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磨牙症、咬合紊乱[1]。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关节科专家
中华口腔医学会颞颌关节病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1][2]。
咬合异常致颞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创建及其软骨退变的细胞与分子机理研究
CaR在TMJ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异常增殖与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CD163+吞噬样软骨细胞的发现及其在TMJOA中的作用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牙周力感受器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成年大鼠咬合变化相关的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骨化特征
动物及人咬合变化相关的颞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生理学评价
咬合紊乱对髁软骨改建的影响及细胞因子在该过程中的作用[3]。
全军优秀教师,与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同行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病因学研究、病理以及该病的非手术治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研究成果已应用临床、教学工作中,所提出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观点,已被写入教科书。
先后6次以第一负责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教委高等院校骨干教师项目1项,军队科研规划项目1项,陕西省科研项目1项。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22名。负责的《口腔解剖生理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其临床意义的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