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上编 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学科定位
第一节 学科缘起
第二节 学科性质
第三节 学科任务
第二章 对文化的认识
第一节 文化的现代定义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文化的分布格局
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世界语言概貌
第二节 语言的文化性质
第三节 语言的文化价值
第四节 语言的文化气质
第四章 语言的人文生态环境
第一节 人文生态环境中的语言
第二节 语言对人文生态环境的要求
第三节 人文生态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本书共分“理论与方法”和“研究与应用”上、下两编,前一部分主要对文化语言学的概念、学科定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下一部分则主要对语言与“物质文化史、制度文化史、精神文化史”等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方言与亚文化、双语与多元文化”等文化语言学的重点问题。全书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而严谨,适用所有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
本书是高等院校研究生教材,也可用于高年级本科生教学。文化语言学作为一个新学科,在不少问题上学界还缺乏一致的认识。我们力求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突出本书为特色,为本学科的理论建设贡献微薄的力量。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思考和教师的课堂发挥,全书力求简明扼要。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学生开设文化语言学一科而编写的入门性教程。本教程全面介绍了文化语言学在我国缘起、发展的历史,系统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以及在各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本书同时也是一部研究性的学术专著,在注重架构文化语言学学科体系的同时,力图对若干基础理论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试图将理论的思考尽可能同具体文化现象的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苏新春,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学、汁量词汇学、词典学、文化语言学研究。主张语言研究要语义与语形结合,语言结构与文化背景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古今汉语词汇相贯通。主要著作有《汉语词义学》、《汉字语言功能论》、《文化的结晶——同义》、《当代中国词汇学》、《汉字文化引论》、《词义文化的钩沉探赜》、《汉语词汇计量研究》、《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