.25万元,发放医疗救助4093人次,共发放救助金566.47 万元。[6]

人民生活

2020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38元,增长4.49%,从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22636元,增长4.55%,家庭经营净收入8534元,增长2.14%,财产净收入1359元,增长4.71%,转移净收入3809元,增长9.73%,其中:用于食品烟酒支出6713.4元,人均消费支出23041. 31元。

2020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1 元,增长9.44%,从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4020元,增长8.95%,家庭经营净收入9356元,增长9.43%,财产净收.入906元,增长11.77%, 转移净收入1219元,增长9.48%,其中:用于食品烟酒支出4407.35元,人均消费支出13096. 65元。

安全生产

2020年,加强道路交通、涉旅企业、项目建设、消防、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县、乡救灾物资储备库12个,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30处,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启用桃坪二级消防站,建成10个森林防灭火检查站,米亚罗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运行,组建100人专业扑火队,防灭火能力全面提升,连续39年无较大森林火灾。

脱贫攻坚

2020年,聚焦“清零”和“巩固”量大任务,最后1户4人退出贫困户序列,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24%,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面落实“四不摘”政策,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帮扶12户34人易致贫边缘户和4户12人脱贫监测户增加收入,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严格落实“五定”工作法,全面整改中央、省、州历次督查反馈问题1089条,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省内实地交叉考核验收。[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理县土壤、气候、植被乃至农牧业生产都具有明显的山地区域垂直分布差异,呈高山主体的多层次分布结构特点。全县土壤分为9个土类,15个亚类,17个土属,27个土种。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铜、锡、铁、铅、锌、金、银、铝、钛和非金属矿大理石、硅石、金钢砂、石英石、云母、花岗石、硫磺等。其中仅有大理石、金钢砂和硅石被开发利用。

水力资源

杂谷脑河(史称沱水)由西北流向东南,横贯全境,至汶川县注入岷江,水流湍急,切割强烈,县境流长146km。

水能资源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达42万千瓦,已建成中小电站37座,总装机47台,3.54万千瓦。

工业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当前已建成甘堡电站、理县电站、红叶一、二级电站等,在建和已进入前期开发工作的有回龙桥电站、米亚罗电站、大沟口电站、十八拐电站、狮子坪龙头水库、薛城电站、古城电站等,同时也有一部分高载能企业。[13]

交通情况

国道317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是连接内地和大草原、大西北的重要通道,是阿坝州迎接客商的重要门户。县城距省会成都17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64公里。红叶景区、古尔沟温泉和桃坪羌寨等主要景点均在国道线附近。自助旅游可在成都茶店子车站或都江堰客运站乘成都至米亚罗长途公共汽车,沿途经过都江堰、汶川,然后到达理县,也可以乘坐发往马尔康、红原的过路客车。根据行程安排需要,中途可在桃坪羌寨、理县县城、毕棚沟或古尔沟下。

2020年末,理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836. 72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二级路133. 548公里、四级路653. 813公里。2020年,客货运周转量21826.5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

旅游资源

米亚罗

米亚罗藏语意为“好耍的坝子”,是我国最大的红叶景区之一,九寨沟-黄龙寺旅游线上的又一胜景。景区内群山连绵,江河纵横,林海浩瀚,空气清新,四季风光宜人。其中尤以瑰丽的金秋红叶、神奇的藏羌少数民族风情驰名中外。风景区总面积达3688平方公里,比北京香山红叶风景区大180余倍,是我国当前发现并开放的面积最大、景色最为壮观的红叶风景区之一。

毕棚沟

原始生态景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景区内红叶、羊角花种类繁多,溪水潺潺,森林原始,瀑布飞挂,冰川奇特。这里是国内非常知名的徏步旅游圣地。因为可以非常充分的体验四姑娘山的美感及沟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因此这条国内外知名的徒步旅游线路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徒步旅游爱好者来穿行。

