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古港埠,区内土壤属砖红壤,土色红赤,地处丘坎,故名“赤坎”,始形成于宋。
相传宋元之际,大量官民随宋帝从福建等地沿海路南逃,赤坎人口渐增;至清道光年间,已是繁盛商埠。当时商船乘潮可直泊街边,原海边街和古老渡街即为古码头旧址。今民主路至大通街之间,仍存清代石砌踏跺式渡头遗迹10处。
秦代,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赤坎属象郡。
汉代,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南越,分南越为南海、合浦等九郡,设立徐闻县,赤坎属合浦郡徐闻县。
南北朝时期,齐永明年间,分徐闻县设齐康郡,辖乐康县,赤坎属乐康县;梁普通五年(524年),分齐康县地置齐康、扇沙、椹县,赤坎归椹县辖。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椹县为椹川县,赤坎属椹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合州为合浦郡,分置徐闻,并椹川县入扇沙县,赤坎属椹川县。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椹川县,赤坎复属椹川县;贞观二年(628年),椹川、扇沙两县并入开皇十年设置的铁杷县(今遂溪县),赤坎归铁杷县辖;天宝二年(743年),铁杷县更名遂溪县,赤坎属遂溪县辖。
宋朝,开宝五年(972年),撤销遂溪、徐闻县,其地并入海康县,赤坎即归雷州军海康县辖;绍兴十九年(1149年),复置遂溪县,赤坎复属遂溪县辖。
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雷州军为雷州路,领海康、遂溪、徐闻县,赤坎归属雷州路遂溪县;至正十五年(1355年),遂溪县地大震,麦伏来、张子三等率众起事,破郡占县,遂溪县为所占;至正十九年(1359年),化州枢密院同佥罗福领兵平定。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征南将军廖永忠攻占广东,改雷州路为雷州府,赤坎隶属雷州府遂溪县。
清代,顺治十三年(1656年),颁布了《禁海令》,至康熙三年(1664年),清廷屡次“海禁”、“迁界”,赤坎埠几近废弃;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宣布“开海贸易”,赤坎埠等10个港口设立贸易口岸;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廷批准《广州湾租借条约》,租期99年。从此,赤坎沦为法租借地,被划为广州湾“四区”之一;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湾颁布《东法总督改组广州湾行政及司法之命令》,废除区制,采用“代表制”;废麻斜市,设西营、赤坎市,赤坎市长由法人担任。
1899年,法国租借广州湾(今湛江)后,赤坎作为商业区,商贸颇为繁盛。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香港、广州等沿海港口相继沦陷,仅余广州湾为我国唯一可对外通商口岸,赤坎成为西南后方物资进出口的商业重镇,商贾云集,盛极一时。1945年9月,广州湾回归,定名为“湛江市”,赤坎是粤西地区重要商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20日,日军攻占赤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政府成立湛江市国民政府,同时成立赤坎区公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11月,赤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派出机构)成立;1953年9月,湛江市撤销中共赤坎区委和区政府,把东山、调顺、百姓3个乡划归湛江市潮满区管辖;撤销中山、海萍两个行政街办事处,成立赤坎中心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湛江市人民委员会设赤坎办事处;1983年9月1日,湛江实行地市合并,赤坎区为市辖区,按正县级建制设置办事机构;1984年,赤坎区升格为湛江市辖县区。
赤坎区是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心城区(另一个为霞山区),也是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总面积79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25个社区居委会,13个村委会。
2002年,赤坎区辖8个街道(中华、寸金、民主、中山、调顺、沙湾、南桥、北桥)、47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赤坎区辖9个街道(中华、寸金、民主、中山、调顺、沙湾、南桥、北桥、泉庄)。赤坎区辖8个街道:中华街道、寸金街道、民主街道、中山街道、沙湾街道、调顺街道、南桥街道、北桥街道。总人口225997人,各街道人口: 中华街道 33127、 寸金街道 56581、 民主街道 56992、 中山街道 6626 、调顺街道 8361 、沙湾街道 13063 、南桥街道 35428 、北桥街道 15819。
赤坎区所在地理位置赤坎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在雷州半岛东北端,地跨东经110°20’-110°21’、北纬21°14’-21°19’之间。陆地面积79平方公里。东与坡头区隔海相望,南与霞山区紧密相连,西与麻章区界铁路相接,北与遂溪县黄略镇相邻。
赤坎区地质构造,分为新生代构造和基底构造。新生代构造,有褶纹、断裂或断层。褶纹,表现在地质时代第四系湛江组地层中发生平缓弯曲,形成背斜和向斜。断裂或断层,表现在岩石岩层发生位移或断开错动,长度小于2公里,断裂小于10米,有时平行排列,形成小型地垒。基底构造断裂较多,并控制了新生代地层沉积。断层分布于赤坎东南部的南三圩一带,凹陷包括湛江凹陷和东海凹陷,沉积厚度大于1公里。
地貌
赤坎区地处西山、鸡岭、新坡丘陵地区与沙湾、麻斜海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2米。西部、北部为岗丘起伏的台地地区,海拔8-40米;东南部为低平的海积平原和岛屿。
赤坎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热同季,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8-23.5℃,年均降雨量159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27.7小时。
赤坎区境内共有7条河溪,分别为北桥河、南桥河、赤坎江、百姓河、文保河、赤坎溪、水沟涌、寸金渠。河面窄、源流短、水量少。
赤坎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矿水资源(温泉),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大低温地热田的一部份,其资源量和分布面积都堪称全国之最。
截至2011年,赤坎区境内没有勘探出金属矿,仅有泥炭土、砖瓦粘土、玻璃砂等非金属矿。东南海域有地热能源矿产。
泥炭土矿点位于南桥街道草苏村和北桥街道双港、后坑村地带,属于海域沿泽沉积矿床,矿层厚度0.4-8.2米。砖瓦粘土集中在高岭仔、尖嘴岭、虎山岭、东菊岭、西山岭、双港岭、鸡岭等地带。玻璃砂矿点位于新坡村西部的赤泥岭下、草苏洪屋下村、沙坡岭村,面积约2.3平方公里,厚度约3-5米。地热能源矿位于东海岛、南三岛等地,面积为780平方公里,埋深400米以下,水温40-46℃,单井出水量4-17.5升/秒,矿化度0.13-1克/升,属重碳酸钠或重碳酸钠氧型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赤坎区逐渐城市化,野生动植物逐渐稀少,南桥、北桥、调顺3个农村街道家禽畜的饲养和农作物种植较多。
截至于2011年,赤坎区动物主要有:金环蛇、野鬃蛇、蝻蛇、银环蛇、眼镜蛇、蟒蛇、水蛇、青竹蛇、泥蛇、黑肉蛇、小家鼠、家鼠、田鼠、松鼠、蝙鼠、家燕、麻雀、白头翁、翠鸟、夜鹰、水鸭、鹧鸪、杜鹃、喜鹊、海鸥、白鹭、布谷鸟、青蛙、树蛙、蟾蜍、东风螺、福寿螺、田螺、蚬、蚌、蜗牛、山龟、水龟、鳖、金线鱼、鲱鲤、大眼鲷、海鳗、海鲶、大黄鱼、石斑、马鲛鱼、白鲳、黑鲳、鲈鱼、带鱼、宝刀鱼、青鳞鱼、乌贼、章鱼、海龙、海马、锯缘青蟹、梭子蟹、乳斑虎头蟹、白蝶见、黑蝶贝、企鹅贝、扇贝、翡翠胎贝、泥蚶、毛蚶、青蛤、节竹桃、镜蛤、舌形贝、杂色鲍等。
植物主要有:芒果、杨桃、人参果、龙眼、荔枝、木菠萝、黄皮、枇杷、鸡蛋果、香蕉、红心橙、木瓜、黄榄、杨梅、番石榴、黄檀、榕树、凤凰木、马尾松、木麻黄、木兰、荷木、无患子(洗手子)、羊蹄甲、铁力木、木棉、白椎、鹊肾树、黄梁木、黄槿、樟树、苦楝、杜英、假槟榔、山竹子、蒲葵、车椽木、甘榄、楹树等。
赤坎区,至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088亿立方米,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资源主要是降水,1951-2000年境内年均降水量为1596毫米,部分降水蓄于赤坎水库,部分流入江河,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可开采水量,浅层水12.0万立方米/日,中层水7.94万立方米/日,深层水3.96万立方米/日,总计21.9万立方米/日;20世纪80年代 ,浅、中、深层水的开采量总计6.62万立方米/日。2000年,浅、中、深层水的开采量总计7.38万立方米/日。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截至2015年末,常住人口29.43万人,城镇比为97.8%。
![]() |
![]() |
![]() |
![]() |
全年全区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9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9元,增长9.1%。
