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高3-8米。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长6-13厘米,宽4-9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通常微波状或具波状牙齿,稀全缘,两面疏生短柔毛或无毛;叶柄细弱,长2-5厘米。聚伞花序生具叶的侧枝顶端,二叉状稀疏分枝,呈伞房状,宽5-8厘米;花二型,无梗;花萼钟状,5裂,长5-6毫米,裂片三角形,不等大;花冠白色,与花萼略等长,裂片比筒部长;雄花花丝长约3.5毫米;退化雌蕊圆球形;两性花花丝长1-2毫米,花柱合生部分长1-1.5毫米,第一次分枝长约1毫米,第二次分枝长2-3毫米,柱头匙形。核果近球形,黄色或带红色,直径10-15毫米,具多胶质的中果皮,被宿存的花萼承托。花期2-4月,果期6-8月。
产西藏东南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生海拔300-1900米山坡疏林及山谷溪边。越南、印度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及新喀里多尼亚岛有分布。
破布子生长势强,适应石灰岩、山坡地等贫瘠土壤栽培,但以湿润的壤土为佳。排水、日照需充足。每年果期后强剪整枝1次。性喜高温,生育适温为22-30℃。
破布木不耐寒,主产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西藏等省区,印度、中南半岛至大洋州也有分布。适生于年平均温度19 ~22 、低温度- 3以上、年雨量1 300~ 2 000 mm、温暖湿润地区低海拔的森林或四旁地。喜湿润的酸性土或微碱性土壤,在肥水太多,荫蔽度较高地区则不结果或少结果。繁殖方式可用播种和扦插繁殖。破布木在台湾是常见栽培的经济植物,在台南、嘉义等县栽种较多,已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产业化规模。我国大陆地区对破布木的开发利用较少,福建省平和县本世纪初开始试验种植破布木,收取果实加工后销往台湾地区。目前全县种植破布木近千亩,年产量达20多万kg,产值达80 多万元,成为该县林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亮点, 林农增收的又一新途径。从2001 年开始, 在平和县国强乡乾岭村开展破布木栽培措施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主要技术要点如下:栽植地概况栽植地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国强乡乾岭村,地处北纬24.12,东经117.05,年平均温度19. 5 ,低温度- 2. 5,年雨量1 650 mm,海拔约400 m 左右,为向阳山坡地,坡度20 ~ 25,土壤为土层厚度50 ~100 cm 左右的一般山地红壤;破布木苗木繁育可采用实生苗和扦插育苗。[2]
采种:每年7- 9 月,破布木果实成熟盛期,选择树形健壮、结果丰盛、硕大饱满、色泽鲜亮的破布木植株作为采种母树,将采集的果实装入筐内放置水中浸泡1~ 2 d,挤搓果实淘出果核,即为种子。鲜果出籽率约35%,每千粒质量约180 g,每千克有种子约5 500粒。种子收集后可以晾干3~ 5 d。在平和县半山区,可即采即播种。若要留备来年春天播种, 可混半干湿沙贮藏,定期翻动查看,1 月下旬即可播种。
育苗:选择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大田或山垅田,按一般常规整地做畦,然后将破布木种子条播,每平方米约播25~ 30 g,覆土厚度1~ 1. 5 cm。破布木种子有一定程度的休眠习性。即采即播4 个月后发芽,春播种子2 个月后发芽, 因此要预留发芽期,播种后可按一般常规方法管理,半年生苗高约0. 5 m,或1 年生苗高约1. 5 m,即可移苗出圃栽种。