古尔沟

古尔沟的矿泉水,流传着古朴的神话。据说,神泉洗眼后的人们永远心清目明,洗发后永远没有头屑。总之,温泉的水滑无比的确是真的,泉边红叶是美的,藏乡风情是甜的,泉眼里喷出的水是热的....游客跑得口渴了,可以将嘴凑在温泉出水口,直接饮用,过往游客都乐得在此歇脚,洗去一路的风尘。古尔沟温泉是当前四川省惟一的集浴用、饮用、疗用为一体的天然热矿泉,对人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胆结石、胆囊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美容、护肤、减肥、延年益寿等功能。[14]

筹边楼

筹边楼位于理县薛城镇薛城小学内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岩石顶上,雄伟壮观,为唐蕃对峙时剑南道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筹划川西防务所建。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底楼为正方形,边长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内柱4根将其空间隔成进深、面阔各3间。内外柱为方形,四棱卷刹起弧线,方形须弥座石质柱础。楼外建石栏杆一周,石栏杆、桩、条栏均为方形,柱顶为须弥座上托莲花瓣石珠。二楼高3.60米,中为方形大厅,边长3.64米,四周板壁及顶部望板皆彩绘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故事,如商讨军事、演练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厅四面各开方形大窗三幅,厅外有一周木栅栏走良好。

凭栏眺望,青山如黛,景致似画,清风拂画,思古之情不由使人催然泪下。筹边楼不仅是唐蕃对峙的历史见证,而且更是当地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现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桃坪羌寨

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和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至今基本上完好无损。

全寨共有98户人家。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完整。走进桃坪,映入眼帘地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全由石头垒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走进桃坪,仿佛走进一个深深浅浅、迂回曲折的迷魂阵,因此桃坪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最高大的建筑是羌碉,他是桃坪地标志性建筑,主要用于防御敌人。座座古碉如宝剑直插云霄,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羌族聚集区,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这样的碉楼,连接起数百里的村村寨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施放烟雾,很快把战争的信息传到百里之外。这些碉楼成了桃坪羌寨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里的房屋叫做庄房,羌语叫“窝遮”。这些房屋全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高四五层,有比较科学的功能分布。下面一层用来养猪、羊等牲畜,中部的几层作灶房及起居室,最高一层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用来碾打和晾晒粮食。这种房屋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冬暖夏凉,并且寿命都很长,一般可使用四五百年。庄房的砌制是羌族人从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的重要标志,而且这种工艺是羌族工匠的专长,在整个阿坝州颇有影响。

在桃坪每个庄房的屋顶都放有一个白色的石头,这是羌族人的图腾,白石神是羌族人的天神。

木卡羌寨

木卡羌寨沿用名“木宅寨”,羌语叫“麻泽布”,“木”为寨形,“卡”为关卡,是灌(口)马(塘)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木卡老寨房屋是典型的山谷坡面上的石木建筑群,具有平定、石墙、木架、过街楼、悬挑阳台等一系列典型的羌民族传统建筑特征。其民居“依山而建,垒石为室”,整个村落依靠自然的坡度呈梯状布局,在不同的高度上错落布置,高差甚大,从下往上看就如同岩石上生长出来的房子,十分雄伟。被誉为“岩石上的羌寨”。

木卡羌寨民俗特色突出,可以品尝风味别致的羌族餐饮,可以观赏热情奔放的羌家歌舞,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高歌畅饮,一定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15]

民俗风情

信仰

信仰——解放前,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羌族信仰喇嘛教外,其余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相传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战争失利,由北迁入岷山一带,与当地土著氏族戈基人发生大战,戈基人是狩猎氏族,身强善战,屡败羌人。当羌人准备转移时,有神向首领托梦,让他们以坚硬的白石和木棍为武器,颈上悬羊毛作标志,于是羌人照此办理,经过血战,大败戈基人,从此定居下来。为了感谢神恩,白石就成了羌人的最高神灵。羌族称释比为“许”,称白石为“俄许”,“释比”是勾通羌人与神灵的媒介。

