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平凡人生
作者:吕连亭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字 数:110千字
页 数:172
版 次:1版
人生,有付出,才有回报;有失去,才有获得;有苦累,才有甜蜜;有痛苦,才有欢乐。艰苦,对于干事业的人来说,是人生成功的垫脚石。谁不愿意经历磨难,谁就不会拥有经历磨难后的喜悦,更不会有令人羡慕的成就和荣誉。
我已是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经常回想自己这大半生所走过的路。我没有做过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干的都是很平凡的工作。50年代初参加革命,当时,国家刚刚成立不久,正处于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在与祖国同成长、共进步中,培养了我吃苦耐劳、不讲索取、无私奉献的品格。特别是几十年的军旅生涯,转战大江南北,沐雨栉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历练了我,是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教育和培养了我,为我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我退下来以后,时常想“人活着为什么,退下来做什么,百年后留什么”的问题。清代林则徐有给他的子孙写的一副名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澳大利亚人有句俗语:“再富也要‘穷’孩子”。意思是不要让儿女躺在“遗产”上,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这些名言,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我在军队时是一个师级干部,论收入不算少,讲生活虽不太富裕,也算过得去。论票子、论家产,当然不能同有钱人相比,但我可以自豪地说,在精神上我是一个富有者。在职时,每天工作忙忙碌碌,生活过得很充实,精神也很愉快;退下来后,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还有集邮、养花、钓鱼、爬山等多种爱好,以此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我常常想起东周一位圣人的话:“欲而不知止,失去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去所以有”。金钱系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既要有物质生活,更应该有精神生活、精神追求,那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人的亲情爱情和对同志朋友仁爱的美德。正因为这个问题时常在我脑子里萦绕,使我萌发了写回忆录的想法。
大凡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虽不能个个都像英雄模范那样让人当作楷模,但却完全可以做到光明磊落,清清白白,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为此,我把自己一生走过的路,顺利也好,沟坎也罢,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写下来,也算是留给子女的一份精神财富,以昭示后人,不要忘记过去。如果我的《平凡人生》回忆录能达此目的,那就心满意足了,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夙愿。
前 言 7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9
一、历史悠久的莱芜 9
二、吕氏族谱 10
三、战火中的童年 11
第二章 闯“关东” 14
一、在私营小店当伙计 14
二、录用当店员 15
第三章 应征入伍 17
一、参加新兵训练 17
二、分到连队当兵 18
第四章 转战南北修铁路 19
一、修建国防铁路专用线 19
二、修建包兰铁路 20
三、修建江西宁赣铁路 21
四、修建辽溪铁路复线 23
第五章 参加师四级干部会议 26
一、人人过关 26
二、“斗私批修” 27
第六章 东北林区会战 28
一、修建长白山林区铁路、公路 28
二、修建大兴安岭嫩林铁路 29
第七章 任彭海贵副司令员秘书 32
一、处理炊事员金良下部队 35
二、整顿机关自由主义的由来 36
三、回铁道兵机关参加批林整风 36
第八章 任团政治处副主任 39
一、负责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 39
二、参加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的服务工作 41
三、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服务工作 43
四、参加京广铁路中段水害抢修 45
第九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 48
一、从不理解到盲目崇拜 48
二、“三支两军”有对有错 52
三、批判所谓刘少奇的“黑六论” 54
四、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全国一片欢腾 55
五、应吸取的教训 57
第十章 任吴克华司令员秘书 58
一、司令员在铁道兵 58
二、司令员在成都军区 62
第十一章 重回铁道兵工作 65
一、参加机关揭批“四人帮”运动 65
二、任铁道兵司令部政治协理员 66
第十二章 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69
一、兵改工的前期工作 69
二、房地产划分 70
三、自有资金的划分 74
四、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76
第十三章 奋战在企业 79
一、多种经营的兴起 81
二、推行四项制度改革 82
三、落实三项基本国策 83
四、注重调查研究 84
第十四章 机关建设 86
一、建大院中心花园 87
二、建18号住宅楼 88