扦插繁殖技术:破布木扦插繁殖较为容易,每年7- 9 月采收果实时都会砍下一些主枝,选择其中粗壮挺直,径约2~ 5 cm 的主枝,锯成长约80~ 100 cm 左右,斜口45.的木桩,按一般常规整地做畦,将木桩倾斜45[2]
破布木生性强健耐瘠,适宜于pH 值7 左右向阳山坡中等以下立地甚至贫瘠的土壤栽培,而在肥沃而水分充足的土壤,则可能开花结果反而较少。因此, 一般选择向阳浅山坡地,按40 cm×40 cm ×50 cm规格大小、株行距3 m . 4 m 整地挖穴,每公顷种植750 株左右。每年4- 6 月定植,如果在雨季或定植时浇水灌溉,种植成活率可高达90% 以上。实生苗初期生长较慢,但中后期则与扦插苗相差不多,但两相比较,实生苗更具有播种容易、管理和苗木搬运方便的优点。[2]
破布木适应性强,栽培时可用较粗放的管理方式经营,不必过于勤灌溉和施肥,只是在结果期时若遇干旱天气,土壤过于干燥时予以适量灌水,以防止落果降低产量。每年7- 8 月采收期后,在园区内对破布木植株进行1 次整形修剪、去杂清园等工作。以采果为目的栽培的破布木,采摘果实时可将长满果实的大枝干锯下或砍下,留下光溜溜的树干,锯得越干净,来年发育得越好,果实越硕大。山坡地栽培破布木好于行间带状栽培马唐草,防止水分流失, 兼可顾及水土保持。破布木虽能耐干旱瘠薄, 但在过于干旱瘠薄的山地栽种时,要保证一定产量,需要予以施肥。一般幼龄树( 2~ 4 年生) 于春季生理落果后次施肥,每株施用复合肥300~ 500 g ;结果植株每年于采收后的8- 9 月间秋季, 即在农历白露以前施肥,每株施用复合肥300 ~500 g,施肥方法以在距树干基部50 cm处开挖10 cm 浅沟,将复合肥均匀撒在沟内,上面覆土即可。如果在白露以后才施肥,会有不开花、不落叶及不结果的现象出现。在土壤太肥沃或施用太多氮肥,会出现枝叶生长繁茂、树体过高、开花少、结果少、采收果实不容易的现象, 因此应注意施肥环境和施肥时间。[2]
破布木的主要目的是收取其成熟果实。破布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一般立地条件下,即使不施肥也有相当收获量。但为使栽培的破布木获得丰硕的果实,取得较好的收益,需要采用一定的促花保果技术措施,破布木1 年之中有2 次落叶现象,第1 次在春天( 1- 2 月间) 落叶,然后于2- 3 月间开出黄白色小花,开花后随即长出新叶,4月间后又第2 次落叶。第1 次落叶很重要,如果土壤太肥沃或施用氮肥太多或未整形修剪等原因会导致枝叶繁茂,叶不脱落,造成开花结果少,甚至不结果,这时就必须采用人工落叶方法,防止形成隔年结果的大小年现象。人工落叶可在1- 2月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喷洒叶面:一是尿素加水0. 5% 稀释液,二是乙烯利加水0. 1% 稀释液。另外可在10- 11 月间在树干基部树皮作浅环状锯伤台割处理,或用粗铁丝箍紧树干基部树皮,可以做到抑制营养生长,促进正常落叶开花,打破隔年结果现象。破布木用实生苗或扦插苗栽种,一般定植3 a 后可进入产果期,盛产期单株可产鲜果20~ 50 kg,产果年限可达20 a 以上。[2]
破布木产品加工的制作流程为:砍树,剪果,清洗,摘果去蒂,熬煮,调味,成型。[2]
果实采摘:每年7- 8 月,当破布木果实由青黄色转为金黄色后,即为果实成熟期,此时应及时采收,过早过迟采收均会影响果实品质产量,采摘果实时可将长满果实的大枝干锯下或砍下,用剪刀剪下果实,剪下的果实一定要连有果柄,而不能一粒一粒的剥下,然后小心放置于筐或篮中,防止破皮造成乳汁流出发黑而影响品质,然后带回家中或售往加工厂。[2]
清洗熬煮:破布木果实采收回家或运到加工厂后先放入水中清洗干净,然后在水中去除果蒂,摘下的果实要立刻加水熬煮,去除果蒂后的果实若来不及马上蒸煮加工,需仍浸泡于水中以免变黑,但浸泡时间不宜超过24 h;熬煮时先将锅里的水烧开,再倒入洗净处理果蒂后的破布木果实,用文火慢慢熬煮3~ 5 h,边煮边用木质铲子搅拌,防止锅底焦锅。破布木果实在熬煮一定时间后会破裂爆开,等破布木果实变成茶色而没有涩味,就可以进行调味。[2]