释比

释比,在羌族中世代相传,大多数还要参加劳动。节日中村民请释比朗诵史诗、为村民祈福驱鬼(如“还牦牛愿”)、以及天旱求雨等都属释比的职能范围。释比作法事都是通过舞蹈来体现的。“牦牛愿”多在农历七月举行三至五天,相传在明、清两代,理县的薛城一带颇为盛行。解放初期仍有这种古老的习俗。届时领头的释比身穿法衣,头戴猴皮帽,左手执羊皮鼓,有节奏地敲打着,时而耸身跳跃,时而蹲身窜扑,高举戈矛、刀、明火枪和棍棒的人群,在释比的带领下,踩着皮鼓的节奏,围着寨子绕一圈之后,汇集在羌寨广场,杀牛祭祀神,人群随之击鼓起舞。解放以来,羌族人民逐步摆脱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束缚,举行“牦牛愿”的活动已经消失。[16]

供水系统

令人称奇的是羌族人做的地下供水系统,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它的地下水通道不是铁管、胶管、木管,而是就地取材,用巨大的青石板拼砌而成,通过许许多多的暗道,清清的溪水流到每家门口,与现代的自来水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地下供水系统同时具备消防功能,如果村中不慎发生火灾,每户人家可以立刻揭开石板取水灭火。

喜事锅庄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

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首先由村寨的歌舞能手各组成十二人的“迎亲客”(男方)和“伴娘”(女方)。娶亲这天,不论酷暑还是寒冬,当迎亲客临近寨门时,伴娘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清水,毫不留情地向迎亲客们泼洒,阻绕他们进寨,待迎亲客交出“进门礼”方能通过。进寨后便举行“恰午米”(羌语)仪式,由迎亲客演说人类来源以及新人的恋爱经过等内容。演说毕,宴席开始,调皮的伴娘将席上的筷子换成麦杆,使迎亲客眼见佳肴美酒却无法用餐。口齿灵俐的伴娘还以迎亲客的相貌等为题,即兴编词,边唱边舞,妙趣横生,并向火塘内加旺柴火,使他们大汗淋漓狼狈不堪。在众人开心捧腹大笑中,女方的亲友们(必须是已婚妇女)跳起抒情优美的“仪礼舞”。这些妇女身穿红裙,腰拴红皮带,在火塘前站成半圆队形,高唱喜歌“日西热啦”,祝愿人丁兴旺、和睦相处。舞者二人一对,互抓舞伴的红皮腰带,做碎步并抖动上身,然后依次舞蹈。其动作特点是上身不动,髦腰转胯。“仪礼舞”至今仍保留在茂汶县赤不苏区的维城(古代的“南水”羌部中心地带)和理县姚坪羌寨(这里曾是古代“白狗羌”部的中心地带)。相传“仪礼舞”在古代由巫主持仪礼时表演,后演变成妇女唱跳,但仍保留有碎步、顶胯转臀等特色。迎亲的第二天早晨,伴娘为新娘梳妆打扮,唱起了“穿戴歌”,然后由一同龄青年把新娘背出寨门,新娘身着红衣,手举红伞,骑上骏马,在伴娘和迎亲客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前往新郎家。仪式和宴会结束后又开始歌舞。“祝贺舞”就是在宴会上由亲友们跳的舞蹈,歌词简朴,内容紧密结合婚事,舞蹈动作开始大多是右脚向左脚前方踏一次或两次,称“一步踏”或“二步踏”。

