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成形术

鼻中隔成形术

目录导航

适应症

  1.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者。

  2.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鼻中隔前部偏曲致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

禁忌症

  1.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2.全身疾患,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3.妇女月经期。

手术方法

  1.病人取半坐位或仰卧位,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切口。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左侧,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半贯穿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部,下至鼻底部。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

   4.游离鼻中隔软骨。沿鼻中隔软骨的后上缘及后下缘,即和筛骨垂直板犁骨交界处,直接分离软骨边缘,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也可在软骨与骨相交处切除2~4mm的软骨条,以达到游离鼻中隔软骨的目的。然后将剥离子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偏曲凸面侧鼻中隔骨部的黏骨膜。

   5.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6.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鼻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7.缝合黏膜切口1~2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8.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

   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3.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治疗原理

“鼻中隔成形术”基本治疗原理为: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灶的基础上,把纠正鼻腔异形、保留鼻粘膜、鼻甲等组织的正常功能作为基本原则,在高倍内窥镜的指引下,深入病灶部位,准确定位,在直视下精确地将病变、突起部分液化消融,清除病变组织和骨头,创造、改善鼻腔生理环境,加速术后各组织的自我愈合功能,从而达到一次性治疗鼻中隔偏曲,防止复发的目的。

内窥镜是一种自带光源,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纤维光学设备,有0至90度不等的角度,由于有良好的照明,加之本身比较细,直径只有2.7-4.0mm,根据广州后勤医院耳鼻喉诊疗中心专家指出,鼻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对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是诊断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还能对鼻中隔偏曲进行精细的治疗,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将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安全性、可控性与功能性提高至一个新的水平,是鼻咽部位诊断与治疗的一项全新微创技术。

领先优势

优势一:精细、精准治疗。自带的冷光源的亮度相当于无影灯20倍,清晰的视野使手术达到更精细的效果,3.5mm的小孔可将病变组织放大数倍,并将同步拍摄到的影象传送到相应的的电脑屏幕上,患者病变部位可被专家一览无余,彻底告别过去盲目凭手感和经验操作的“盲人摸象”时代。

优势二:微创无痛苦。鼻内窥镜下通常使用DNR等离子热敏技术治疗,这是一种利用低温(40~70℃)来进行组织消融的一种高科技的治疗手段,与传统激光微波治疗高达150℃的温度相比,极大的减轻了组织的损伤和病人的痛苦。

优势三:安全快捷。以高智能探头自动识别病变组织,避免过多损伤,将副作用降到最低,同时,一台手术只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安全、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随治随走,无需住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