2015年,赤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48.06亿元,减少1.9 %;第三产业增加值219.01亿元,增长16.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8%;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86.%和81.39%。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8%,批发零售业增长4.5%,住宿餐饮业增长3.9 %,金融业增长14.3 %,房地产业增长70.3 %,营利性服务业增长6.5 %,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7 %。
2015年,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3亿元,比上年增长5.0%。税收收入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增值税 7895万元,增长14.4%;营业税6930万元,增长26.2 %;企业所得税2424万元,下降28.1 %;个人所得税1184万元,增长16.7 %。
2015年,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88亿元,增长29.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2亿元,下降26.2%;公共安全支出4965万元,下降1.7%;教育支出3.96亿元,增长7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3亿元,增长79%;医疗卫生支出1.46亿元,增长2倍;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554万元,增长38.4%;节能环保支出1127万元,下降14%;科学技术支出428万元,增长19.6%。
2015年,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9%,其中,粮食上涨1.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8.3%,蛋类下降1.4%,水产品上涨3.6%,菜类上涨5.8%;烟酒类价格上涨1.1%;居住类价格下降1.9%;衣着类价格上涨0.9%;娱乐文教及服务价格上涨2.6%;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个人服务类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8.3%。
第一产业
2015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业总产值31890亿元,比上年下降5.2 %。
2015年,全区耕地面积8310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75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6178亩,旱粮播种面积55亩。甘蔗种植面积225亩;花生种植面积1313亩;蔬菜种植面积17754亩;水果种植面积323亩。
2015年,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3080吨,下降0.32 %。其中:稻谷总产量2335吨,增长 0.46%;旱粮总产量11 吨,下降 0.2%。甘蔗总产量 897吨,下降0.33 %;花生总产量 237吨,增长2.2%;蔬菜总产量24368 吨,增长2.42 %;水果总产量395 吨,增长0.76 %。
2015年,全年肉类产量2462吨,下降35.53 %;其中:猪肉产量1851 吨,下降42.28 %;家禽肉产量554 吨,下降0.72 %。生猪出栏25462头,下降47.78 %;家禽出栏47.78万只,增长6.55%
2015年,渔业养殖面积10860 亩;水产品总产量6374吨,下降0.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605 吨,下降5.6 %,淡水产品产量3769 吨,增长3.2%。
第二产业
工业
2015年,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44.06亿元,增3.7%;完成工业总产值13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12.37 亿元,增长3.1 %。其中:国有企业下降3.5 %;集体企业增长2.5 %,股份制企业增长5.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2 %。
2015年,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电力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五大行业全年实现产值89.1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9.3 %。其他工业行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0.85 亿元,下降2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3.2 亿元,下降13.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产值3.0亿元,增长69.6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8.53 亿元,增长3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47 亿元,下降5.3 %;汽车制造业0.75 亿元,下降0.1 %。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8.7%,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16.4%,资产增值率105.6%,资产负债率49%,流动资产周转率1.3次,成本利润率11.7%,全员劳动生产率463432元/人。
建筑业
2015年,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亿元,下降45.4%。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7 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4万平方米,竣工价值13.5 亿元。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28亿元,增长15.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3.62亿元,增长39.4%;其他投资23.66亿元,下降21.2%。
2015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9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1.46亿元;其他投资18.63亿元。
2015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0.43万平方米,增长185%;商品房销售额58.46亿元,增长101.6%。
国内贸易
2015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85亿元,增长11.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6.18 亿元,增长11.8 %;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66亿元,增长11.6%。
2015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221.43亿元,增长6.1%。汽车消费需求量不断加大,全年汽车销售26719辆,增长16%,销售额达37.47亿元,增长15.3 %。
2015年,亿元以上市场9个,全年商品成交额13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成交额34.13亿元,增长6.7 %;金属、建筑装潢材料类成交额30.43亿元,下降15.8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成交额28.54亿元,增长3.9 %;木材及制品类成交额0.63 亿元,增长21.2 %;五金、电料类13.65亿元,增长7.6 %, 水产品类10.78亿元,增长6.3 %;汽车类18.2亿元,增长3.5倍。
对外经济
2015年,全年全区新签项目(企业)1 个,合同外资金额1236万美元,下降27%,实际利用外资1220万美元,下降27.3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3479万美元,下降16%;其中外贸出口额14439万美元,增长0.8%;外贸进口额9040万美元,下降33.6%。
1、 金沙湾永香的“沙虫汤”,先来个沙虫汤、再来个干煎大虾、鱼块煲汁、最后青菜一碟。
2、 赤坎光复路,“新华书店”对面间糖水店“芝麻糊”。
3、 赤坎中山市场边“阿婆艾仔X。
4、 寸金桥边的“唯一牛肉丸”。
5、 北桥头有间排挡,有肠粉、牛骨髓、猪杂汤、等等。味道不错(注:该档只做夜宵,通宵营业)。
6、 北桥鸭姆港有间早餐店,那里的牛肉汤,肠仔饭一流。
7、 北桥的菜场门口的肠粉很好吃又便宜上面还会撒好多芝麻。
8、南桥河边的红土城啤酒鸡。(本人觉得他的椰青鸡味道更好)
9、市局南桥招待所隔壁的食家庄有花雕鸡,便宜又好味!38元一个!!