调味成型:将煮熟的破布木果实趁热捞起放置盆或桶中,加食盐、味精、大蒜、辣椒、姜、花生末或其它调味料,趁热搅拌,使果实全部破裂,黏稠液流出来,接者盛入少许盐水的小碗或碟子内,以小碗作模型,用勺压成圆形扁平块状。冷却后放入玻璃罐或瓮内,腌制10 d 左右,就成了美味可口的小菜,用作为早餐稀饭佐餐菜肴,风味颇佳。或用来炒鸡蛋或炖排骨,味道鲜美独特,并有解毒、解热功效,是绿色、天然、营养、无污染的乡土绿色食品。[2]
粒状破布木的加工方法
1.煮一锅盐水冷却,加入味精、大蒜、辣椒、姜等各种调味品, 将新鲜洗净的破布木果实像酱菜酱瓜一样,装入玻璃罐中腌制半个月即可食用。[2]
2. 将煮熟无涩味且未破裂的破布子捞起沥干,放入玻璃罐中,再倒入酱油、大蒜、辣椒、姜、甘草或糖蜜等各种调味品,密封冷蔵。[2]
其他利用方式
破布木果实除了直接食用之外,加上辣椒、香椿等等各式香辛料增加风味,亦可当做调味料来煎蛋、蒸鱼、 蒸海鲜、拌豆腐、炒素菜。
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1.破布木虽然兼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但由于目前破布木药用和食用习惯消费主要在台湾地区, 大陆地区未形成大的消费市场,因此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不宜大规模成片种植,只能限量种植,只有在大陆地区形成大的消费市场的情况下,才能大规模成片种植生产。[2]
2. 生产中要发展破布木深加工,尤其是开发其药用价值, 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2]
维药名出处:《注医典》[1]
考证:《药物之园》载:“破布木果,是一种树的果实,树高2~10m,树皮灰白色,树枝淡黄色,叶圆形,较大,革质;果实形状与乳头相似,大小亦如乳头大小,成熟时黄色,晒干后变为黑色。多产于波斯湾国家。”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产地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破布木果一致。[1]
破布木果在新疆具有广泛的应用,疗效也得到了肯定,特别是在抗感冒方面的应用,维药祖卡木颗粒、抗感颗粒、降热比那甫西糖浆、热感赛比斯坦颗粒等制剂中均含有破布木果。
中药材基原: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干燥成熟果实。[1]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及时晒干,贮于干燥处。[1]
药材鉴别:核果呈圆锥状卵形,常皱缩显纵状或网状不规则棱角,长l-1.5cm,中部直径0.5-1cm,表面呈棕黄色至棕褐色,先端尖,可见花柱脱落残迹,微小,底部平截,或微凸起,有的可见残留有浅杯状宿存萼,灰黄棕色。果皮薄约lmm;内果皮骨质,4室,常l~2室发育完全,每室有种子1粒,稀3枚,胚乳白色。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细胞,长椭圆形,切线延长,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薄壁组织,散有石细胞,并散有小型维管束。 粉末特征:呈棕色至棕褐色。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壁薄,壁孔细密,有纹孔,长30-200μm,宽20-100μm,浅黄色;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显串珠状增厚,散在或成群;纤维直径10-30μm;胚乳细胞多角形,含有拟晶体和大量油液;导管孔纹较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3g,加乙醇3ml,振摇后浸渍4h,滤过,滤液为淡棕色,在紫外灯(36 μm)下显浊蓝色。[1]
