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学位

专业硕士学位

目录导航

概述

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硕士学位中的两种类别。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应具有职业背景,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硕士,第二级学位。通常在获得最初一级学士学位后,再修读1~3年方可获得。一些国家把硕士学位作为获得博士学位的一种过渡学位。中国学位条例把硕士列为独立的一级学位,既要求读课程,又要求作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的条件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者。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经在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部门学习和研究,考试合格后,由有关部门授与并得到国家社会承认的专业知识学习资历。起源于欧洲中世纪。

硕士分类

按照专业和用途来划分,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者处于同一水平,但是不同侧重。学术型侧重培养教师,科研人员,侧重理论研究;专业型则侧重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侧重应用。

全日制学术学位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全日制专业学位

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等等38种类,200多个领域。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学术型硕士处于同一培养水平。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应具有职业背景,专门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人才。

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

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学历依然是本科;

不要求有职业背景,应届生可以报考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考试在每年1月份全国统考中进行,是随着国家进行硕士培养结构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调整而诞生,有学位证和学历证,学历是研究生。

申硕

条件

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均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学位。

经学位授予单位对其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进行认定,并经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按一定程序批准,可以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新增规范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规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方案》,为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下称“新增单位)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新增单位工作的指导思想

新增单位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按照“国家分类管理、加强省级统筹、重在规划建设、优化结构布局”的原则进行,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单位工作实施分类管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增单位工作实施分类管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适当的规划周期内,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位授权体系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为基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等相关因素,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对其新增单位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实施分类管理,目的在于根据各类省份的不同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引导、约束和调控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结构布局,实现协调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综合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授权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基础上,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以下四类:

Ⅰ类省份:研究生教育发达,学位授权体系能够满足需要。

Ⅱ类省份: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学位授权体系基本满足需要。

Ⅲ类省份:研究生教育欠发达,学位授权体系尚不满足需要。

Ⅳ类省份:研究生教育发展滞后,学位授权体系在层次或类型上存在较多空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总体发展规划和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规划周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属类别和新增单位的数量限额。

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少数单位,不受上述的地区分类限制,由国家统筹考虑。

各分类地区的规划周期、规划及立项建设要求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国家宏观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一个规划周期结束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对下一规划周期各省分类和新增单位数量限额进行调整。

三、进一步强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筹管理职责

在国家分类管理和指导下,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学位委员会要加强对区域内新增单位规划、建设工作的统筹管理。

1.统筹考虑本地区内各级各类学位授予单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情况,根据本地区以及国家、部门或行业需求,作好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规划工作。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规划和建设,要统筹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和不同单位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已有学位授予单位作用,做到科学分工,合理定位。

2.统筹落实建设资金和各项建设措施,集中力量对批准立项的单位进行建设。

3.对本地区内各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对立项建设单位的中期检查和验收时间等提出建议安排。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增单位审核工作,由军队学位委员会参照省级学位委员会规划、立项、建设、验收的指导意见和有关规定进行。

部委属单位拟立项建设为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应列入该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项建设规划。此类单位的立项和建设阶段的工作,由主管部委按照该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项建设规划组织进行。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商主管部委同意后统筹进行。

四、做好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类指导意见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加强省级统筹的总体要求,在认真分析现有学位授权结构布局、人才需求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着“科学分工、合理定位,统筹规划、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研究制订相应规划周期内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立项建设规划应包括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的基本定位、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分析;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授权体系现状及建设需求;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位授权体系建设需求的适应性分析;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及其主要学科现有条件和水平分析;拟新增单位总体建设目标、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建设措施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地区分类和新增单位规模控制方案要求制定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含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下同),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五、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

1.立项。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或主管部委与拟建设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正式立项建设。

2.建设。省级学位委员会在立项建设期内协调相关部门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物质条件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保证各种投入资源落实到位。立项建设的单位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3.中期检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统一安排,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4.验收。按照新增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建设目标的立项建设单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或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对建设工作进行验收。通过验收的单位,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授权;未通过验收的单位,由省级学位委员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在本规划周期内继续建设。超过一个规划周期仍未通过验收的单位,是否继续进行建设,将根据新的规划周期规划要求,重新进行规划论证。

六、加强对新增单位审核工作的监管和监督

建立国家和省级两级监管体系,对新增单位规划、立项和建设过程进行监管。对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和首届毕业生质量进行专项评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新增学位授予单位规划、立项和中期检查工作,要做到依靠专家、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廉洁评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各拟建设学校提交的规划论证材料、评估验收结果等,均需以适当方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证书

凡是参加每年1月份全国统考获得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毕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证和学历证,出来学历是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一致,也就是“双证”。专业硕士主要培养特定职业高层专业人才。它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考与学术型硕士一起进行;在职专业硕士招考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简称“联考”(考试全称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其考试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月份左右,简称“统考”(考试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凡是参加每年10月份GCT考试获得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在职修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但是没有学历证,出来学历依然是本科,也就是“单证”。

MBA有单证MBA,也有双证MBA。

这两种考试在招生条件、考试难度、学习时间、费用标准、认可程度上都有不同

一、招生条件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条件与学术型硕士一致,但是在职专业硕士招生条件中,一般要求申考人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年限,绝大多数专业硕士需要在报考时,经所在单位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而普通硕士的招生条件中,以上要求都不存在。

二、考试难度

普通硕士考试(包括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每年只有一次,就是在年初的时候。报考人数历年都有所增加,而实际录取人数大约只占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一。尤其是热门专业的竞争相当激烈,这些热门专业诸如北大、清华、天大、复旦等名牌大学,其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更是居高不下。一些名校热门的专业录取比例甚至为70:1。对于在职专业硕士来说,不同的专业入学难度不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些。但是,专业硕士联考的试题,相对于统考试题难度要容易一些。它在录取考生时,更注重于申报者的工作背景和工作经验。

三、学习时间与费用标准

普通硕士(包括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是全日制学习体制,学业完成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也有部分专业是2.5年。在职专业硕士学习属于半脱产型,学制为两至三年。另外,两者在学费的标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而国家计划外录取的考生则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费用方式,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从2007年开始,部分院校在国家教委的批准下,已试行取消研究生公费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奖学金制度为鼓励手段,让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学金,完成学业期间的攻读。这项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将在未来更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中,逐渐普及试行。

在职专业硕士学费根据专业的不同,收费差别也有不同。并且,现阶段这一学位类型,不被允许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四、认可程度

由于培养的目的和倾向不同,两类硕士考试最终的学位认可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普通硕士(包括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学历的认可度上略高于在职专业硕士的学历认可度。普通硕士培养出的考生,毕业时符合学位条例和考核的规定后,会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而在职专业硕士虽然除了MBA等极少数专业可以拿到双证外,其他专业均只能获得学位证,而没有学历证书。因为在职专业硕士的招考背景本身就很注重申报者的工作背景与实际经验。所以,在市场认可度上自然会高于普通硕士。近些年,随着硕士种类不断增多,报考人数连年上升,因此人气带动了市场效应,其认可度和求职地位也在逐年上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