10、调顺岛的海鲜,虽然风光的日子已经过了,但那里还是还有几间不错的,特别是旧调顺百货的那间煮的猪肚非常好,去晚了肯定吃不到。
11、民大道国税大楼过一点有百鸿乞丐鸡。
12、的弥侬饭店,早餐有乌鱼煲鸡、跳鱼煲鸡等,还有炒牛梅皮,夜宵的拉粉都很好味!(这间店已搬,暂时不知去向)
13、进路那条路的喜迎门甜品档的冰冻豆腐花`椰汁豆腐花,花生糊,龟苓膏。
14、天然酒家的红烧蚝,鸭仔菜。
澳门美食街(世贸大厦店)的烤尤鱼须
赤坎区(4)
15、村光头佬大排档(时光廊对面)的腌泥丁、排骨煲。
赤坎名称由来:“未有赤坎,先有双忠”
湛江素有“未有赤坎,先有双忠”之说。双忠指双忠庙,其意是说未有赤坎地名时,已有双忠庙存在。据考证,双忠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而出现赤坎地名按清朝《阮通志》记载是道光二年(1823年),印证了此说。
双忠庙建在今南华广场小公园,二百多年前,这里是人迹罕至的海滩,双忠庙的建造有一段传说。清朝康熙年海运解禁后,海上贸易迅速发展。有一潮阳李氏商人与仆人乘船到南洋经商,途中遇台风沉船,幸好两人紧抱帆蓬,飘流到今南华广场获救。与此同时,也有两尊木头神像飘到沙滩。李氏商人认为是神保佑才大难不死,许愿有朝一日必定建庙供奉。事隔数年后,李氏在外行商发了财,不食前言,到原获救地建庙还愿,定名“双忠庙”。庙宇结构浓厚潮州色彩,青石基础,高台式彻墙,飞檐斗拱,琉璃瓦面,墩柱、梁架、石狮雕刻精致,正堂两尊神像金粉浓涂。
大门口石柱屹立,上方镶有石刻匾牌,正面是“双忠庙”,背面是“保障全潮”。庙前种榕树,台阶铺长石,堂皇壮观。此时,离庙不远的古老渡,已是商埠中心。时有闽浙、潮琼商人到此停船登岸,进行货物交易。李氏觉得大有商机,便定居下来并不断招引同乡来做生意,日久引聚定居成今天的潮州街,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还建起潮州会馆(今湛江市十一中内)。当时,这一带尚未有地名总称,人们根据西南多是坎头岗峦,加之泥土呈赤色特点,便起名赤坎。到了道光年,赤坎己“商船蚁集,懋迁者多”,“商旅穰熙,舟车辐辏”。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编写的《遂溪县志》己明确记载“赤坎乃遂南边陲一小镇也”,归属遂溪管辖。赤坎地名也正式确立,离双忠庙建庙已60多年了。
随着海水远退,陆地伸延,赤坎不断扩展,到了法帝入侵广州湾,赤坎已发展成繁华闹市。双忠庙周围大批建筑拔地而起,一些富有南洋亚热带特色的楼房相继建成,著名的有南华酒店、大中酒店、大宝石酒店等,其中南华酒店最具规模,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座正路口,是这一时期建筑物的代表。与其相邻的双忠庙,仍是市民心中的尊神,终年香火袅袅。初种的榕树已绿荫如盖,成了市民乘凉休息之所,加之旁边开有一井,汲水市民络绎不绝,自然形成广场,便采用南华酒店的南华两字命名广场,1959年大跃进时,双忠庙被拆毁,后开辟建成小公园,仅保留有庙前石刻匾牌在湛江市博物馆收藏。
广州湾时期的赤坎市
一九二五年广州湾商会成立,坐落于赤坎民主大道(克里满索街)具有法式建筑物的商会大楼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特约摄影师 卢培养 通讯员 梁政海 编辑/皓 雪)广州湾自1899年11月16日按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七款租借给法国,广州湾法租界至1945年归还中国政府,共长达四十七年之久。
法租界广州湾被划分为四大行政管理区,(即赤坎区、东海区、坡头区、硇州区)。后赤坎设市,市长由总公使委任。赤坎市因其与各县为邻,腹地较大,所以成为商业中心,海边街(克里满索街)即民主大道除开设金辅、钱庄外,出入口货庄的批发商均集中于此。大通街则为百货、布匹批发零售商。
大小烟馆:70多间法殖民主义者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加强对经济掠夺,把广州湾辟为自由港,不少商人乘机进行大规模走私,主要是“洋药”(鸦片烟),还有煤油、火柴、布匹为大宗。法租界的赤坎市烟馆、妓馆、赌馆林立,到处乌烟瘴气,三害泛滥。
法当局怂恿华人走私和贩卖鸦片,贻害国民。为了扩大毒品的销售,唆教一些人领取贩毒牌照,一些只知图利,不顾危害国民的商贩,向法当局高价领取“一等门牌”(即贩卖鸦片执照),开设烟馆,赤坎大通街便有“裕源”、“生源”、“广宏安”、“广宏泰”、“福成”、“福隆”、“公德发”等。鸦片由印度走私运来分发以上各商号出售,门前贴有“公茶发客”便是此等经营。后来“万国禁烟”,鸦片来源断绝,则由陈学谈、陈学森、简绍初与澳门高可宁等人集般成立了“三有公司”,进行独家专营。该公司开设在赤坎二马路(即和平路),派人专程往云南采运鸦片回广州湾,经营生膏批发,或煮成熟膏分发西营、赤坎两地烟店零售。此时,大小烟馆约70多间。比较大档的,有新街头(即现在中兴街)的“林记”、“澄香”,镇台街的“泗来”。
抗战期间,逃来广州湾的人剧增,因而妓馆又增辟了麦牙街(即现在兴汉路),并长期居住在大中酒店作为香巢。图为大中酒楼.