化学成分:经预试有黏液质、糖类、有机酸、氰类、甾醇等反应
药理作用:
1.抗炎镇痛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 Ranjbar M 等采用小鼠福尔马林模型和醋酸模型研究破布木果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活性。福尔马林模型分成六组每组6 只小鼠,醋酸模也分成六组每组6 只小鼠,六组分别给生理盐水、口服吲哚美辛、腹腔注射曲马多、口服100 mg· kg[1]
功效:生湿生热,成熟异常黑胆质,润肺润喉,止咳化痰,清音止渴,通便利尿。[1]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咽干喉燥,乃孜来性感冒,干咳顽痰,失音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等。 1.《注医典》:“宽胸软喉,生湿止渴,润畅通便等。治胸痛咽硬,口渴烦躁,大便干结等。” 2.《白色宫殿》:“润喉,宽胸,通肠等;治咽干喉燥,咳嗽胸痛,便秘腹胀等。” 3.《拜地依药书》:“清热止咳,消除肠道异常体液,消除伤寒等;治热性咳嗽,肠道异常体液增多,热性伤寒,碱性黏液性伤寒等。”[1]
用法用量:内服:9~10枚。可人汤剂、糖浆剂、舔剂、泡剂等制剂。[1]
注意事项:本品对胃和肝脏有害,矫正药为大枣或玫瑰花。[1]
代用药:若本品缺货,可用蜀葵子代。[1]
附方:1.治胸痛咽梗,口渴烦躁,大便干结 取适量破布水果,煎汤内服。(《注医典》)
2.治热性咳嗽,肠道异常体液增多,热性伤寒,碱性黏液性伤寒 取适量破布木果,煎汤内服。(《拜地依药书》)[1]
制剂:1.买提布合赛尔皮斯堂汤,破布木果30枚,大枣20枚,无花果5枚,铁线藏、葡萄干、蜀葵子各30g,甘草、榅桲子、腺毛车前子、天山堇莱各15g。浸泡在适量水中,过一昼夜,文火煎汤内服。功能消除感冒,消肺止咳。主治乃孜来性感冒,干咳胞癌,顽痰不化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75ml。(《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1]
2.谢日比提赛尔皮斯堂糖浆,破布木果100g,水2000ml,方糖700g。先将破布木果捣碎,浸泡在水中,交火煎服,剩至700ml时捞出药渣,过滤加入方糖,再用火煎成黏糖浆即可。功能润肠通便,止咳化痰,清热止痛。主治大便干燥,咳嗽顽痰,头疼头胀等。内服,每日3次,每次成人30ml,儿童15ml。(《医学之目的》)[1]
主要为食用。破布木成熟果实的果皮含有胶质, 富含维生素,带有甘味和粘性。能抑制病毒, 清热消渴,解除咽喉干燥,健胃消食,具镇咳、缓下剂、解毒、整肠之功效, 又可治疗冠心病。在台湾,破布木果实用民间传统方法加工制造成健康的小菜食品,具有开胃、健脾功效, 是理想的佐餐保健食品。破布木果实能消减解除芒果毒性,还可去除鱼产品和海鲜类的腥味,常作为蒸煮鱼、肉的配料。果实富含脂肪,可榨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油脂组分析:全果含油22.18%,干果含油35.94%,种子含油51.8%。近年来许多人追求返朴归真,带动了破布木果实制品走俏台湾和日本,成为台湾当地人不可缺少的佐餐保健食品。目前,破布木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台湾和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及大陆台商等传统消费者。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先将洗净的果实加盐水煮沸,经一个小时以上不停搅拌使果皮破裂。在产品呈糊状时加入其他调味料,冷却凝结后冷冻或腌渍保存。如此制作的破布子可以用来炒、油炸、煲汤、调制酱汁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