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国 (The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曾译“多米尼加联邦”。考虑到英语"commonwealth"为多义词。1994年1月14日外交部办公厅正式发文下达《关于更改多米尼加联邦、巴哈马联邦和波多黎各自由联邦译名的通知》。文件指出,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将上述三种名称分别改译为“多米尼克国”、“巴哈马国”和“波多黎各自由邦”。)又称“多米尼克自由邦”, 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时,发现了多米尼克岛,这天恰好是星期日,故取名“多米尼克”,多米尼克西班牙语意为“星期日、安息日”。
多米尼克国旗多米尼克国旗启用于1978年11月3日。1981年、1988年和1990年稍作修改。国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黄、黑、白三色的十字贯穿旗面,中央的十字交叉处为红色圆地,内有一只鹦鹉及其周围的十颗黄色五角星。绿色象征遍及全岛的香蕉园和茂密的森林,黄色代表柠檬、柑橘、可可、椰子等种植业,白色象征河流、瀑布和人民的纯洁,黑色代表当地主要为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及肥沃的土地。十字形代表人民的宗教信仰——天主教。红色圆地象征该国所执行的社会发展计划,10颗五角星代表该国的10个地区,鹦鹉是多米尼克的国鸟。
多米尼克国徽多米尼克国徽启用于1961年7月21日,国徽被正中代表基督教的十字分成四部分。两块黄地上分别有一棵椰子树和香蕉树,展示岛国农业资源;右上方是一只象征丰富特产的牛蛙,左下方一艘帆船行驶于茫茫大海,象征航海捕鱼业的发达。国徽两侧,各有一只象征联邦的鹦鹉;国徽上端一头金黄色雄狮,说明多米尼克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基部拱卫国徽的黄色饰带上写着格言“吾爱天主,亦爱万物”。
我们尊主为大,甚于热爱地球。(克里奥尔语,Après Bondie,C'est la Ter)
751平方公里
7.13万。主要为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数信奉新教。官方语言英语。
罗索(Roseau),人口约2万。
独立日:11月3日(1978年)
多米尼克自然地理
多米尼克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东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加勒比海,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751平方公里 的岛国。年降水量2000毫米,1978年独立。森林覆盖率80%。多米尼克蕴藏大量的氟石,地热和水力资源也较丰富。森林面积约360平方公里。
多独立后,工党曾短期执政。此后,自由党和统一工人党交替执政。2000年大选后,工党与自由党联合执政。2004年1月,查尔斯总理任内病逝,教育部长罗斯福·斯凯里特(Roosevelt SKERRIT)接任总理和工党领袖。2005年和2009年,工党相继赢得两届大选并单独执政,斯凯里特连任总理。
宪法于1978年11月3日独立时生效。根据宪法规定,多实行英国宪政模式,即议会民主制。议会和总统组成国会。总统为国家元首,由总理和反对党领袖提名,经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理为政府首脑,在议会大选中获简单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经总统任命出任政府总理。内阁经总理提名由总统任命,每届内阁任期五年。
多议会实行一院制,任期5年。共30席,21席由选举产生,9席由总理和反对党领袖提名产生(总理提名5人,反对党领袖提名4人,由总统任命,称参议员)。本届议会于2009年12月组成,经选举产生的21席中,工党占18席,统一工人党占3席。议长阿利克斯·博伊德—奈茨夫人(Alix BOYD-KNIGHTS),2000年4月就任,2005年、2010年连任。
这届政府于2010年1月组成。内阁成员如下: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和信息技术部部长罗斯福·斯凯里特;总检察长弗朗辛·拜伦·罗伊尔;土地、住房、定居和水资源管理部部长雷金纳德·奥斯特里;农业和林业部部长马修·沃尔特;就业、贸易、工业和侨民事务部部长约翰·科林·麦金太尔;环境、自然资源、规划和渔业部部长肯尼斯·达鲁;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彼得·塞让;社会服务、社区发展和性别事务部部长格洛里亚·希林福德;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部长贾斯蒂娜·查尔斯;旅游和法律事务部部长伊恩·道格拉斯;信息、通讯和选区发展部部长安布罗斯·乔治;卫生部部长朱利斯·提摩西;公共工程、能源和港口部部长雷本·布莱克默;加勒比领地事务部部长凯利·格兰纽;国家安全、劳工和移民部部长查尔斯·萨瓦林;外交国务部长阿尔文·伯纳德;总理办公室信息技术次长凯尔维·达鲁;公共工程部议会秘书约翰逊·德里戈;土地、住房、定居和水资源管理部议会秘书艾弗·斯蒂芬森。