妓馆赌馆:大张旗鼓法国当局唆使一些不顾廉耻之辈开设妓馆。赤坎妓女大都集中在镇台街、牛皮街、花园仔、猪笠街一带,较为高价的是居住在镇台街、花园仔,次之则居住在牛皮街,低价的则在猪笠街。抗战期间,逃来广州湾的人剧增,因而妓馆又增辟了麦牙街(即现在兴汉路),并长期居住在大中酒店作为香巢。当时赤坎内大小妓馆有数拾间(广州湾共170多间)。
法当局公开而定期招标,当地有势力的人物,高价投标就可以获得合法开设赌馆的专利权,成立赌场,当时美其名曰“俱乐部”。最初在街上挂着所谓“万利俱乐部”、“两利俱乐部”等招牌。其后在赤坎的旧菜市、米行街、民主大道(克里满索街),幸福路等遍设赌馆,在人烟稠密的地方还分有东南西北设一号馆、二号馆等。赌馆总公司设在赤坎中兴街中段(即原金桥服装厂工场右邻)。
运输贸易:盛极一时法帝占据广州湾,开埠通商,经常有轮船开往外洋,广州湾便成为贩卖人口(俗称卖猪仔)出洋的中心港口。赤坎海边街有大成行号等。一九二五年广州湾商会成立,坐落于赤坎民主大道(克里满索街)具有法式建筑物的商会大楼,是广州湾商人商事聚议的场所,广州湾商会属下的各行业公会有百货、船务、图书纸料,花纱布匹、国药、西药、粮油杂货、鱼栏海味、碾米、金银、电影、京果、陶瓷竹木、柴炭、故衣什架、屠宰、土产代理、铜铁制造、钟表修理、皮鞋皮具、割车辘胶、榨油、烟丝、炮竹、纺织等共三十个同业公会,会员共有一千零五十七人。潮州人陈斯静当选首任会长。
物流中心:畸形发展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航运中断,广州湾盛极一时的运输业和贸易又告折腾。但此时各地难民纷纷逃来广州湾,赤坎从原来四五万有剧增到十万人左地,在短短二三年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赤坎的“南华”、“南桥”、“中南”、“大中”等都是这个时候兴建的。
逃难而来的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商人,也把新的经营方法带了进来,相争在赤坎开设大酒店、剧院、舞坊、百货、杂货、银号、金辅、珠宝商店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赤坎有“南华”、“皇后”、“大中”、“宝石”、“京剧”、“中央”、“丽影”、“百乐殿”等。银号有“大丰”、“道亨”、“道生”、“恒隆”、“超记”等。金辅赤坎有“大成”、“天成”、“周生生”等。
图书文具店有“商务”、“中华”、“世界”、“联合”、“正文”、“大达”、“生生”、“国华”、“正华”、“光明”等。“金”字招牌的大商号,如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办庄有“泰亨”、“胜隆”、“和隆”、“利兴”等,经营烟糖百货业的有“觉卢”、“样顺隆”,经营火水(煤油)代理的有“祥泰庄”,经营药材行业的有“永昌源”、“遂生祥”,经营西药行业的有“利来”、“瑞福”、“新亚”、“五洲”等。赤坎的炮竹行业有:广荣声、生栈、光天德、公信隆、永隆、谦信、友恭兴怡兴隆等。三十年代是炮竹业的全盛时期,广州湾各炮竹厂的制品全部外销,输出地除美国、加拿大、爪哇、澳洲等地外,还有安南(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当时各炮竹厂都在香港设有办事处或联号。向香港各洋行或办庄接纳订货单。当时比较大的订货商行有:捷成洋行、泽记洋行、利丰公司、裕安荣号等。广州湾的五金业最早出现的是赤坎海边街的“利兴”、五金店,二十年代便开始经营。
赤坎也成了大西南客户采购五金的物流中心,广州湾是免税出入港口,赤坎也成了各地商人南迁的经营地,中药业也是比较重要的行业,固而赤坎也成了中药销往高、雷、廉、琼及桂、滇、黔、川各省并远销东南亚各国的集散地。 中药业分有生药行、参茸行、成药房、熟药店,也有中医兼制药的小厂店及药家、药中人(俗称经纪人)和行商。中药货源大部分来自京沪汉川滇黔粤桂及港澳等地,诸如高丽参、东洋参、西洋参、摩犀、羚羊、牛黄等贵重药品均经香港进口。成药类如雷允上六神丸、施德之济众水、兜安氏吐泻水、中法九一四药膏等来自京沪杭地区。虎标万金油、头痛粉、宏兴鹧鸪菜、雷天一六神水,柠檬精止痛散、潘高寿川贝止咳露,万灵正金油、位元堂养阴丸、何济公止痛散等来自广州。对一般西药片是靠船工或行商代带进口。西土药材是向药家收购加工出售。
生药行集中于赤坎胜利路、民主路、大通街;中成药集中于中兴街,参茸行集中于中兴街、南兴街。在赤坎较有影响的生药行店有信义行、保太和、永昌源,其他生药行店有:国华行、永兴祥、仅发行,英记庄、永福祥、万兴盛、宝昌行、源丰行、永昌隆、南隆、南兴隆、利记行、广廉泰、乾泰行、广益祥、广益隆等。参茸行资金较雄厚的有天成泰、天生行、中元村等,其他一般参茸行有:万炸堂、仪记行、大德行、大利行、万利行、合生行、金山玉桂庄、安昌行等。中成药房规模较大的有普济柠檬精药行,经理是普济药厂的老板陈少泉夫人,该行在广州一德路设有总厂。规模较大的还有万灵药房、新华药房、泰和药房等,其他中成药房还有蟾蜍膏药厂如伯氏药厂、陈家济药厂、金盏银盆药厂、万金药房、中亚药店房、铁包金药厂、痢特灵药厂、惠群药房、合群药房、维信药行,大广州药房、瑞生祥药房、炳记药房、新宁药房等。老板多是从新会、南海、广州等上六府来的商人,也有本地下四府的商人。
旅店客栈:星罗棋布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大批难民纷纷逃来广州湾法租地避难,使广州湾人口骤增。这时广州湾的旅栈业达到昌盛时期,各旅店天天满客,甚至偏僻街道和近郊的茅棚也租借一空。市区有些商店也转行旅业,连九八行也兼营住客。旅店客栈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在赤坎有中山路(法国马路)的“宝石”、“吕隆”、“欧亚”、“东成”、“南华”、“六国”、“华阳”、“粤南”。中兴街(新街头)有“大中”、“鸿发”。高州街有“宏发”。三和街有“赤坎”、“福华”。娱乐街有“永记”。光复路有“南桥”。民主路(克索里兰街)有“美州”、“东华”、“永泰”、“亚州”、“德兴隆”、“廉江”、“公发”、“江和”、“南安”、“芳华”。福建街有“森记”、“西安”、“兆来”、“合泰”、“新记”、“公利”。永红路(永安街)有“长安”、“合和”。古老渡街有“合来”、“泰来”、“兆记”。天后街有“长友”、“全来”。平安街有“大同”。井街有“东发兴”。东兴街有“西成”。盐埠街有“江南”。九二一路有“长春”、“集发行”、“华安”、“永裕行”、“江益”。兴汉路有“东亚”。孝顺路有“公发”、“刘记”。忠勇路有“成安”、“祥记”、“合兴”。大德路有“梁兴记”、“礼隆”、“玉成”。拥军路(环市路)有“廉来”、“祥记”、“高兴”、“荣发”、“福昌隆”、“祥隆”。环河路有“一面”、“和安”、“同安”、“荣记”、“英记”、“长江”、“民安”、“福安”、“寿记咕哩馆”、“祥记咕哩馆”。幸福路(港口街)有“悦来”、“桂记”、“又来”、“新联兴”、“东昌”、“民利”。胜利路有“广源记”、“隆记”、“群兴行”等八十余间。
中日战争爆发后,难民不断涌入广州湾,人口剧增,激增至六十万。其中赤坎从三万余人增到八万余人。全国沦陷后,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大商人先后到广州湾开设商号。“商贾云集,盛极一时”。1938年至1942年,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金融也活跃起来,广东省银行首设办事处于赤坎。民族资产阶级开设了纺织、爆竹、机械、火柴、印刷等厂家,1943年建成裕大布厂,相继兴建了永明、利群、广大、卢泰记等布厂,四十年代初办的侨光布厂规模较大,生产夹纱布,日产布料达二百多还,销往邻近各县及海南、广西等地。较大的爆竹厂有生栈、光天德、谦倍、永隆等厂家,生产的爆竹,绝大部分销往国外。