三、良乡生产基地 89
第十五章 我的伴侣 92
一、入伍约定 92
二、幸福结合 93
三、分居两地 94
四、随军相聚 95
第十六章 人生感悟 96
一、名利怎样看 96
二、秘书怎样当 99
三、副职怎样为 103
第十七章 退休之后 106
一、为企业献余热 106
二、“四 集” 112
三、旅 游 117
四、修身养性在“退谷居” 120
诗 选(壹) 123
悼念周总理(两首) 123
井冈山上旗更艳 124
洪湖颂 124
纪念彭总诞辰一百周年 125
歌颂三代领袖 125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 126
自卫反击战旗红 126
赠友人 127
示儿女 127
孤雁归队 128
咏 菊 128
共庆六十岁生日 129
退休有感(两首) 130
赠傅珥大姐 131
装修难 132
春城会战友 133
过大年 133
咏腊梅 134
七十岁生日述怀(两首) 135
奥运圣火传递 136
奥运开幕式 137
赞太空行走 138
悼念张柳民逝世十八周年 139
诗选(贰) 140
登峨眉山(两首) 140
黄果树瀑布 141
望华山 143
登泰山 144
长白山·天池 145
丽江·古城 146
雁荡山(两首) 147
武夷山 148
黄山四绝 149
黄山·九龙瀑布 150
鼓浪屿·日光岩 151
登溪口雪窦山·千丈岩 152
应县·木塔 153
宁武县·万年冰洞 154
游官涔(三首) 155
登恒山 156
悬空寺 157
五台山 158
云冈·石窟 159
王家大院 160
晋 祠 161
登华山(两首) 162
九寨沟 163
蜀南竹海 164
石海洞乡 164
张家界 165
张家界四奇 166
青城山 167
西 藏 167
香 山 168
三清山 168
龙虎山·泸溪 168
台湾·日月潭 169
台湾·阿里山 170
台湾·西子湾 171
后 记 172
……
对于人生的意义,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文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仍活着。”他把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低境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得淋漓尽致。文豪泰斗泰戈尔说:“有的人在降生时,自己在哭,周围的人在笑;在即将死去时,自己在笑,而周围的人在哭。”他同样用最简洁的语言浓缩了一个豁达好人的平凡一生。人的一生,就是一种历史延续过程。赤身而来,光身而去。正如小沈阳说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这就是人生。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前者是讲政治,讲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讲怎样做人。不以物喜中的“物”,是指外部世界,不以利动;不以己悲中的“己”是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这就是说,人要有信仰、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
季羡林先生在《我的人生感悟》一书中,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从修养、治学、寄情、旷达等不同的侧面阐述了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美好的人生理想。
对以上这些大师的名言,读后颇受启迪,感慨良多。在人的一生中,都有过理想与追求、成功与失败、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把这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对人生的感悟。结合我的工作经历与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点:
如何看待名利地位?在旧中国的历史上,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在我国古代就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忍辱负重、视名利如粪土,用他们掷地有声的语言、用他们淡泊豁达的胸怀诠释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党纲党章上开宗明义地申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奋斗目标。明确了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谋幸福的。在战争年代,多少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不畏艰险、流血牺牲、勇于献身;在和平建设时期,又有多少共产党员不思索取、乐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些共产党员和干部,经不起金钱和美女的考验,贪污,行贿受贿,争名夺利,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致使有的受了处分、丢了党籍,有的进了班房、丢了性命。这些教训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如何看待名利地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按常理讲,一个人、一个共产党员,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党和人民给予一定的名利地位,是无可非议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名利,如何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我本人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在60年代初,组织提拔我当干部时,那是我国第一批从义务兵中提干部,定的是少尉正排级。当时,我要求复员回地方工作,结果组织没有下令。第二年,通过组织做思想工作,我同意留部队干了,但下令定的是少尉副排级。同是义务兵,又是同年同月入伍,一个是正排级,一个是副排级,我自己当时就很有看法。70年代初,我从铁道兵机关下团当政治处副主任(正营级),而和我同期的一个同志下去就定了副团级。在团工作期间,师向兵部报告拟调我到师政治部秘书科当科长,铁政没有批。对此,我曾有过埋怨情绪,但总的对各级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一直是没有变的。对困惑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想法,后来通过学习,得到了解决。