由东加勒比最高法院和地方初审法院组成,司法终审权归属英国枢密院。东加勒比最高法院6名陪审法官中须有一位常驻多,负责即席裁决。地方初审法院处理涉及不超过500东加元的案件。
主要有三大政党:
(1)多米尼克工党(Dominica Labor Party, DLP):执政党。1955年成立,1978年至1980年执政,1985年重组。2000年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2005年和2009年大选中均获胜。党领袖斯凯里特。
(2)多米尼克统一工人党(United Workers' Party, UWP):反对党。1988年7月成立,1995年至2000年执政。党领袖赫克托·约翰(Hector JOHN)。
(3)多米尼克自由党(DominicaFreedomParty)。1968年成立。1980年、1985年、1990年连续三次在大选中获胜执政。1995年大选失败。2000年大选后,与工党联合执政。2005年大选未获任何席位。
另有改革党、绿党等小党,几无影响。
总统查尔斯·萨瓦林。2013年10月出任总统。
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生于1972年6月8日。1990年~1992年就读于多米尼克国立大学,1994年~1995年就读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1995年~1997年就读于密西西比大学,获心理学和英语双学士。曾先后担任中学教师,金融公司顾问和多国立学院讲师。2000年当选众议员,2000年2月~2004年1月任教育、体育和青年事务部长。2004年1月当选工党领袖,1月8日就任多米尼克总理。2005年5月5日再次当选,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政府首脑。2009年,斯凯里特领导工党再次赢得大选,连任总理。
议长艾利克丝·博伊德·奈茨。女,1944年12月28日生,大学毕业,曾留学英国。1960~1961年任加拿大皇家银行出纳员。1971~1972年任圣卢西亚综合学校家政教师。1972~1986年任圣卢西亚奈特烹饪学校校长。1986~1988年就读于西印度大学巴巴多斯分校,获法学学士。1990年后在多米尼克任律师。2000~2005年任多议长。2005年7月27日连任。
多米尼克多米尼克最早的居民是阿拉瓦克族印第安人。公元1000年后,来自南美大陆北部的加勒比族印第安人征服并驱逐阿拉瓦克人,控制了全岛。1493年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美洲于11月3日登上该岛时正值星期日,于是将其命名为"多米尼克"。此后一个多世纪,欧洲殖民者多次企图占领该岛,但因加勒比人的顽强抵抗和险恶的地理环境而未得手。1632年,法国殖民者入侵。英国人接踵而至。1748年英、法两国达成协议,承认该岛中立,为加勒比人所有。1759年为英国占领。1763年根据《巴黎条约》划归英国。1778年后该岛在英、法两国间几经易手。1805年法国占领者烧毁了罗索城。同年英国以1.2万英镑"赎金"取得该岛的所有权。1815年《维也纳条约》最终确认它归属英国。1958~1962年多米尼克为西印度联邦成员;1967年3月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英国"联系邦";1978年11月3日宣告独立,定名为多米尼克国,为英联邦成员国。
多米尼克属中低收入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政府努力推行农业多样化,积极寻求外援、外资以发展当地企业,并采取措施拓展旅游业。2006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2.95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20美元,通货膨胀率:1.5% ,货币名称:东加勒比元;1东加元=100分,固定汇率:1美元=2.7东加勒比元,失业率:15%。
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生产主要限于小规模的、以农业为原料的行业。有小型水果加工、服装、卷烟、酿酒、肥皂、榨油等工厂。建筑业与制造业有所发展。
主要农产品有香蕉、椰子、柑橘、可可等。20世纪90年代政府致力于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大力发展花卉业、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