民办学校:纷纷建立1938年至1942年,赤坎寸金西(华界)成立的报馆有《大光报》、《南路日报》,还有《南商报》、《雷州民国报》等,以广州湾为主要市场,销量颇大。二十年代赤坎法当局创办法华小学,民办的广侨小学。三十年代初,新办了赞化小学、晨光小学。1938年至1942年,一批教师和各类专业知识分子逃难到广州湾,赤坎市区新办了培才小学、维善小学、崇圣小学、慈光小学、进化小学、国本小学、培智小学、大同小学(后改为晴明小学)、韩江小学、远光小学;四维中学、培才中学、赞化初中、河清中学、赤坎市立中学等。寸金桥西(华界)也新力了勤勤商学院和南强中学。赤坎有了公办医院,一般西医多集中于寸金桥西(华界)开业。赤坎先后兴建佛寺如清凉禅院、福寿山、青云庵、持名静庵、慈云庵,双青庵等。1940年赤坎教会建成,成为北美浸信会驻广州湾的传教中心。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同年8月,赤坎晨光小学校长,共产党员许乃超发起组织“抗日宣传工作团”,又创办了《救亡》、《怒吼》等抗日刊物。1940年于赤坎附近建立丰原地下交通站,护送革命同志转运抗日物资,传递敌我情报。
赤坎古渡口-(古老渡)
古代的赤坎,原为海边荒地,只有少数渔民居住。宋末元初,大量追随宋帝南逃的闽、浙百姓和官兵在此定居,赤坎于是从只有土著的居民点发展成为居民来源广泛的埠头,开始有了小规模的商业和航运。然而,自明朝洪武三年(1377年)开始实行海禁,长达二百年不准商船私往南洋贸易,清朝初年更进而“锁海”、“迁海”,禁止船只出海,强迫闽、粤沿海居民内迁50里,因而这二、三百年间,赤坎港埠几近废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复台湾,次年废止“海禁”令。由于港口优良,且近南洋,素善经商的福建、浙江、潮州、广州、琼州及本地高州、雷州商民,纷纷从海路或陆路抵此定居经商,赤坎渐成“商船蚁集、懋迁者多”的繁荣商埠港口。乾隆以后,闽浙会馆、潮州会馆、广府会馆、高州会馆、雷阳会馆相继建成,于是绅商云集,商业发达,海上交通、贸易一片兴旺。当时海水直达现今民主路,而民主路与大通街、水仙街至井街之间,自西至东有清代石砌的踏跺步级式渡头10处,船只可直泊码头。商船自此启航,出鸭乸港、沙湾,北通高州、广州、潮州及闽、浙,南达雷州、琼州乃至南洋。于大通街、水仙街及米行街一带,昔日货栈林立,商号栉次鳞比,贸易繁旺兴盛。
自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租借广州湾至民国初年,由于赤坎商埠的发展,“填海滨而铺户加多,浚海港而轮船不绝”,民主路一带海滩逐渐被围填,港口遂移至鸭乸港、沙湾一带,原古埠码头终至废弃。
这十处踏跺式渡头遗址,分别位于湛江市晨光小学至井街口。1至4号码头西起晨光小学至大通街与平安街交接处,全长180米,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码头,故称古老渡街。该段码头包括晨光小学大门、大通街西北端斜坡出口、大通街西北段中部(此巷因狭窄弯曲,已堵塞)和平安街通民主路的三段踏级;5至10号码头则由大通街中段至井街口,包括大通街中段步级、染房街、东兴街、水仙街、南兴街(旧称米行街)和泥水街。而大通街中段步级,尽处有一井(已弃用),是目前青石踏跺保存最为完整的渡头遗址,甚至当年船只系缆的石墩尚在。
赤坎区街名的变迁
一座城市的街道名称,往往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从中可以折射当时的社会风貌。赤坎作为古商埠,历史久远,其街道名称的变迁,亦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
赤坎开埠之初,因为濒临海湾,古老渡街与海边街,也许便是最早的街名。
清康熙、乾隆年间,浙、闽、潮、穗及高、雷、琼各处商贾云集此地,聚籍而居,因而也就有了福建街、潮州街、高州街等街名;而船商们祈望商贸畅通、航运平安,大通街、平安街、泰安街等街名也便应时而设。
随着赤坎商埠的繁荣,许多街名则反映了市集和行业的特征,如米行街、竹栏街、牛皮街、猪笠街、蕃薯街、鸡项街、盐埠街、染房街以及力行街、和尚街(多执道士业者)、三和街(曾有三和酒米店)等;有些街名则以建筑物为特征:如水仙街(有水仙庙)、关庙街(有关帝庙)、木桥街、井街等。这些街名有的已经更改,有的今天仍在沿用。
法殖时期,出现了一批殖民者命名的、带有浓厚西方殖民色彩的街名,如法国大马路、克伦索满街、巴士基街、麦那街、苏比街、范尔登街、杜美街等。
抗战胜利,我国收回了广州湾建立湛江市,因而把法国殖民者所起的街名全部废弃,重新命名了一批街名,有胜利路、光复路、中兴街、新兴街、兴汉路、兴国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等。此外,还有以人物名字命名的街道:除法殖时期曾出现的杜美街(杜美1942年任广州湾总公使)外,1946年,改原法国大马路为中山路;改原第一大马路(今民主路)为中正路;改原木桥街(今新华路)为卓英路(罗卓英为当时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改原医院路(今中华路)为向华路(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字向华)。解放后,除保留中山路之名外,其余以人物名字命名的街名均已更改。
一些街名则具纪念性,如九二一路,原名中国大马路。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8日中法两国签订《中法交收广州湾租地专约》,9月21日,广州湾受降仪式在赤坎举行,国民政府接收广州湾,广州湾从此归还中国。国民政府并宣布广州湾改名为湛江市,中国大马路因而改名为“九二一路”以志纪念。寸金路,因始于寸金桥而得名。寸金桥是赤坎一座著名的纪念桥,为纪念1898-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侵占广州湾的斗争,1925年建成后命名为寸金桥,赋予祖国河山“寸土寸金”之寓意。
赤坎区自解放以来,仍大量沿用了原有的标志性街名,一些街名则作了更改。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又不断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街道名称,如跃进路(原环市路)、南方路、保健路、卫生路、教育路、创业路、新江路、新春路、新景路、吉祥路、拥军路、农林路、劳动路、海北路、北桥路、南桥路、椹川路、康顺路、康宁路等等,这些新街名都富有时代的气息。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带头更改了一批街道名称,如大德路改为反修路;光复路改为红光路;中兴街改为新兴街;三和街改为兴无街;大通街改为前卫街;平安街改为勤劳街;福建街改为朝阳街;和平路改为向阳路等等。1980年,这些被更改的街名均被恢复回原来的名称。
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年例,赤坎文章湾村簕古龙,稻草龙,赤坎东山村竞技龙,赤坎福建村醒狮.舞鹰雄,赤坎调顺岛草龙舞.网龙舞。
风光景点:赤坎水库,南桥河,北桥河,南桥公园,北桥公园,金康榕园,寸金桥公园,康顺公园,海田公园,南国热带花园,金沙湾观海长廊及金沙湾海滨浴场,调顺岛,调顺村村口小游园,湛江体育中心等晨光小学(第六小学):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的小学母校,也是赤坎区的最早(于广州湾时期)建立的学校之一.