婚礼离不开酒,其中有以酒为题的酒舞,舞蹈模拟孔雀形态,动作生动活泼。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农事季节,羌族人民也喜跳锅庄舞,又称“农节舞”。在金秋时(十月初一)举行的“日没儿者”节,流传在“南水”等部分羌族中。当日男性均穿妇女的红裙,手执羽毛到山上唱、跳整日,迎接歌仙,祈福灭灾。“俄约纠”节在五月初一举行,祈求山神不降冰雹,不闹洪水,含有祈年和还愿之意。节日中要跳“神前忙”锅庄,有低身绕脚拍手的动作。五月初五端阳节,是理县一带羌寨的重要节日,以祭祀山神为主,当日要跳“瓦沙瓦足贴”舞,跳时双脚交替向左、右迈步,双臂平伸随脚步上下舞动,如雄鹰飞翔。浦溪一带的羌寨,在腊月三十夜晚要跳“米全米全”锅庄舞。当客人来到寨楼前,主人便敬以青稞美酒,然后男女相对,手持擀面棍而舞,情绪极为欢快。

带有游戏色彩的锅庄舞又称“游戏锅庄”,如卡子羌寨的游戏锅庄,舞者拉手站一横排,领头人带着大家走一圈后,众人依次从第二、三名的腋下钻过去,将自己的手背在右肩上,又接着走一圈,从第三、四名腋下钻过,一直到把所有人的手都背在肩上,就像一根扣环链子,然后又从最后三名的腋下钻出,直到解脱。跳时踏步而行,欢笑之声不绝。

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喜事锅庄的风格特点也各具特色。茂汶县常见的锅庄舞有25种,在内容上歌颂母亲的颇多,颂扬爱情的较少。舞蹈在室外举行,场面很大,全村的人均可参加。由于舞蹈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队形变化较多。舞时,站成两排,两人相对而跳。动作有“两边翻”,又叫“强多强”,即向左右两边翻跳,“四角翻”又叫“惹英波”,即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翻跳,“跳三方”又叫“西来瓦夏”,即向左右和前方翻跳。从这些动作的名称中,可以看出该舞的特点。此外以欢乐的呼声来定舞名的也颇多,如“山山里”、“来来索”、“北北索”,都是舞蹈时所出现的欢乐叠句。茂汶县赤不苏区的“柒朵纳依玛玛卡”在整个锅庄舞中,出现了左脚在较低位置上蹁腿的独特动作,舞时拉手站成横排,当右脚踏下时,左脚在低位蹁腿,由于连继踏脚蹁腿而出现臀部的摆动。汶川县、理县地区常跳的锅庄舞有:“青菜花”、“白菜花”、’优西衣”、“木西”、“周周来”等二十余种,其内容多与生产劳动、农业丰收紧密相连。如理县薛城锅庄“筛筛”,表现在打谷场上,人们在筛麦扬灰时想到丰衣足食,仿佛听到铲子锅在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的声音。佳山锅庄“玉米转转”也与收获有关。总之汶川县、理县一带的锅庄,步伐带颤,喜扇翅或步行拍手,情绪开朗欢快,卡子锅庄含有特殊的柔韧性,还有的锅庄诙谐幽默,富有特色的动作是逗脚,如膝向内拐,左手侧伸于左脚的上方,手掌向上翅时,左脚微抬起。[17]

忧事锅庄

羌族极为重视丧礼,丧葬仪式古风甚浓,明代《维州志》记载:“人死则座于木架上置之仓舍,衣帽弓俱如生佩服,端公咒一献以猪羊,用火烧之。”羌族举行葬礼的当天夜晚跳忧事锅庄,各地羌寨跳忧事锅庄的动作和名称均不相同。龙溪的“南坎索”,步伐以单腿跳步为主,即在左脚向前踢出时,右脚在原地轻轻小跳一次,然后换脚。跳时两手由下划向胸前拍掌。汶川雁门乡的“加洒加洒”,有一整套很规格化的舞步。对忧事锅庄的音乐和舞蹈,不能以汉族习惯上的庄严肃穆去理解,如“加洒加洒”的旋律跳跃活泼,动作轻快。忧事锅庄的歌词内容简朴,或抒发悼念之情,或追述死者生前爱护儿女的感情。[18]

