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简称“育英二外”)创办于 1993 年,是一所“国有民办”性质的新型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9亩,现有中小学两座校园,71个教学班,2700多名学生,900多名住校生,400多名教职员工。这是一所国有民办的新型学校,即用民办机制管理的公办学校。说它是公办学校,是办为学校一切财产属于国 家。所谓民办机制主要是指经费自筹,都是自聘。
育英二外15年来,在办学为公方针的指导下,依靠国有民办的灵活机制,学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 规模不断扩大93年建校时我只有两个初中班、101名学生,专兼职教师19人。现在已发展到: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35个班,1725名学生( 其中住校生810人),教职员工369人。
1996年至今学校共有七届初中毕业生,中考人均得分都在全市名列前茅,三次第五、一次第六、一次第七,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2002年学校初三毕业生198人参加中考,文化均分534.2分,名列全市第五,186人达省重点中学分数线;57人考上南师大附中。
2002年学校小学毕业生共170人,其中142人报考南京外国语学校,83人通过第一轮英语听力测试;11人通过第二轮英语综合测试被南京外国语学校录取。充分显示了学校小学教学的和特色。
2007年有初三毕业生433人。中考以人均得分647.70分的成绩名列南京市前茅。达省重点高中分数录取线580分以上的学生有405人,占总人数的93.53%;600分以上有385人。270名学生被南京市南师大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十三中、南外等几所名校高中录取。其余学生大多数都被省及外地重点学校录取。
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人文教育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学校下半旗志哀,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体师生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师生积极为汶川灾区捐款:18,0422.73元
前学校正处于做大做强的关键时刻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发挥规模效益,学校决定在三年内(2005年)将学校发展至48个班2400名学生;六年内将学校发展为7个班3600名学生的大型学校。
正当学校处于做大做强的关键时刻,六合区委、区政府于2002年7月果断决策,将地处于大厂黄金针段的原南京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的50亩土地(实为63亩)以最优惠的条件划拨我校使用。我们打算投入资金5000万元,将“二宫”新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的美丽校区,为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最有力的物质保证。
小学初中正式合并
学校的初中和高中于2008年元月正式合并,并且光荣的将小学门前的路改名育英路,是对学校高质量的认可。
教师是本,学生第一,文化为魂、教研是路。几年来,育英二外一直在坚定不移走“教研兴校”之路。
今年,我校的课题研究更是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硕果。其中丁维虎、徐洪权老师的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担当理念下学校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已经立项;杜福全、徐洪权老师的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中高年段活动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注册。在南京市第5期个人课题中,陈晓岚老师的《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的研究》和缪燕子老师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的研究》获结题一等奖;朱礼娜老师的《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悟式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和余汶娟老师的《小学中高年段写人记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有效的信息链接点的研究》获结题二等奖;黄春红老师的《提高队列队形练习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效性的研究》获结题三等奖。孙丽娟老师的《探究小学低年级写话指导的有效途径》获区一等奖、李想老师的《关于中低年段小学生的英语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途径》和周永生老师的《浅谈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方式》获区三等奖。这些骄人的成绩,是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晶。
亲爱的初三学子,在你们即将参加中考之际,我想对你们说,你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育英二外的骄傲。我相信你们会给母校献上丰硕的成果。
衷心地希望你们:考前要有平和的心态;要确保身体健康;要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考试时务必要细心。我们和你们的亲人一起期待你们的成功。
一、办学目标
潜心打造“江北最好、全市最有影响、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办学校。
二、办学理念
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依据法令法规决策,坚守“有灵魂、有良心、有法宝”的办学信念;以“三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世界公民”的优良品格(国际视野、世界公民的含义为泛爱、包容、执着、自信),扎扎实实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三、办学机制
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体制与机制的优势,坚持学校理事会管理决策机制、完善校务委员会和教师代表大会议事制度,以形成在招生、收费、课程设置、队伍建设、人员进出等方面符合本校校情的办学风格。
四、办学策略
1、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精神,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办学支持,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实现校产保值增值。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校内名师评选制度;选派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课程进修,力争10%的研究生教师比例;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培训,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
3、以教科研为导向,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人人参与的科研氛围,以期打造小学部“快乐加兴趣”、中学部“习惯加态度”的办学氛围。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践行《育英二外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评选校内最优秀的基层教育组织——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与校风。
5、进一步实行开门办学,与南京名校实行挂联,与国外学校建立姊妹校,坚持每年清华、北大夏令营及赴澳修学旅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攫取各种办学营养。
6、以“九年一贯制课程整合的校本研究”为抓手,实现九年制教材的增减归并、拓展提升,寻求教育教学的更大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
7、把“高质量、轻负担”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与社会、家庭的沟通配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教学质量。
8、以引进澳大利亚K6科技课程为平台,延展3——7年级的外语特色教学与西方文化的熏陶,促进外语(助教)老师的发展。
9、以经典阅读为载体,形成自己的学生阅读校本,开展学校读书节活动,定期评选表彰“读书之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演讲、写作能力。
10、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打造学生社团。通过读书节、艺术节、书画节、外语节、体育节、合唱节等展示形式,让学生亮剑。塑造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信的个性品质。
11、重视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指导学生科学地安排学习、生活与锻炼。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不仅拥有健康的体质和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个性品质。
12、继续深入开展省“平安校园”、南京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确立二外安全价值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打造安全特色文化,提升全员安全文化素质,确保校园平安、和谐、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