古迹文物:寸金桥公园,广州湾商会会馆,民主路,民权路,民族路,和平路,三和街一带的百年南洋风格的老骑楼,赤坎步行街(由广州湾时期的宝石大酒店改造而成,主体建筑风格不变),南华大酒店(湛江老字号,建于广州湾时期),大中酒楼旧址,培才中学,福寿山玉佛寺等
广州湾历史风情游(探秘湛江历史):
古商埠赤坎历史游:赤坎民主路旧建筑群,广州湾商会会馆,宝石大酒店,大中酒楼,许爱周故居,湛江第一老街--古老渡,赤坎老街,开埠的赤坎古井,赤坎大通街,住在旅馆街,寻找赤坎五大会馆,探秘鸭乸港,九二一路,中华路,民主路,民族路,民生路,民权路,和平路,幸福路等
出于对赤坎新旧建筑兼容文化的热爱,为能更好地支持本土历史建筑的城市保育理念,一群赤坎热血青年,于2006年在赤坎、霞山各历史街道取景,拍成电影短片——赤坎街系列故事之一美金搵我笨,将赤坎历史具划时代意义的建筑街景,揉进故事画面,为赤坎人留下美好的历史风景缅怀。
古商埠赤坎里的古井泉:
赤坎地下水源丰沛,水质俱佳,古井泉甚多,遍布于街巷屋舍间。现在虽然自来水已遍及各家,但不少古井泉仍未废弃,有些水质优良的古井泉,汲水者依然不绝于途。
今天,虽有自来水引至每家每户之中,但许多井泉附近的居民,仍喜饮用古井泉之水。而最为闻名的,则有金铺井、当铺井,水仙井,八角井和神仙水等。
赤坎开拓者奉祀的古祠庙:
赤坎的先民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常常苦于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只好将其寄托于冥冥神灵。由于古商埠的发展,赤坎的庙宇也随之香火兴盛。先民所信奉的,不一定是儒、佛、道那主流宗教,而是泛神主义,祠庙里所供奉的神灵多种多样。赤坎较为闻名的古祠庙有水仙庙、白马庙、关帝庙、双宗庙、康公庙、文章湾村妈祖庙等等。
赤坎都市中的庵堂寺院:
到了民国初年,赤坎已成法国殖民租界,随着港口商贸日渐繁荣,佛教也就日益兴盛起来,大大小小的寺庵相继兴建。
赤坎的寺庵,历史较长,渊源较深。较为著名的有:福寿山玉佛寺、清凉禅寺、观音古寺、双清庵、慈云庵、观音堂等,约十来家,遍布赤坎老城区的大街小巷里。
购物商场:世贸大厦(含“好又多”超市,澳门美食街),赤坎。嘉信茂广场(含“沃尔玛”超市),爱华广场,兴华。"海之城",海田市场等
食肆酒楼:赤坎宾馆(简称:赤宾),环球酒店,枫叶国际酒店,雅园酒家,,华园酒家,大天然酒家
2015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3 个,文化馆1 个、文物陈列馆1 个,公共图书馆 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个。
区内陆路交通畅达。325国道从城区经过,广湛高速环城而过,使赤坎成了海南至广州及广西至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铁路交通有东站和北站,与黎湛铁路、三茂铁路以及粤海铁路相接。区内至湛江港口、列车湛江站及民航机场的距离均在8公里左右,公共交通非常便捷。城区街道呈棋盘状,通往郊外的主干道则作放射形,城乡公路四通八达。赤坎区面临海湾,湾内波平浪静。主航道可通万吨巨轮,由外海直达区内调顺岛湛江港务局第三作业区码头。该作业区航运连接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大西南,目前己和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325国道从赤坎区境内经过,广湛高速环城而过。
赤坎区境内铁路设有东站和北站,与黎湛铁路、三茂铁路以及粤海铁路相接。
赤坎区面临海湾,主航道可行万吨巨轮,由外海直达区内的调顺岛湛江港务局第三作业区码头,建有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6个(其中6万吨级1个,1.5万吨级5个),码头岸线1200多米,年通过能力495万吨。截止至2012年底,位于调顺岛的湛江港务局第三作业区己和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1]
赤坎古商埠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今天区内的科技、文化、教育力量更为雄厚,众多的大中专院校及各类的技工学校为社会源源输送大批人才;区内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体育、文艺成绩斐然,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日益完善。
近年来,城区加快了市政与旅游设施的建设,重新整治了南桥河和北桥河,建设了中山二路商业步行街和金沙湾观海长廊,并规划建设三民路古文化市场、金沙湾湖滨公园和赤坎水库生态旅游区,古城商埠更加美丽动人。
赤坎区将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区北扩、东拓、南连和商务中心区建设,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其中包括:着力推进北出口、325国道赤坎段沿线的规划建设,推动产业与金海、大埠片区对接,打造现代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新城区;积极配合市改造海滨大道,搬迁沙湾村,整合海滨大道北和旧大天然片区地块,做好商务中心区建设的前期相关工作;高起点加快滨湖临海区域开发建设,完善调顺发展规划,配合市加快华田路、田美路、调顺路、滨湖公园一期、金沙湾观海长廊三期建设,为建设高品位的濒水新城区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体育南路、体育北路、站前路、北站路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京基地产项目动工建设,促进南部片区开发,实现城区向南部拓展;注重城市设计和风貌保护,进一步提升主城区功能,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力争2009年内完成民主路旧街区改造,修复三民街区,重现古商埠历史风貌。
城中村改造方面,赤坎区将争取文保北村、百姓村、调顺村城中村改造今年内有大突破,进一步带动其他城中村改造。年内完成调顺、双港村村场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城市化迈上新台阶。
2015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在校学生辍学率0.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42.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94%,毕业生升学率78 %。普通高中招生4862人,在校生15461 人,毕业生5078 人;初中招生5603 人,在校生17990 人,毕业生6536 人;普通小学招生6124人,在校生29880 人,毕业生4193 人。全区共有幼儿园107 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5283 人。
2015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3 个,文化馆1 个、文物陈列馆1 个,公共图书馆 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个。