羌族舞蹈

跳神

这是释比的主要舞蹈,传说以前释比在传经后由于疲倦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记载经文的书被羊吃了,因为经文都记载到了书上所以释比无法正常的传颂经文(这也是羌人没有自己文字的原因),一只猴子看到了这一切它告诉释比把羊杀了,剥下羊皮做成羊皮鼓的方法,于是释比敲响羊皮鼓后,发现以前传颂的经文渐渐浮如今脑海,从此释比传颂经文都是以头戴猴皮帽,手持羊皮鼓做法事。跳神一般是两人作舞,一人手举神杖,一人敲鼓跟随于后(右手执鼓槌同时还要拿一铁响盘,左手执单面皮鼓)。羌族风俗,人生病或死后举行葬礼时均要跳神,必由释比领跳,亲朋都要参加。击鼓的动作习惯是由右舞到左,再由左舞到右,名“两边打”,速度由慢至快,逐渐加上蹲跳前跃的动作,有些释比还要在原地打旋子,十分精采,据传跳皮鼓的鼓点就有108种之多。皮鼓舞的主要步伐有“蹲跳猫步”(一脚在前,跳时使人感到象是前脚抱着后脚在前行)、“两侧踮跳”(左脚跳向左前侧,右脚立即靠拢其旁以脚尖点地,双脚交替而做)、“松膝走步”(右脚向前迈出后放松膝部,双脚交替而做,由于松膝产生微微颤动的特殊动态)、“八字步全蹲跳步”(双脚跳起后落八字步全蹲,同时击鼓)、“甩鼓击鼓步”(站大八字步,鼓经两腿之中向上甩同时击鼓)。

猫舞

羌人认为猫能为农业除害,而加以崇敬。它属于农节时的祭祀巫舞,舞蹈动作多模拟猫的形态,蹲跳、翻、扑相当灵敏,并出现单腿站立、两臂曲肘手指张开如爪的造型,将猫的形象加以夸张和2神化。

跳麻龙

这种舞蹈流传在汶川一带,为释比一人所跳,手执一制作精致的龙头,用二丈余长的粗麻绳为龙身,舞动中龙头昂首前导,龙尾啪啪作响,长长的麻绳盘旋飞腾,别具一格,颇为壮观。要把麻龙舞得圆滑灵巧,既要有臂力,还要有一股巧劲,更何况释比是在蹲跳步伐的基础上甩动长绳,增添了它的难度。跳麻龙可能与明、清时代在广大羌族地区屯兵有关,当时的屯兵全是汉人,他们将内地的文化、习俗等带入了羌族地区,跳麻龙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吸收汉族地区的龙舞演变而来的。

盔甲舞

大葬舞中的盔甲舞是军礼中的祭祀舞,有出征和凯歌两部分内容组成,出征部分中有威逼敌人的“嗨,嗨”吆喝声,凯歌部分中有“全村的战士打胜仗回来了”的歌词。跳盔甲舞时,舞者分为两排面相对而立,手执“弩”或“戈”,步伐似战场上的攻守状,以两侧跳步伐为主(左脚向左跳一步,右脚以脚尖点于旁,以此交替而做)。第二种步伐是耸肩的侧跳舞步,配以单脚踮跳。第三种是手执兵器前伸,作冲杀式。对阵的舞蹈用碎步进退,并有歌配合。茂汶三龙跳此舞时,两人除头戴盔、身披甲外还要披一张熊皮,在相对的两种舞者中领跳,这两人的肩上挂着铜铃,跳时叮当作响,主要步伐为碎步。这二人实际就是古代释比主持大葬祭典的形象。[19]

城市荣誉

2018年5月,第十五届(2018)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发布,理县在2018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榜中排第84名。[20]

2018年5月21日,理县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名单。[21]

2018年6月,四川2017年度脱贫攻坚“1+3”考核结果出炉,理县被评为摘帽工作先进县,并获奖1000万元。[22]

2018年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脱贫摘帽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7年第一批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的40个贫困县,理县在列。[23]

2019年1月,理县荣获2018年度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荣誉称号。[2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