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
《郙阁颂》拓本 惟斯析里,处汉之右。溪源漂疾,横柱于道。涉秋霖漉,盆溢滔涌。涛波滂沛,激扬绝道。汉水逆让,稽滞商旅。路当二州,经用竚沮。沮县士民,或给州府。休谒往还,恒失日晷。行理咨嗟,郡县所苦。斯溪既然,郙阁尤甚。
缘崖凿石,处隐定柱。临深长渊,三百余丈。接木相连,号为万柱。过者愕啼,载乘为下。常车迎布,岁数千两。
遭遇隤纳,人物俱堕。沉没洪渊,酷烈为祸。自古迄今,莫不创楚。
于是:
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以建宁三年二月辛巳到官,恩惟惠利,有以绥济。闻此为难,其日久矣。嘉念高帝之开石门,元功不朽,乃俾衡官掾,下辨仇审,改解危殆,即便求隐,析里大桥,于今乃造。挍致故坚,结构工巧,虽昔鲁班,亦莫儗象。又醳散关之嶃漯,徙朝阳之平謲、减西璿之高阁,就安宁之石道。禹导江河,以靖四海,经纪厥绩,艾康万里。臣举酒勒石示后,乃作颂曰:
上帝绥□,降兹惠君。克明俊德,允武允文。躬俭尚约。化流若神.爱氓如子,遐迩平均。精通皓穹,三纳符银.所历垂勋,香风有隣.仍致瑞应,丰稔年登。民风以乐。行人夷欣.慕君靡已,乃詠新诗曰:析里之崖,川兑之间。高山崔嵬兮,水流荡荡。地既塉确兮,与寇为邻.西陇鼎峙兮,东以析分。或失绪业兮,至于困贫。危危累卵兮,圣朝闵怜。分笃 兮,廼命是君。扶危救倾兮,全育孑遗。劬劳日稷兮,惟惠勤勤。拯溺亨屯兮,疮痍始起。闾阎充庶兮。百姓欢欣。佥曰太平兮,文翁复存。
建宁五年二月十八日癸卯。
时衡官掾下辨仇审字孔信。
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为此颂。
故吏下辨仇绋字子长书此颂。
时石师南□□□□威明。
另外,向有碑版雅好传统的申氏后任、清嘉庆廿年(1815)略阳县令王森文于其著《石门碑醰》的《郙阁铭摩岩碑考》也所见略同,因其身临其境实地调查,故论证更有发言权暨说服力。[1]
(一)北宋原拓
(二)南宋原拓暨宋刻宋拓
(三)明代原拓
(四)明清仿刻、补刻、翻刻拓本
近人祝嘉在其《书学论集》中说:“《石门颂》巧多于拙,《西狭颂》巧拙各半,《都阁颂》则纯用拙,它们是各有其特点各有其妙境的。”又说:“《郙阁》形拙而神巧。”“《石门》的拙,不同于《西狭》的拙,《西狭》的拙,又不同于《郙阁》的拙。巧也一样,各不相同。假使相同的,那有什么妙处呢”祝嘉关于《郙阁》等三颂的巧拙论,可谓入木三分。试取三《颂》联系上述观点读之,便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