2015年,全区受理专利申请695件,增长116.51%;获专利授权553件,增长223.39%,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双双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2015年, 建成市首个县(区)级地震情报预警系统平台。
2015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诊所、卫生室、医务室)187 个,其中医院1 个,妇幼保健院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159 个,村卫生室 18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64 张,卫生技术人员152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6 人,注册护士290人。
2015年,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 1个,其中体育馆 1个。参加全国以上比赛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全力以赴备战和服务省运会,取得了9.5金7银13铜的好成绩,成功承办省运会摔跤比赛。
2015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80人,增长1.8%;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38人,下降1.6倍。
2015年,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36万人,比上年增长8.3%。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4.11 万人,增长4.6 %;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2.48 万人,增长8.7 %。其中,参保退休人员4.51 万人,增长11.1 %;参加职工失业保险6.71 万人,增长13.9 %,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04 万,下降20.0 %;参加工伤保险6.49 万人,增长14.3 %;参加生育保险7.54 万人,增长13.9 %。
2015年,年末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06 万人,比上年增长4.1%。
2015年,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群众0.34万人,比上年下降19.1 %。其中,城镇享受低保救济的群众0.23万人,下降32.4 %;农村享受低保救济的群众0.08万人,下降11.1%。
2015年, 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共有床位864张,收养人员 864人。全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9个。
2015年,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1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16亿元。
配合市完成金沙湾观海长廊二期、赤坎江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征用东盛路、赤坎江、黎湛复线等建设用地464.57亩。完成赤坎江两岸、草菊园、调顺路等区域绿化美化工作,增加绿地面积14.3万平方米。完成南方路一带改水工程,解决了沿线居民饮水难问题。完成11条小街小巷改造和3条人行道整修。区内有金沙湾新城第五期、华德力雍景城、华盛新城二期、兴华广场等20多个楼盘相继动工建设,城区人居环境日益优化。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垃圾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有效改善。
区社区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8个街道相继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创建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1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实现社区居民“小病不出社区”。
大力实施企业自主创新战略,4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计划,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海洋产业调顺示范区”获准设立。大力实施“两调一整”工程,扩建校园面积4460平方米,增加学位600个。
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871个,加大社保费征缴力度,社保费收入4061万元,征缴率增长34%,首次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4.2%。积极引导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该区运动员何冲在世界杯、亚运会跳水大赛先后夺冠。
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2‰以内,计划生育率为93.37%,出生率为8.38‰,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4.09。巩固了省级计划生育一类地区管理。
投入100万元新增加100名治安巡逻队员,进一步完善军警民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全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赤坎区以建设“老百姓城市”的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程,紧紧抓住市在该区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难得机遇,以新区建设带动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积极配合市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活动,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功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把赤坎建成湛江市乃至粤西地区最宜居、宜商的城区。
