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Workz

Re: Workz

音乐风格 流行
外文名 Re:Workz
曲目数量 10首
专辑歌手 林忆莲
专辑语言 粤语
目录导航

创作背景

《Re: Workz》距上一张专辑《盖亚》相隔一年半时间[2],是林忆莲展示对音乐的新态度之作。林忆莲表示,人们的生活每分钟都在向前行,作为音乐人将原创歌曲重新制作,抱着正面的方向走,新声音、新感觉是分分秒秒的延续。林忆莲与恭硕良、倪凯民合作以全新编码录音及重新编曲、制作[3]

为了带给乐迷新声音、新感觉,林忆莲专辑《Re: Workz》重新演绎九首经典作品,拣来的多首都是她自己以往的人气作品,外加一首原创作品。因为她对翻唱作品对爱不释手,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想要给他们更多的着衣风格,所以在原曲基础上做新的编曲[4],加入先进的科技,重新录制,目的是以新的录音技巧带出更像真及原音的音色[3]

《Re: Workz》所挑选的歌曲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既有20世纪80年代发行的《点唱机》,也有2012年发行《盖亚》专辑中的《Stay 》[2]。该专辑收录版《哭》回归平实,为的是配合整个团队一心打造的仿Sigur Ros之清冷极简的北欧风;《下雨天》还是与林恭对唱,但抛掉了MMXI演唱会版两人火花四溅的对唱。《Re:Workz》的封面以灰色打底,以极简的几个白色字母将专辑名称和演唱者印在封面上[4]

专辑曲目

曲序 曲目 作词 作曲
01 《赤裸的秘密》 潘源良 薜忠铭
02 《破晓》 周礼茂 李迪文
03 《前尘》
04 《Stay》 林忆莲 林忆莲
05 《下雨天》 小美 黄良升
06 《喜乐》 乔星 Sean Dixon
07 《哭》 林振强 李宗盛
08 《沉沦》 潘源良 江志仁
09 《点唱机》 俞琤 Alexander Richard Godson
10 《愿》 林夕 许愿、黄伟年[3]

专辑鉴赏

曲序 曲目 作词 作曲
01 《赤裸的秘密》 潘源良 薜忠铭
02 《破晓》 周礼茂 李迪文
03 《前尘》
04 《Stay》 林忆莲 林忆莲
05 《下雨天》 小美 黄良升
06 《喜乐》 乔星 Sean Dixon
07 《哭》 林振强 李宗盛
08 《沉沦》 潘源良 江志仁
09 《点唱机》 俞琤 Alexander Richard Godson
10 《愿》 林夕 许愿、黄伟年[3]

荣誉记录

林忆莲的《Re: Workz》将经典曲目进行改编、重绎,这种做法充满了个人化情怀,以及对音乐可能性的辟新和探索,但是,《Re: Workz》这张专辑在总体效果上的衡量,却让人感到不那么足劲、不够过瘾,虽然有所创新,但并不够完美。且不说林忆莲统一浅淡的唱法,专辑性质也很像一张Unplugged,倒是有些小型concert的感受。当然,这种看法见仁见智,对于喜欢林忆莲的歌迷,《Re: Workz》或许是在这年关岁尾一份最优质的音乐礼品。毕竟,它包含了一丝辞旧迎新的概念;而关于翻新,人们总能在其中获得一些新作无法赋予的乐趣。

《Re: Workz》音乐口味可谓极其清淡,这从专辑开头连续几首歌的编曲中即可窥得。《赤裸的秘密》《破晓》《前尘》,连篇的平素、淡雅,若和《盖亚》浓重的编曲口味横向比较,自然显得判若两人。林忆莲和恭硕良、倪凯民所谓的“新声音、新感觉”的确有做到,但以流行专辑的一般标准和印象去欣赏这张专辑,总有些因中庸产生的不满足。此外,《点唱机》《下雨天》等作品中对原曲的修改和删减也让经典结构产生了微妙变化,似乎原本是亮点的部分消失了。这样看来,新专辑的作用,似乎不在将这些老歌翻新,而只是将它们串在一起,利用最新的编曲技术做了一次即兴表演。这样做到底成功与否,或者到底有没有“成败”这一说法呢?全要看听众从怎样的角度去理解了。

但专辑后半部展示出的爵士成色,绝对是不容无视的精彩之处。从多首歌曲如《哭》《沉沦》以及歌曲《喜乐》可以听到,爵士现场的画面感丰沛异常,尤以《沉沦》最为突出。节奏和鼓点铺满听觉,强烈的都市感,虽依然不改专辑从始至终的淡雅成色,但Live的错觉和临场感则一以贯之,令人心旷神怡。这首歌的演唱情绪也有了拔高和变化,几多起伏,力图在不还原“原味”的作为中,释放出新的火花。听到这里,专辑前半部分一直铺垫的细碎情感也积聚起来了,并且展示出一些不仅为Unplugged的质感细节。《点唱机》《愿》在结尾的表现,也再为Jazz风情增色。纵观整张专辑,新的配器表演变成与人声平衡的重点段落,虽不至于和纯音乐相提,但林忆莲浅淡的唱法也有融入配乐的感受,“新编”亦是想突出新的演奏部分,从《愿》这首歌中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这种意图。或许,一切就像平淡、简单的封面所表现出的情绪,《Re: Workz》所要企及的高度即是如此而已。

《Re: Workz》就像是从客观角度对音乐、主题的探索声明,虽不如《盖亚》的积极迈步,只是另一层面的创新。但是,这样一张清淡的作品,能满足多少人的耳朵,以及能产生多少影响,还要看大家以怎样的心态去理解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