1、不计较,正确看待自己。我看了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对我启发很大。相传清代大学士张英老家的府第与吴家宅地相邻。吴家人盖房时砌的山墙占了张家一尺地,两家为此发生纠纷,告到县衙里。他的家人便修书一封,十万火急地送到京城,让张英赶快处理此事。没想到张英阅罢大笔一挥,回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接信顿时醒悟,便主动让地三尺。邻居被张家此举感动,也主动让他三尺。于是,张吴两家之间形成一道宽宽的“六尺巷”,给后人留下一道奇特而又美丽的人文景观。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人的交往中,如果我们不计较小事,就能避免很多矛盾,活得很开心、很快乐。名利、地位乃身外之物,如果看得淡一些,对自己的升降、去留,客观、平静的对待,心情就会舒畅、平静一些。因为在职务晋升的道路上有快有慢,这既有主观努力的原因,也有机遇的原因。比如,有的同志业务能力很强,各方面表现很优秀,但所在单位不缺领导;有的人从整体上看不如前面那个同志,但他所在的单位缺领导,这个人就很可能就被提起来了。这是工作的需要,要想得开。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多年没有晋升工资。有时晋升一次工资还不是人人有份,有的单位两个人或三个人中才能有一个人晋升半级或一级工资,大家不是争而是让。在名利荣誉等方面,同样有人获得多一些,有人却默默无闻。我认为,作为一个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人,在个人名利得失方面应该看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不应只片面强调自己的奉献,还要多看看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帮助,想一想党组织和周围的同志对自己的关怀和厚爱,找一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切不可把个人的作用和贡献估计过高,更不能居功自傲,要夹着尾巴做人。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不为私心所忧,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一个正直可信、不贪不占的人就行了。
2、不攀比,正确看待同志。在平时和同志们接触交谈中,常听到一种攀比的议论,有时自己也参加议论几句。攀比,有个“和谁比”、“比什么”、“如何比” 的问题。如果和进步快、荣誉多的人比,可能越比越不平衡;如果和普通群众比,和那些在艰苦地区、特殊岗位默默奉献的人比,就会越比感到自身差距大。在平时的议论中,往往不是用这种方法去比,而是不比工作比待遇,不比奉献比索取,职务同高的比、待遇同好的比、收入同多的比、房子同大的比,越比心里越不平衡,越比牢骚越多、消极情绪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思想观念的扭曲,要经常换位思考,正确看待周围的同志,多看人家的长处,要比就比工作业绩、比贡献大小、比清正廉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为名不为利,当好人民的公仆。
引起攀比,有些是认识问题,需要自己注意纠正;有些可能是政策制定中有缺陷造成的。比如,工资待遇问题,有的单位领导年薪上千万、上百万,少则也有几十万,而工人一年的工资才一两万元或三四万元,差距达到十几倍或几十倍。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都在几倍以上。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退休干部,养老金还不如70年代参加工作而退休的同志多,一般差距都在一倍以上。企业退休人员与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相比,养老金的差距都在1至2倍之间。这些都是由于政策的不合理造成的。这些同志为此发牢骚,讲怪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公平都是相对的,除了有待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之外,重要的还是如何正确对待的问题。
3、不埋怨,正确看待组织。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需要自己去打拼、去争取、去营造。但有些同志却忘了这一点。把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伸手向组织要职务、要待遇,满足不了就闹情绪、撂挑子,甚至成天骂骂唧唧,消极怠工。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如果没有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个人的本领再大,能力再强,也干不成大事业。如果把权力当作个人牟取利益的手段,就必然会导致私欲膨胀,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要牢记“做官一时,做人一世”的道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把人民的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放在首位。只要努力工作,做出相应的成绩,党组织和领导是不会忘记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