据了解,该区今年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充满创造活力的新赤坎。一方面,抓好新城区建设,全力配合市抓好海滨大道、湛江北出口赤坎段、北站路、站前路、体育南路和东盛路改造;加大协调赤坎江二期整治工程和滨湖公园一期、金沙湾观海长廊三期、赤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力度;抓紧推进占地800多亩的东盟城等项目,使房地产开发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城中村”、老城区和小街小巷的改造步伐。积极争取市的支持,加快百姓、沙湾村和文保北村搬迁改造步伐,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农村道路建设和改水、改厕工作。大力推介旧城改造项目,积极协调市出台旧城改造优惠政策,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做到成熟一项,改造一片,逐步推进,分类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新华路步行街改造;抓好民主路全路段、三民路段立面装饰工程;完成创业路、劳动路等15条小街小巷的改造建设和陈屋港村排污渠下水道整治等工程;力争赤坎水库生态园尽快立项建设。
赤坎旧城改造工作于2005年5月开始运作,首期重点保护开发“三民路”(即民族、民权、民生路),把“三民路”改造成为具有欧陆情调和南粤风格,集旅游、观光、饮食、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湛江古商埠。其次是改造建设沙湾村及周边地块(大天然地块),规划用地面积约470亩。该地段位于城市主要出入口,是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地区,这里将建设湛江市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和高档次商业购物中心,提升湛江城市品位和城市竞争力。
古商埠赤坎始形成于宋,土色红赤地处丘坎,因而得名“赤坎”。近年来,赤坎社会经济不断改善,民生化服务日益完善,旧城区改有所加快,商贸活跃,民营经济、区位优势发挥良好,外向型企业发展迅猛,工业产值稳步提升。制造、商业、贸易、物流、房地产、酒店、旅游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骄阳似火”。
制造
在家用电器、水产加工和机电产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同时,引进珠江啤酒等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工业发展较好。
商业
随着国际商业巨头沃尔玛等的入驻和开业,赤坎的大型商场已超过4家,面积、个数和在建数均在我市县区中处于领先。另外赤坎的商务中心区建设在如火如荼。
贸易
区内建成了饮料副食、水果、装饰材料、钢材、机电五金、灯饰、家电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粤西最大的汽车城和二手车交易市场。
物流
打造现代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新城区,区内物流日益兴旺,海田片、康宁片、椹川片等物流货运市场发挥作用明显,辐射粤西,成为南方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房产
以观海长廊为品牌的高品位濒水新城区使房地产延伸至南桥河、北桥河两岸,扩散到海田片等,随着金沙湾观海长廊三期建设,金海、大埠片区的对接,房地产在建数和面积量均居全市首位。
酒店
一批五星、四星级的建设,原有酒店的升级改造,加上第十一届省运会的硬件配套,赤坎的酒店业得到迅速发展。
改造海滨大道,搬迁沙湾村,整合海滨大道北和旧大天然片区地块,中山二路商业步行街和三民路古文化市场、金沙湾湖滨公园和赤坎水库生态旅游区等市政与旅游设施建设加快,更加美丽动人。
注重城市设计和风貌保护,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在第三产业发展、旧城改造和独立打造建设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改造中的湛江北出口路10车道路面和3公里的绿化带给赤坎带来最壮观的新景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配合市加快华田路、田美路、调顺路、滨湖公园一期等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南部片区开发,实现城区向南部拓展,将使赤坎显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作为南国港城湛江中心城区的赤坎,是历史悠久的古埠,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独特的风情。
这里有蔚蓝的大海,碧海银沙,浪卷云飞;这里有赤红的土地,捏一把红土,里面渗透了先民艰辛开拓的汗水,也洒下了先烈为保卫这寸金寸土的热血;这里有青翠欲滴的原野,一望无际的稻田、菜园和花木苗圃,一代代的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还有老城区那古街、古渡、古井、古庙,无言地述说着岁月的沧桑;这里还有热闹的商业中心、繁忙的港口码头、耸立的商厦楼宇和城中嵌绿镶翠的公园……赤坎之美是清纯的。蓝的是碧波的海湾与明净的天空,绿的是椰林与花园,红的是热带赤土与民俗风情。她既象一幅色调鲜明的水彩画,也象一曲悠扬的月下村笛。
赤坎之美是不经意的。那古榕下吸“大碌竹”的老人,那古井旁汲水的少女,那弯弯曲曲的街巷,那苔痕斑驳的青石古渡头……这虽然不是旅游名胜,但只要你轻轻一瞥,一定会锁住你游离的眼神。
赤坎之美是兼容的。古埠赤坎本来就是各地客商云集聚居而形成,因而不为城墙所囿,福建街、潮州街、高州街,这些沿用至今的古老街名道出了古埠五湖四海同城而居、乐也融融的情形。而赤坎的建筑更能看出这种兼容的美,这里有传统的古典庙宇、岭南风格的商号民居、欧陆情调的法国建筑和民国时期南洋风格的楼房,参差错落,遍布于老城区,成就了赤坎又一道风景。
赤坎之美又是豪迈的。昔日樯帆如林的古港湾,今天已建成了巨轮穿梭的现代化港口;昔日潮声寂寥的海滩,今天已变成了花树掩映的金沙湾新城;昔日一弯穿城而过的古河道,今天已变成景色迷人的风景线;一片片的红土丘陵上,正在崛起一座座商业城、工业园和住宅小区。赤坎的豪迈,就如同哺育她的大海那样,胸襟宽阔而充满自信。
广州湾商会会馆位于赤坎民主路,1925年建成。仿法国钟楼样式设计,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年,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
许爱周故居座落在民族路39号,西式风格建筑。建于1931年,三层砖混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618平方米。
高州会馆在赤坎高州街,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建筑面积1.838平方米。1991年,定为市一级文物。
2018年8月,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榜单,位列第8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