多米尼克旅游业是多米尼克国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多盛产香蕉、椰子、柑橘等。其中,香蕉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50%。多工业基础薄弱,仅有小型水果加工、服装、卷烟、酿酒等轻工业。多政府致力推进农业生产多样化,大力发展花卉业、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多米尼克国没有铁路,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国内有两个机场,只能起降小型飞机。最大的港口是罗索。 2011年8月,多米尼克被著名旅游杂志Matodor Network评为世界最值得去的25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评语是这样的:"Dominica,the Nature Island,it’s lush,green,and mountainous,with villages hanging onto the edge of volcanoes,overlooking the crystal blue waters of the Caribbean.“
多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但规模尚小。
多米尼克服饰2003/2004财年(多财年从上一年的7月初起到翌年的6月底止)政府收入7341万美元,财政支出为8614万美元,外债累积约2.9亿美元;2003年GDP为1.56亿美元(据多国家统计局资料,按以1990年为基年的不变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0.10%,人均GDP为2229美元。
2012年,多财政收入4.07亿东加元,支出4.59亿东加元。(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要出口香蕉等农产品,进口石油、日用品、食品等。
以公路运输为主,无铁路。
公路:岛内有全天候公路1200公里,其他公路200公里。
水运:最大港口为罗索,其次为朴茨茅斯。年吞吐量约10万吨。
空运:有两个机场,仅供小型飞机起降。年客运量约2万人。
(1)多米尼克进出口署(Dominica Export & Import Agency,DEXIA):1986年成立,经营农产品进出口业务。
(2)多米尼克工商协会(The Dominica Association of Industry & Commerce,DAIC):1973年成立。主席莉莲·派泊,首席执行西里尔·沃尔尼。
全国共有26745个家庭,29%的家庭和39%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低于3.5美元/天;1273美元/年)。全国约有固定电话2.37万部,手机9400部。
就业情况多人口约7万,劳动力2.8万。2003年,失业率为23%;2005失业率减少为15%。61%的就业人口为男性,39%为女性。
住房情况拥有各类住房24041套。短缺住房约6000套,5000-6000套旧房急需维修。
医疗情况:医疗水平低,全国有7所医院、44个卫生所,35名医生、92名护士、252个床位。医院设备落后,医护人员短缺,服务内容有限。
国家对5~15岁的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小学教育从5岁开始,学制为7年。中学教育从12岁开始,学制为5年。人口识字率94%。共有学校81所,其中小学64所(57所国立、7所私立)、中学16所(7所国有、8所政府协办、1所私立)、大学1所(国立大专学院)。在校生约1.8万人。2004年,大学入学率约63%。2005年9月开始普及中等教育,多小学生升初中免试入学,不再需要经过普通中学入学考试。
多米尼克主要有9家新闻媒体。电台是民众获悉即时新闻的主要途径。电视台所播新闻相对滞后,电视节目陈旧。报纸均为周刊。电台有多米尼克广播公司(DBS),半官方性质;凯瑞调频(KairiFM)私营;Q95,私营。电视台有政府新闻电视台(GIS),国营;玛频有线电视台(MarpinTV),合股私办;萨特有线电视台(SATTV),私营。
报刊有《纪事报》(TheChronicle),每周五出版,发行量约3300份;《太阳报》(TheSun),每周一出版,发行量约3000份;《时报》(TheTimes),每周一出版,发行量约2500份。
多米尼克从1996年开始,已经参加了4届奥运会的比赛,但未获得奥运奖牌。
多米尼克没有军队,有警察部队约400人,其中女性约30人。警察部队包括普通警察(交警、刑警等)、特警队(负责保卫国家重要领导人和各国驻多使馆的安全)和海岸警卫队。
多米尼克是农业国,自然资源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02年多失业率达30%,且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无力发放公务员工资,引发社会危机,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加共体求援,并实施经济稳定和调整计划。2003年底,IMF为多制定“缩减贫困和促进经济增长3年计划”。多经济开始好转。
