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

周源

中文名 周源
主要成就 创建知识型问答社区——知乎
性别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1980年,周源出生在贵州贵阳,父亲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母亲是教师。

周源周源(3)1999 年,周源考取了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并在2003年获得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4 年,开始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做底层数据库开发工作;

2005 年,离开上海来到北京,在《 IT 经理世界》杂志社做记者,报道科技公司和企业首席信息官群体;

2007年,在杂志社和同事做了一个叫N3的网站,第二个月,流量就超过了《IT 经理世界》主站的流量;参与了专门讨论苹果公司新闻的科技博客 Apple4us;

2008 年,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开发了帮助企业做搜索引擎广告投放使用的管理软件 Meta 搜索,尝试近两年后宣告失败;

2010 年,第二次创业,创建了知识问答社区——知乎,并于 2011 年年初进入创新工场,之后获得启明创投等机构和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蔡文胜等人的投资。[6][7]

2017年,西南偏南大会迎来其历史上的首次“中国面孔”集体亮相[8],知乎创始人及CEO周源还在会上发表了演讲,谈到了“知乎”的产生和现在正在为年轻人带来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革,这也是周源的首次全英文演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3][1]

两会提案

2023年两会期间,周源提交了《关于加快知识开放推动全民共享“数据红利”的提案》,建议:

一、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修订《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必须强制免费开放,明确商业性知识库强制免费服务范围,保护作者合法权益不受数据库侵害。

二、坚持不懈反垄断。抑制商业化知识库的垄断行为,废除不合理的合作协议,建立数据市场的健康生态环境。

三、鼓励开放共享的数据库建设。出台政策鼓励更多主体参与知识库的市场竞争,为免费开放的知识库提供资金等政策扶持。

四、推动数据互联与开放合作。建立知识库国家标准,推动建立机构知识库联盟,打破知识库孤岛,推动知识开放合作。[3]

社会活动

2016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周源受邀出席并发言。

2017年12月,周源出席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2018年,周源当选为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2018年11月,周源在知乎发起的“互联网洞见者”活动中提问,探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18年11月,出席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题发言。

荣誉记录

2011年底,周源创办的知乎获选 DoNews 颁发的“互联网年度最有价值项目奖”。

2014年9月,周源创办的知乎获选GQ杂志颁发的“年度最佳创新团队” 。

2016年,周源被评为中关村高聚工程创业领军人才。

2016年12月,在《南方都市报》举办“领袖中国商业盛典”,周源荣获“十大影响力人物”。

2018年8月,在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熊猫中国·四川之夜”主题活动上,周源成为首批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

2018年11月,周源作为访谈嘉宾入选新华社出品的《新经济·新人物》系列节目。

2019年10月,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创业奖”。

2020年5月14日,被评为《财富》“2020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

2020年9月27日,获2020“中国管理科学奖”。

2020年12月14日,获经济观察报“2019—2020年度商业人物”。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发布,周源位列第150名。[2]

人物观点

周源周源知识付费要有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跑,其实没太大必要过多地去质疑它。很多公司都在做证明知识付费有价值,才会有人愿意去尝试。

大众应该对知识付费多些包容,在包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知识付费是新生事物,它在某种意义上产生了很多新商品,而新商品在一个很开放的市场,本就要优胜劣汰,好的东西留下来,不好的东西会被淘汰。[9]

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更多的流量,而需要更好的质量;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更多的爆款,而需要更多的个体,去为他们提供舞台;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更大的声量,而需要更多的声音,让认真的声音不再被淹没。

互联网彻底改造人类社会之后,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修技能、必备素质。 学习不是靠焦虑驱动的,学习背后有包括好奇心在内的更广阔的需求。年轻人不需要焦虑,也不需要别人向TA贩卖焦虑。

人物轶事

创业梦

1999年,周源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入学初期,周源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比尔·盖茨传《未来之路》,这是他的创业冲动之源。

程序员之路

2003年,周源至东南大学攻读研究生。2004年,前往上海一家加拿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工作,负责数据库接口的开发。做了一年工程师,周源发现自己虽然很喜欢写代码、当工程师,但这离他最初「开一家科技公司」的想法距离很远。[6]

记者生涯

2005年,周源辞掉了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工作,到北京成为了《IT经理世界》杂志社的一名记者。当时的周源以期通过在杂志社工作拉近他和他最初想象的世界之间的距离。他把杂志上的文章从创刊到最新一期的全部内容看了一遍。之后,他写出了《桌面神话终结》的报道,这篇关于微软会在未来几年被 Google 逼入死角的趋势分析报道拿到了当期的好稿奖,并得到了1500元奖金。[6]

科技博客

2007年冬天,周源加入了一个极客俱乐部Apple4us。这是由当时在《环球企业家》做总编助理的张亮发起的一个群体博客,爱好者们主要探讨在讨论苹果接下来会发布什么新产品,讨论随着时间和更多爱好者加入变得深入。为探索网站用户指数级发展的方法,同年,周源在杂志社做了一个叫N3的网站,N3(意为:新技术、新商业、新趋势)的网站,这个网站一开始的架构和 Apple4us 完全一样,在两个月后就超越了他当时工作的杂志社网站的流量。[6]那时他觉得还是自己做产品带劲,一个网站1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吸引大量的用户,这和写一篇文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后来,周源参与了专门讨论苹果公司新闻的科技博客 Apple4,当时的许多撰稿作者成为后来知乎的早期用户。

初次创业

2008年,周源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开始的想法是利用模拟人行为的机器人做淘宝这种大型网站的压力测试工作,后来实际操作中发现技术难度比较大。又听取一位朋友的建议,做了帮企业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投放广告用的管理软件Meta 搜索。

虽然经过转型的尝试和1年多的努力,由于资金原因,周源的第一次创业却失败了。之后周源在西藏偏僻的一家小旅馆里复盘第一次创业过程,逐渐想清楚了失败的原因。他发现自己犯了创业者常见的典型错误,就是把别人给的一些建议当做真实存在的市场需求,基于这些假想的需求去推动产品,结果和真实的需求距离越来越远。[6]

创办知乎

周源周源2010年夏天,经过第一次创业后,周源去创新工场找做记者时结识的张亮和黄继新交流,这次交流给周源很大启发及思考,虽然创业两年有了一些积累,但还感觉缺少创业的知识和经验。[7]

而这一次的交流,也开始让他重新思考。结合他们之前创办 Apple4us 和 N3科技博客的经历,周源很早就在想,有没有一个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法,让大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学习到好的东西?如何更大规模的产生高质量信息?

在经历 Meta 搜索创业后,周源开始对做产品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他决定要做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当时国外有一款叫Quora的新产品走进了周源的视线,这款由Facebook前雇员开发的SNS问答社区让他开始思考全新的内容创造及传播机制,思考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关注关系。

2010年8月,周源开始做知乎。“我们希望做出一种产品,帮助大家组织和分享知识经验。大家有问题,可以来这里提问,整个社区能帮着找到能够回答的人。同时,这些内容可以沉淀下来——这就是知乎的想法。[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