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街道位于东城区东部偏北、东二环路以东,面积2.2平方公里,是东城区唯一一个位于东二环外的街道。东以春秀路、工体西路为界,与朝阳区三里屯街道相接;南以潘家坡胡同、吉市口八条北侧为界,与朝阳区朝外街道交界;北以香河园北街、柳芳南里为界,与朝阳区左家庄街道、和平街街道相接;西以东二环路为界,与东城区东四街道、北新桥街道相邻。
东直门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东边是燕莎商圈、CBD和第一、第二使馆区,西边紧邻东二环路,大型企业总部云集,是东城区唯一整个辖区都纳入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的街道,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东直门交通枢纽和东华广场建成后,东直门地区将呈现出无限的商机,将成为东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税源基地。
在清末,民国初期,所辖区域属郊区,当时多为荒地,农田,粪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50年代末期建成规模宏大的工人体育馆,地区的面貌,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以后,辖区内又相继建起了保利大厦,港澳中心,亚洲大酒店等高档次的合资涉外饭店。东直门街道已从昔日的小门店、小作坊中走出来,正向上档次,上规模,高效、快速发展方向迈进。
1954年设置,1960年改公社,1978年复置。
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营房西、三道南、王家园、新中街南、新中街东、新中街西、工体北里、新中西里南、新中西里北、东中街南、西中街、南大街、东外42号楼、十字坡西里、十字坡东里、十字坡街、东外大街、小街西、北二里庄、南二里庄、胡家园、东外斜街、东香河园、西香河园、北香河园、香河园北里、旅游局、公用局、歌剧院、市政公司、电信局、南大街2号楼、北汽摩、百批公司、港湾公司、回收公司、文化部、积水潭医院、阀门总厂、安全局40个居(家)委会。
街道原有14个社区。这次社区换届选举,我们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便于居民自治、便于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原则,对社区规模进行了调整,把14个社区调整为10个社区,即:工体、新中街、新中西里、东环、十字坡、东外大街、胡家园、东外北、清水苑、香河园北里。14个社区统计,首都文明社区5个、区级文明社区11个,首都绿色社区13个。比较有影响的有胡家园社区(北京市第一批金牌居住小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清水苑社区(国家绿色社区、北京市科协创新示范社区、北京市第一批金牌居住小区)、东环社区(北京市首批“创新型科普社区”)按原。
2011年辖有10个社区。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110101009:
~003 111胡家园社区
~004 111新中街社区
~005 111清水苑社区
~006 111新中西里社区
~008 111十字坡社区
~010 111东外大街社区
~012 111东环社区
~013 111香河园北里社区
~015 111工人体育馆社区
~016 111东外大街北社区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1])
截止2009年10月,辖区常住人口16335户48813人,其中男性24054人、女性24759人。人户分离1990户。暂住人口12236人。外国人登记2830人,列全区之首,是外国人在北京的一个重要集居地。
辖区人口中,少数民族1274户2670人,共计17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满族和蒙古族为主。低保户510户1066人,残疾人1130人,低保边缘户820户1705人,贫困群体占总人口数8%左右。60-80岁老年人8169人、80岁以上1568人、90岁以上93人、100岁以上4人(60岁以上老年人共计9834人),人口老龄化比例为20%。
街道原有14个社区。这次社区换届选举,我们按照4个便于(即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便于居民自治、便于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原则,对社区规模进行了调整,把14个社区调整为10个社区,即:工体,新中街,新中西里,东环,十字坡,东外大街,胡家园,东外北,清水苑,香河园北里。
从居民居住条件看,东直门地区是高档公寓小区、老旧小区和危旧平房区“三足鼎立”。其中危旧平房区还剩3处(新中街1-4条、东营房、北二里庄),新中街1-4条和东营房拆迁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列入了区、街道重点督查工作。按照区“十一五”规划,东直门将在“十一五”内基本完成危旧房改造,实现“平房楼宇化”。
东直门街道(6)辖区有中央单位12个、市属单位24个、区属单位34个。可供租售写字楼25座(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新增2座(宇飞大厦、东外公馆)、在建3处(天海大厦、华厦宾馆、东华广场)。四星级以上酒店4家(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亚洲大酒店、东方花园饭店、保利大厦酒店),高档住宅小区8个(聚龙花园、海晟名苑、当代万国城、阳光都市、东湖别墅、万国公寓、元嘉公寓、瑞士公寓)。注册企业3531家,多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上或50-99人且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49家。“国字号”企业有保利集团、北京移动、中国港湾、中信银行等。辖区文化资源丰富,既有中国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文化部,有荟萃东西方文化艺术的高雅殿堂保利剧院,还有中央歌舞剧院、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等知名艺术团队,以及东环影院、东创影院等场所。职工大学1所、中小学7所。
根据统计数据:东直门地区每年生产总值GDP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0%,地均生产总值66.93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区平均水平的3倍。其中,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增长幅度最大。东直门地区已经形成信息传输和软件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
东直门区域经济发展另一个特点就是楼宇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2008年,东直门地区可供租售的25座商务楼宇共入驻企业1698家,占地区全部企业的48%;完成营业收入285.7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8%;上缴税金27.86亿元,占总数的75.3%。按照营业收入排列,超过50亿元的楼宇2座(美惠大厦、富华大厦),10-50亿元的有4座(东环广场、保利大厦、东方银座、首创大厦),1-10亿元的10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5座商务楼宇的空置近12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为6.7%。