多米尼克奉行“维护多米尼克及其邻国的自由和民主权利”的对外政策。推行务实外交,提倡互惠合作。强调发展与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重视发展与中国、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关系。主张加勒比地区一体化,是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成员国,1978年加入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79年加入世界银行和美洲国家组织。
多米尼克地图.双边政治关系
2004年3月23日,中国和多米尼克建交。中多高层交往不断增多,两国关系发展迅速。
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期间同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举行双边会晤。[1]
双边经贸关系
建交以来,中多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多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
2012年,中多双边贸易额2644.6万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530万美元,进口114.6万美元,主要向多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及鞋类,进口废铝、医疗仪器及器械等。
双边人文领域交流
两国在文化、教育、医疗、新闻、政党和青年等领域进行了良好交流合作。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广东省友好代表团、广东省艺术团等曾访多;多新闻记者团、多青年代表团、工党干部考察团等曾访华。 2010年,多米尼克与加共体各成员国一起集体参展上海世博会。中国在多派有农业和医疗专家组。
文化交流
2007年3月23日,正值中国和多米尼克建交三周年,中国杂技代表团来到多米尼克,为多各界献上二场精彩的杂技表演。
杂技演出在多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邓波清大使、利物浦总统、斯凯里特总理、代外长布莱默等高度评价中国山东杂技团演员的高超艺术水平,并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亲切握手,合影留恋。
多政府其他高级高员、各界知名人士、驻多使节、中资机构和旅多华侨华人代表观看了演出。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冷战结束后,美国降低对多经援和减免债务力度。2003年多在联大公开指责美国出兵伊拉克,两国关系跌入低谷。美主要通过世界银行和加勒比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在教育、卫生等领域向多提供援助,多美关系逐步改善。多美签有海事执法协定、司法协助条约和双边引渡条约。2007年6月,多总理斯凯里特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首届加勒比大会并参加了加共体首脑与布什举行的峰会。
多欧在冷战时代即为盟友,欧盟是多最大的援助方,帮助多修建了多项基础设施并提供了各类人力资源培训。2005年11月,加共体国家政府首脑共同会见英国首相布莱尔,就欧盟香蕉和糖业改革政策等问题交换看法,多认为欧盟成员没有为加勒比小岛国发展承担应尽的义务,对英国等欧盟国家抱怨增加。
加拿大是多主要援助国之一,多加关系良好稳定。加拿大与东加勒比国家签有贸易优惠协定,多米尼克等本地区国家出口加拿大的商品大部分享受免税待遇。
多日于1978年12月建交,日本是多在亚洲最早建交的国家。1992年、1997年、2000年和2001年多四任总理访日。多日在渔业领域建立了工作级磋商机制,多允许日在其海域常年开展捕鲸和其他捕鱼作业。日本在多援建了数个渔业综合设施工程,并派有志愿者在多工作。
同本地区国家关系较密切。是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等组织成员。多在促进加共体和东加组织各国间政治团结、经济合作和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于2006年6月加入加共体单一市场。
多重视与古巴的关系,视古为“主要战略伙伴”,积极呼吁西方国家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古每年向多提供留学生奖学金名额和护士培训。2005年斯凯里特总理访古。
委内瑞拉加强与多关系,对多援助及贸易投资增加,双边贸易扩大。委内瑞拉将多定为委输往东加勒比国家的石油产品分送中心,并为多机场扩建等项目提供援助。但是,多委之间也因一个极小的“鸟岛”存在领土争端。2005年斯凯里特总理访委。2007年2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问多米尼克。出席委援多石油分送中心竣工仪式并与多签署一系列双边协议。2008年1月26日,多加入委主导的“美洲玻利瓦尔选择”(ALBA),成为该组织第五个、也是其在加共体内的首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